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伦理基础研究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伦理基础研究

论文摘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内在要求。和谐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文化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包含了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伦理蕴涵丰富。因此,着眼于伦理视域中的和谐文化研究,深刻理解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对促进社会公正、文化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当代和谐文化建设伦理基础的研究,深化对和谐文化建设的认识,丰富和拓展和谐文化理论视野,从而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采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基本方法,兼及比较方法、文化学、社会学方法等多样的研究方法展开本课题的研究,以期获得令人满意的成果。本文的基本内容如下:第一,和谐文化的道德诉求及伦理精神。通过揭示和谐文化的基本内涵,着重分析和谐文化建设的道德指向和道德要求,揭示和谐文化的伦理精神。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一种文化体系,是一种以和谐为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和文化性状,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内在要求,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导向和道德要求。因此,和谐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是道德的文化理论。伦理精神关涉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伦理关系,它是一定社会内在秩序体系中,人们如何安顿人生,如何调节人的内在生命秩序,确定社会人伦关系、伦理规范、伦理行为的价值取向。和谐文化的伦理精神主要包括公平正义精神、自由开放精神、诚信友爱精神、责任担当精神、以人为本精神、和而不同精神等。第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精神及伦理特征。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实质,并形成以道德为本位的和谐文化传统,这对我们当今建设和谐的伦理文化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源。当代中国的和谐文化是顺应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进步的新文化。它既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又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积淀。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是我国现代和谐文化建设不可忽视的问题。全面审视、梳理、鉴别中国传统文化,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再创新中发展,是建设和繁荣和谐文化的必由之路。第三,当代中国和谐文化建设伦理问题分析。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文化冲突中的伦理困境,分析影响文化和谐的伦理因素,以为探索和谐文化的建设途径提供客观依据。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跨越式的迅猛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人们的生存环境、精神面貌、价值观念发生了急剧变化。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当代中国面临诸多社会问题及精神困扰。传统的道德观念、精神文化与价值观念受到多方面冲击,信仰的缺失、非道德主义的泛滥、道德教育的不足等道德失范现象表现明显,成为当代我国和谐文化建设的严重障碍。第四,和谐文化建设的伦理途径。在现实中,找出问题、分析问题,目的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最终解决问题。和谐文化建设的伦理途径首要的是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其次,整合传统文化资源,高扬民族精神,在综合创新中,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此外,还应加强伦理精神的培育和加强道德教育,加大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伦理渗透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 (二) 研究现状分析
  • (三)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一、和谐文化的道德诉求及伦理精神
  • (一) 和谐文化的基本内涵
  • (二) 和谐文化的道德诉求
  • (三) 和谐文化的伦理精神
  •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及其伦理特征
  • (一) 以“和谐”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 (二) 道德本位的和谐文化传统
  • (三) 中国传统和谐伦理文化的现代价值
  • 三、当代中国和谐文化建设的伦理问题分析
  • (一) 文化冲突中的伦理困境及表现
  • (二) 成因分析
  • 四、和谐文化建设的伦理途径
  • (一) 树立牢固的核心价值体系
  • (二) 整合传统文化资源,高扬民族精神
  • (三) 培育伦理精神,加强公民道德教育
  • (四) 加大对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的伦理渗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相关论文文献

    • [1].企业制度的功能冲突与伦理精神[J]. 当代电力文化 2020(01)
    • [2].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伦理精神[J]. 学习论坛 2020(04)
    • [3].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精神:期许、问题与理路——新中国70年精神激励的伦理逻辑[J]. 天津社会科学 2019(06)
    • [4].我国公务员伦理精神的缺失表现与形塑之策[J]. 领导科学 2016(25)
    • [5].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伦理精神研究[J]. 长江丛刊 2017(31)
    • [6].义务教育制度伦理精神探寻[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0(06)
    • [7].基于中国艺术伦理精神的理性回归分析[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6(12)
    • [8].中国伦理精神的结构、解构与重构[J]. 云南社会科学 2017(04)
    • [9].佤族传统社会伦理精神及其现代意义[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 [10].中国伦理精神历史性建构的致思之路——管窥樊浩教授之《历史哲学》和《道德哲学》[J]. 哲学分析 2016(03)
    • [11].传统儒商的管理伦理精神[J]. 学园 2014(06)
    • [12].客家伦理精神及其对提升赣州文化软实力的意义[J]. 前沿 2014(Z9)
    • [13].转型期公民伦理精神的生长期待与培育[J]. 思想理论教育 2012(07)
    • [14].试论和谐社会中的公民伦理精神[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10(03)
    • [15].传统儒商经营伦理精神探析[J]. 科技信息 2010(28)
    • [16].论科学伦理精神的审美之维[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2)
    • [17].历史唯物主义思维的伦理精神及其生成逻辑[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 [18].新时代伦理精神与规范秩序——文化治理现代化高端学术系列讲座综述[J]. 思想战线 2020(06)
    • [19].论政府伦理精神[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 [20].辅导员伦理精神培养初探[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30)
    • [21].中华伦理范畴与中华伦理精神的价值合理性[J]. 齐鲁学刊 2008(02)
    • [22].浅谈市场经济与伦理精神[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8(09)
    • [23].共享经济视域下的国民伦理精神培育[J]. 决策探索(下) 2018(08)
    • [24].宋代商业管理中的伦理精神[J]. 兰州学刊 2012(02)
    • [25].试论监狱行刑的伦理精神[J]. 河北法学 2011(10)
    • [26].《中国人的道德前景》简评[J]. 文学教育(下) 2019(02)
    • [2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伦理精神的内涵[J]. 智库时代 2019(06)
    • [28].公共利益:公共政策伦理精神的核心[J]. 改革与开放 2009(10)
    • [29].城市街道伦理精神及其建构探论[J]. 伦理学研究 2017(03)
    • [30].“走向伦理精神”专题讨论之二[J]. 哲学分析 2016(03)

    标签:;  ;  ;  ;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伦理基础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