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重组α-型干扰素的克隆、表达及活性的研究

新型重组α-型干扰素的克隆、表达及活性的研究

论文题目: 新型重组α-型干扰素的克隆、表达及活性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药理学

作者: 陈宜鸿

导师: 程桂芳,刘屏

关键词: 新型重组型干扰素,克隆,表达,抗病毒活性,细胞,干复津

文献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研究课题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合成了新型重组α型IFN-α(122Arg),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了检测。 新型重组α型IFN基因的克隆:根据全长DNA序列,设计大致相等的8个片段,正、反向链各4个。其中F1-F4为正向链;R1-R4为反向链,与设计序列相应片段互补。利用美国ABI公司生产的自动DNA合成仪进行合成。将PCR扩增产物与pUC18进行双酶切后构建克隆载体,并转化至大肠杆菌,经蓝白斑筛选,提取质粒,测定插入的DNA序列表明,与设计目标一致。 新型重组α型IFN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构建表达载体质粒,将含全合成的人新型重组α干扰素基因片段的pUC18重组质粒用EcoR Ⅰ和BamH Ⅰ双酶切,与pBV220连接后,转化至大肠杆菌,42℃热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结果显示,表达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通过超声破菌,抽提复性后以Sephacryl S-200HR分离获得目标蛋白。 新型重组α型IFN的生物活性检测:为研究其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本试验在转染有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的人肝癌细胞系2.2.15细胞中,研究了其对2.2.15细胞的毒性、HBsAg和HBeAg的分泌以及细胞培养液中HBV-DNA水平的影响。阳性对照药为美国安进公司生产的干复津。结果表明:新型重组α型IFN的半数中毒浓度(TC50)>10μg/ml。最大无毒浓度(>10μg/ml)与2.2.15细胞培养8天,对HBeAg和HBsAg的分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斑点杂交法检测表明对细胞培养液的HBV-DNA水平有显著抑制作用。斑点杂交结果显示,干复津对细胞培养上清中的HBV-DNA水平也有抑制作用。新型重组α型IFN的抗病毒作用稍优于干复津。

论文目录:

缩写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综述

前言

第一部分 新型重组α型干扰素基因的克隆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讨论

第二部分 新型重组α型干扰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讨论

第三部分 新型重组α型干扰素的活性检测

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讨论

第四部分 新型重组α型干扰素的急性毒性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习期间完成的论文、论著等情况

个人简历

发布时间: 2006-10-13

相关论文

  • [1].成华猪γ-干扰素基因克隆及表达效应研究[D]. 李江凌.四川大学2002
  • [2].重组鸡γ-干扰素,鸡白细胞介素-18,-2活性及生物学作用的研究[D]. 王海艳.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
  • [3].鸡干扰素与干扰素受体重组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相互作用[D]. 韩春来.中国农业大学2005
  • [4].干扰素β调节分子机制研究[D]. 钟彦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
  • [5].人干扰素-γ和人干细胞因子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液相色谱复性并同时纯化[D]. 王骊丽.西北大学2004
  • [6].重组人干扰素-ω在体内外对肿瘤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D]. 吕天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
  • [7].重组人干扰素α-2b干粉吸入剂的设计与评价[D]. 江荣高.沈阳药科大学2005
  • [8].重组人αA干扰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分离纯化及突变体构建[D]. 智刚.第四军医大学1989
  • [9].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干扰素α 2b融合蛋白的研究[D]. 黄岩山.浙江大学2007
  • [10].重组牛、猪和鸡β干扰素在CHO细胞中的高效稳定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D]. 陈伟业.南京农业大学2007

标签:;  ;  ;  ;  ;  ;  

新型重组α-型干扰素的克隆、表达及活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