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研究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研究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市场化进程的有序推进和制度的不断创新结合资源禀赋优势,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得到如此飞速的发展,是与政府或者更确切的说是与中国的地方政府在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密不可分的。而地方政府左右中国经济发展脉络的重要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自80年代实行了财政分权的政策,这一政策强化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权,使得地方政府积极投入到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来,从而使得中国经济保持长期高速增长态势。由于地方政府所扮演角色的特殊性,源于满足上级政府考核或者争取政治竞争和政治晋升位次的需要,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政策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不同。在转型时期,地方政府承担着发展一方经济的大任,责任的,迫切性往往要求他们直接充当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利益的满足,往往会与中央政府或其它地方政府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冲突,这就造成了效率和福利水平的降低。正因为地方政府对中国经济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把握中国经济增长的脉络,就必须研究地方政府的行为,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分析,研究中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有助于理解中国的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过程,了解中国经济目前面对的困境和难题。通过对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研究,可以较为深入地了解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影响因素、现象特征以及行为结果,并对地方政府对中国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认识到地方政府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矛盾,及时分析问题解决矛盾。在分析问题解决矛盾以后才能充分认识到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所起到的积极推进作用,继续保持这种良好态势,同时纠正其不规范行为以避免其不利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这个问题展开研究以前,除了一些对地方政府及其行为的感性认识以外没有其它相关基础,所以本文的开展也离不开对前人研究的广泛阅读和参考,并在此基础上选取角度,理清脉络,重点从一纵一横两条线索来对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进行归纳分析,一纵是指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间的纵向关系;一横是指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横向关系,从这两个角度出发重点研究政府间关系,并从政府间关系的研究中初步探询了转型时期这一特殊阶段地方政府所表现出的经济行为的特征和造成这种不规范经济行为的原因,针对上下级政府间纵向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提出规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建议;从同级政府间横向分析的结果来强调完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的重要性,并针对如何完善地方政府考核体系来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论等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并借鉴了公共选择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的相关内容,对财政分权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在配置资源和主导辖区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经济行为进行了阐述,试图探究决定转型时期我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因素是哪些,剖析其如何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统一市场的构建。又由于转型时期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研究涉及范围较广,而且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研究是一个既具有理论性,又和现实紧密联系的研究课题,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有一个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因此必须采取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于上述研究思路,本文在篇章结构上总共分为5个章节部分。第1章为导论部分,主要是提出转型时期地方政府经济行为这一问题,说明题目选择的意义和研究要达到的目的,并从国外、国内两方面进行相关文献的综述,并且介绍了研究的思路、方法以及章节构成,最后是说明了论文意图实现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2章对中国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进行简要的介绍。涉及政府及地方政府的基本概念,我国地方政府行为方式的演变,转型时期我国地方政府所处的制度环境分析及在此环境下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所表现出的总体特征及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第3章具体分析纵向关系中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特征,通过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分配以及宏观经济调控上的博弈现象进行理论和实证解释。第4章具体分析横向关系中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特征,通过对地方政府之间在税收优惠、公共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竞争上以及地方保护、重复建设和市场分割等不良现象进行理论和实证的解释。第5章属于政策建议部分,将针对上述论述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解决之道。实证与规范研究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两种最主要方法,在本文中都有所体现。在实证研究中主要采取理论实证的方法,解释中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是什么样的”和“为什么是这样的”在规范研究中,主要从效应分析和对策研究出发分析得出中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是与非”并提出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的具体建议。本文截取中国经济由计划向市场转型时期这一特定阶段并对地方政府这一特定行为主体着手展开研究工作,着重研究其经济行为,总结其相关理论脉络,有利于其相关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本文借鉴和吸收了当代西方公共选择理论的相关研究经验和方法,认为政府以及相关官员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同样也具有经济理性人这一特征,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代表的利益范围不同,利益诉求不同,在公共利益的目标选择方面也存在着一定偏好程度上的差异。地方政府既作为一个地方的公共利益的代表,同时地方政府官员也具有自身的利益目标,以此作为相关研究开展的基础。在研究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特别是地方政府之间横向竞争关系时引入政治晋升博弈和届别机会主义分析,通过理论模型解释和案例分析给出合理有效的解释。文章具有许多不足之处,囿于理论水平和相关知识储备不足,问题分析难以引向深入,实证分析及相关模型建立略显粗糙。这与地方政府行为问题本身有关。政府行为研究涉及诸多学科诸多方面,除经济学和政治学外还需要很多人文社会学科积淀,地方政府行为本身所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也是难以估量的,我国作为一个处在转型阶段的发展中大国,许多研究开展所需的数据和资料是不具备的,历史的厚度和疆域的广度给地方政府行为研究带来了极大困难,地方政府行为方式和特点千差万别,将其抽象为一个整体的研究方法未免略显简单和粗糙。虽然我国的经济改革和转型已历经三十年,但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和进程却极为缓慢,所以在评述地方政府行为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所保留,有些论述不免落入俗套。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关于地方政府行为研究的相关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贡献与不足
