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户融资制度:变迁、效率与帕累托改进

我国农户融资制度:变迁、效率与帕累托改进

论文摘要

1979年以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和金融体制的巨大变革,农户融资制度也处在频繁的变迁过程之中,并经历了多次被“锁定”又重新启动的过程,目前这一过程仍在继续,是当前我国农村金融领域的热点和难点议题之一。围绕这一问题,学者们对农户的正式和非正式融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但已有研究仍存在不足:对策研究较多而理论研究不足,系统研究和动态研究相对不够。特别是从制度供需角度来研究和判别农户融资制度均衡的成果十分少见。深化该问题的研究,需要对现行融资制度的效率状态进行分析。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为指导,回顾并评析了1979年以来我国农户融资制度供给的历史变迁,并与农户对融资制度的需求作了对比。在此基础上,评价了几种主要融资制度的效率,最后提出了帕累托改进的若干可能选择。研究的核心内容与结论如下:1、农户融资制度的供给及变迁。本文第三章在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框架下,运用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分别对我国农户融资的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供给及变迁进行了历史评析。研究表明:(1)我国农户正式融资制度呈现如下3个典型特征:在数量上,表现为供给“过剩”与不足并存的局面。政府虽然为农户设计了正式的融资制度,但农户对这一制度的利用不充分,正式融资制度供给“过剩”与农户人均金融资源不足、农户融资困难的局面并存;在变迁方式上始终遵循的是强制性的变迁路径,且变迁的路径依赖明显,体现为“司法中心”的强制实施主义,历次变迁保护的是强势群体的利益,农户缺乏话语权;农村金融独特的制度特征没有得到体现,过于强调农户的被动适应,忽视了农户、农村的基本特征,这为农户融资制度供求的偏离埋下了隐患。(2)非正式融资制度的变迁中,农户间自发的友情借贷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随着农村社会的逐步转型,该制度也处在逐步变迁过程中;由政府和国际机构提供的小额信贷虽然具有节约制度创新成本的优势,但该制度仍处于“试错”和“输血”阶段。2、现行农户融资制度下的农户融资需求特征及其制度指向。本文第四章通过梳理已有研究文献,归纳总结了我国农户对融资制度的现实需求。分析表明,我国农户在现行融资制度供给下的融资需求特征是:(1)融资需求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非正式借贷成为农户融资的首选渠道,来自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的借款份额极少;(3)正规金融借贷期限较短,而农户间自由借贷则没有明确的期限;(4)农户对非生产性借贷表现出持续的增长需求;(5)农户资金需求的利率弹性较低;(6)农户正在从关系型融资向契约型融资转变。本文进一步认为,以上结论是建立在既有的、农户无法改变的融资制度基础之上的农户的被迫选择,个别结论尚未反映农户初始的主观需求意愿。为印证这一结论并丰富已有的实证研究,本文以湖北省天门市为例,对农户的融资状况进行了进一步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并结合已有结论,本文认为,现阶段我国农户对融资制度的需求指向是:(1)正式融资制度是满足农户意愿融资需求的最重要的制度安排;(2)非生产性借贷是农户融资制度需求的主体;(3)农户需要竞争性、市场化的融资利率和制度。3、我国现行农户融资制度效率评价分析。本文第五章利用成本—收益标准对我国农户融资制度的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由政府主导的农户融资制度的变迁与制度变迁的一般规律之间出现了偏差,而非正式制度的效率暂时处于优势。具体如下:(1)我国农户融资制度体系缺乏效率,主要表现为正式融资制度的供给主体单一,正式融资制度与非正式融资制度的供需比例失调;(2)农户正式融资制度的整体效率虽然有所提高,但各地的差异较大,主要原因在于交易成本和风险控制制度的差异;(3)农户之间的自由借贷制度效率较高,但目前面临着效率递减的趋势。因此,农户融资制度的效率存在帕累托改进的空间,且改进的瓶颈是过高的交易成本,改进的重点则是农户的正式融资制度。4、我国农户正式融资制度帕累托改进的可能选择。本文第六章利用案例分析法、博弈论、契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探讨了提高我国农户融资制度效率的若干策略:(1)通过改革信用社的贷款激励机制以及激活农户潜在的信贷需求,提高农户与金融机构交易的频率;(2)利用农户的身份信用和声誉,建立农户的自动履约机制,降低监督成本;(3)健全农户信用征信制度,降低金融机构的信息搜寻成本。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目的
  • (三) 研究意义
  • 二、相关研究文献简述
  • (一) 国外研究状况
  • (二) 国内研究状况
