导读:本文包含了泛审美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互联网,多媒体,泛审美化,大众审美
泛审美化论文文献综述
杨梅[1](2017)在《互联网时代的泛审美化生存》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与现代多媒体技术随时将世界文字化、音响化、图像化、影像化,展现在我们面前。漫游网络世界,如欣赏一部众声喧哗的多媒体文艺作品。它既有传统审美的基本特点,又有为传统审美所忽视或排斥的直接的欲望满足和感性快感,笔者称之为泛审美活动,称这种生存状态为泛审美化生存。其主要特点是泛审美活动的普及化、多元化、生活化、娱乐化、视觉化和交互化。我们应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营造健全的泛审美生态系统,在自由创造中寻求提高和突破,进一步提高泛审美化生存的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论衡》期刊2017年02期)
赵方[2](2015)在《泛审美化时代艺术教育如何深入内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美育的主要内容,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青少年提高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创造性思维、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不是只教学生唱歌、跳舞,而是要让他们在艺术中寻找到精神家园。 在当前的“泛审美”时代(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报》期刊2015-04-23)
孙敏[3](2015)在《影视传媒的泛审美化与审美救赎》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社会,审美在迅速走向商业化和日常生活化,经典美学和高雅文化日趋松弛,"泛审美"的消费主义文化出场,并大有取代之势。本文针对影视传媒中的"泛审美"化乱象,作出了较为深刻的消费主义文化的成因分析,进而提出了如何对"泛审美"影视作品进行审美救赎的问题。(本文来源于《艺术百家》期刊2015年01期)
代红阳[4](2014)在《泛审美化生存对房地产视觉品牌风格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房地产品牌的视觉营销在推出项目时,有意或无意地在推广项目所赋予生活方式,以及这种生活方式背后所支撑的生活价值观念。而这种理念正是泛审美化生存对商业房产品牌的视觉作用力。(本文来源于《现代装饰(理论)》期刊2014年03期)
陈光龙[5](2013)在《图像时代绘画的泛审美化倾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图像时代,绘画作品的视觉样式和审美意义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逐渐产生了泛审美化倾向。这种泛审美化倾向改变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方向,拓展了绘画艺术的表现领域,拉近了其与日常生活的距离。(本文来源于《艺术探索》期刊2013年01期)
伏飞雄[6](2008)在《中国当代电影与日常生活“泛审美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最近两年中国电影理论界关于电影美学的讨论中,普遍存在一个预设。中国当代电影与当代中国日常生活"泛审美化"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需要清理。在此清理中,我们自会清醒中国当代电影本身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对后者的影响,以及其作为现代媒介在当代文化建构与传播中所应该承担的伦理责任,也有益于对当前电影美学理论讨论的反思。(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08年15期)
伏飞雄[7](2008)在《中国当代日常生活泛审美化实践的文化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观近几年国内文艺界对我国当代“日常生活泛审美化”这个热点问题的讨论,笔者发现,较少有论者真正从中国当代日常生活泛审美化实践本身来展开问题。正是这种泛审美化实践,折射或凸现出了中国当代的诸多文化问题,也只有直面这些问题,才会优化我们的文化结构。基于这样的(本文来源于《当代文坛》期刊2008年03期)
泛审美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美育的主要内容,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青少年提高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创造性思维、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不是只教学生唱歌、跳舞,而是要让他们在艺术中寻找到精神家园。 在当前的“泛审美”时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泛审美化论文参考文献
[1].杨梅.互联网时代的泛审美化生存[J].中国文化论衡.2017
[2].赵方.泛审美化时代艺术教育如何深入内心[N].中国教育报.2015
[3].孙敏.影视传媒的泛审美化与审美救赎[J].艺术百家.2015
[4].代红阳.泛审美化生存对房地产视觉品牌风格的影响[J].现代装饰(理论).2014
[5].陈光龙.图像时代绘画的泛审美化倾向[J].艺术探索.2013
[6].伏飞雄.中国当代电影与日常生活“泛审美化”[J].电影文学.2008
[7].伏飞雄.中国当代日常生活泛审美化实践的文化反思[J].当代文坛.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