  • 2. 中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概述
  • 2.1 地方政府相关概念及界定
  • 2.2 中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历史演变
  • 2.3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所处的制度环境
  • 2.3.1 中国的财政分权
  • 2.3.2 中国的政治集权
  • 2.4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总体特征
  • 2.4.1 短期性
  • 2.4.2 博弈性
  • 2.4.3 非规范性
  • 2.5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双重影响
  • 2.5.1 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积极影响
  • 2.5.2 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消极影响
  • 3.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纵向分析
  • 3.1 纵向关系中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总体描述
  • 3.1.1 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 3.1.2 地方政府减损国家宏观调控效果
  • 3.1.3 地方政府在公共品供应上的不足
  • 3.2 纵向关系中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理论分析
  • 3.2.1 委托代理理论
  • 3.2.2 中央—地方政府关系:特殊的委托代理关系
  • 3.3 纵向关系中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案例分析
  • 4.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横向分析
  • 4.1 横向关系中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总体描述
  • 4.1.1 地方政府间的招商引资和税收优惠竞争
  • 4.1.2 地方政府间的重复建设、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 4.2 横向关系中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理论分析
  • 4.2.1 地方政府竞争理论
  • 4.2.2 地方—地方政府关系:经济竞争与政治晋升
  • 5. 规范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政策建议
  • 5.1 改进财政分权制度,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委托代理关系
  • 5.1.1 以法律为基础,改进财政分权制度
  • 5.1.2 减少政府行政层级
  • 5.1.3 强化中央政府公共财政职能,引导地方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 5.2 完善政绩考核制度,调整和规范地方政府间竞争关系
  • 5.2.1 完善政绩考核指标
  • 5.2.2 改进政绩考核方法
  • 5.2.3 加强地方政府间合作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精准扶贫与新型地方政府形塑[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我国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历程、困境与创新[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3].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案例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20(05)
    • [4].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法律控制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20(03)
    • [5].中央—地方政府间职责结构的历史变迁与优化——基于地方政府行动策略的视角[J]. 行政论坛 2020(02)
    • [6].地方政府的财源选择和分权体制改革[J]. 企业观察家 2020(02)
    • [7].我国地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创新与启示[J]. 中国政府采购 2020(09)
    • [8].论地方政府创新的改革缘起与推进机理[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9].风险的规避、转嫁与控制策略:基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对比分析[J]. 中国行政管理 2020(10)
    • [10].制度视角下我国地方政府合作的分析框架:制度环境、行动者、合作结构[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11].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东方企业文化 2018(S1)
    • [12].增长与创新的耦合:改革开放40年我国地方政府创新演变的趋向[J]. 行政与法 2018(12)
    • [13].关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定价市场化的分析[J]. 财政科学 2018(12)
    • [14].浅析地方政府在企业创新体系中的职能[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02)
    • [15].地方政府如何面对安全与增长的两难冲突?——来自煤矿关闭的证据[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 [16].公正程序与公共原则:地方政府边界重划的三项主张[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9(04)
    • [17].甘肃省地方政府推动便民服务及“最多跑一次”改革调查[J]. 发展 2019(07)
    • [18].浅谈税务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协调[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14)
    • [19].为什么地方政府对放开汽车限购不积极[J]. 汽车纵横 2019(10)
    • [20].地方政府“创新悖论”的机制及警示[J]. 领导科学 2017(31)
    • [21].关于京津冀地方政府债协同监管的建议[J]. 经济与管理 2018(01)
    • [22].根治地方政府数据造假[J]. 新理财(政府理财) 2018(Z1)
    • [23].地方政府在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的作用探讨[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4)
    • [24].如何协调好油田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J]. 化工管理 2017(07)
    • [25].地方政府权力“瘦身”的障碍分析与破解对策[J]. 地方治理研究 2017(02)
    • [26].浅析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的稳步推进[J]. 领导之友 2017(05)
    • [27].低碳试点城市与地方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行为——一个初步的分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09)
    • [28].李克强:地方政府要在年内对外公布涉企收费清单[J]. 中国应急管理 2017(05)
    • [29].地方政府督查问题探析[J]. 领导科学 2017(19)
    • [30].市场化、地方政府努力方向与产业结构升级[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2)

    标签:;  ;  ;  ;  ;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