  • 三、相关概念的诠释与研究内容安排
  • (一) 相关概念诠释
  • (二) 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资料来源
  • (一) 研究方法
  • (二) 数据资料来源
  • 五、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一) 可能的创新点
  • (二) 研究的不足
  • 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本研究的分析框架
  • 一、制度与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
  • (一) 制度的涵义
  • (二) 制度变迁的原因、内在机制与原则
  • (三) 制度变迁的过程和方式
  • (四)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 二、制度变迁的均衡理论
  • (一) 制度的均衡与非均衡:内涵与原因
  • (二) 制度非均衡的表现
  • 三、制度效率理论
  • (一) 制度效率的内涵与表征
  • (二) 制度效率的评价标准
  • 四、本研究的任务与理论分析框架
  • (一) 本研究的基本任务
  • (二) 我国农户融资制度分析的理论框架
  • 第三章 我国农户融资制度供给及其变迁(1979-)
  • 一、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历程与特点
  • (一)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历程
  • (二)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特点
  • 二、我国农户融资制度的载体
  • 三、我国农户正式融资制度的变迁
  • (一) 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融资制度的变迁
  • (二) 农业银行农户融资制度的变迁
  • (三) 邮政储蓄制度:单边交易向双边交易的转变
  • 四、我国农户非正式融资制度的变迁
  • (一) 农村合作基金会农户融资制度的变迁
  • (二) 农户间自由借贷制度及其变迁
  • (三) 非政府组织专项农户融资制度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农户融资制度需求分析
  • 一、我国农户融资需求的一般特征
  • 二、我国农户融资需求的进一步实证
  • (一) 实证材料来源
  • (二) 调研区域农户总体融资状况
  • (三) 样本农户的基本信息
  • (四) 样本农户金融行为分析
  • (五) 农户融资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 (六) 实证结论
  • 三、农户融资行为所体现的制度需求指向
  • (一) 正式融资制度是满足农户需求的最重要的制度安排
  • (二) 消费信贷等非生产性借贷构成了农户融资制度需求的主体
  • (三) 市场化的融资制度是农户融资需求得以满足的主要条件
  • 四、农户融资制度供求非均衡的原因分析
  • (一) 正式制度的设计不尽合理,导致供给方与需求方难以取得信贷交易的均衡解
  • (二) 正式融资制度不具普适性,变更的弹性低
  • (三) 农户融资的意愿渠道与实际渠道存在较大程度的背离
  • (四) 友情借贷的供给与需求存在着现实和潜在的非均衡
  • (五) 非生产性正式融资制度的供给缺位
  •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我国现行农户融资制度效率评价
  • 一、农户融资制度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
  • (一) 制度效率评价的理论模型
  • (二) 农户融资制度效率评价的指标设计
  • 二、我国现行单个农户正式融资制度的效率评价
  • 三、我国现行农户非正式融资制度的效率评价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我国农户正式融资制度的帕累托改进
  • 一、制度帕累托改进的含义
  • 二、我国农户正式融资制度帕累托改进的瓶颈:交易成本过高
  • (一) 假设条件与变量定义
  • (二) 模型构造与分析结论
  • 三、国内外降低农户融资制度交易成本的案例分析
  • 案例一:孟加拉小额信贷融资模式
  • 案例二:茅于轼创办的龙水头扶贫基金会1
  • 四、我国农户正式融资制度帕累托改进的策略
  • (一) 提高交易频率
  • (二) 建立农户的自动履约机制,降低监督成本
  • (三) 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征信制度,降低信息搜寻成本
  • 本章小结
  • 全文结论与讨论
  • 一、主要结论
  • 二、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附录七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我国农户融资制度:变迁、效率与帕累托改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