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旧城更新中的集群设计研究

中国旧城更新中的集群设计研究

论文摘要

“集群设计”传承于国外的建筑实践展,有着的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点,它的实验性和先锋气质使得集群设计这一设计组织形式在建筑领域一直备受关注。我国自从2002年“长城脚下的公社”——第一个集群设计项目开始,短短几年内全国各地出现了近20个同类项目,并且涉及的建筑类型越来越多,参与建筑师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一时间,业内外共同关注,媒体竞相报道,集群设计在中国如火如荼地发展了起来。特别是近年来,集群设计开始应用于国内城市建设的热点——旧城更新之中,本文在分析了其特点和运作模式之后,认为集群设计应用于旧城更新优势突现。在我国多年的旧城更新过程中,出现了各个方面的问题,特别是我们惯常采用的大规模更新手段已多次被实践证明是不甚成功的,许多旧城风貌和旧城文化因此受到破坏,使得城市失去了原有的可识别性。新兴的集群设计方式怎样给旧城更新运动带来新的活力呢?本文正是基于集群设计在国内的发展现状,总结中国集群设计特点,通过对比找出发展的不足和方向。在充分借鉴了西方旧城更新中集群设计的成功经验之后,针对我国旧城更新中面临的问题,探讨集群设计应用于旧城更新的利弊得失,分析集群设计参与各方的利益取向和合作机制,归纳出较为合理的旧城更新中的集群设计运作模式。论文结合前门大街及东片区保护更新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进一步说明集群设计应用于旧城更新的优势,并在理论的优势中反思实践之问题,为旧城更新的集群设计探讨更好的合作机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1.3 相关概念释义
  • 1.3.1 集群设计
  • 1.3.2 旧城更新
  • 1.4 既往研究及存在的问题
  • 1.4.1 国内相关既往研究
  • 1.4.2 关于旧城更新中的集群设计系统分析研究的不足
  •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集群设计的基础研究
  • 2.1 集群设计的起源及在国外的发展
  • 2.1.1 集群设计的起源
  • 2.1.2 集群设计的后续发展
  • 2.1.3 国外集群设计的发展趋势
  • 2.2 中国当代集群设计
  • 2.2.1 中国当代集群设计的产生
  • 2.2.2 中国当代集群设计的分类和发展概况
  • 2.2.3 中国当代集群设计的特征
  • 2.3 中国当代集群设计的实例介绍
  • 2.3.1 长城脚下的公社(一期)
  • 2.3.2 南京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
  • 2.4 中国当代集群设计的综合评价
  • 2.4.1 集群设计的价值和意义
  • 2.4.2 国内集群设计的发展分析
  • 2.4.3 国内外集群设计的对比分析
  • 第三章 集群设计应用于中国旧城更新的适应性研究
  • 3.1 国外优秀实例借鉴
  • 3.1.1 德国波茨坦广场改造开发的背景
  • 3.1.2 波茨坦广场更新的运作机制
  • 3.1.3 波茨坦广场改造更新的规划和建筑设计
  • 3.2 我国旧城更新面临的主要问题
  • 3.2.1 历史遗留问题
  • 3.2.2 旧城大规模更新引发的新问题
  • 3.3 集群设计应用于我国旧城更新的适应性分析
  • 3.3.1 集群设计模式应用于旧城更新的优势
  • 3.3.2 集群设计应用于旧城更新的缺陷
  • 3.4 旧城更新中集群设计各利益主体的合作机制
  • 3.4.1 旧城更新“集群群英会”
  • 3.4.2 旧城更新集群设计中各利益主体的适宜合作机制
  • 3.5 旧城更新中集群设计的管理机制
  • 3.5.1 寻求共识
  • 3.5.2 协调全局
  • 3.5.3 各司其职
  • 3.5.4 通力合作
  • 第四章 北京前门大街及东片区保护更新实践
  • 4.1 北京前门地区的历史演进和更新改造背景
  • 4.1.1 前门地区的历史演进
  • 4.1.2 前门地区历史遗存及价值
  • 4.1.3 开发背景
  • 4.2 前门地区原貌综述
  • 4.2.1 地理位置
  • 4.2.2 地区风貌
  • 4.2.3 前门地区现状技术经济情况
  • 4.3 前门大街及东片区保护更新项目集群设计概况
  • 4.3.1 保护更新项目的规划原则与定位
  • 4.3.2 集群设计原则
  • 4.4 集群设计个案分析
  • 4.4.1 履露斋建筑事务所
  • 4.4.2 华汇设计
  • 4.4.3 非常建筑
  • 4.4.4 Ben Wood Studio
  • 4.4.5 ADJAYE/ASSOCIATES
  • 4.5 反思与启示
  • 4.5.1 政府部门管理不当
  • 4.5.2 开发商扬短避长
  • 4.5.3 规划方经验不足
  • 4.5.4 建筑师团队参与力不强
  • 4.5.5 前门大街保护更新项目的启示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展览共构下的旧城再生研究[J]. 福建建筑 2020(02)
    • [2].我国新时期旧城更新困境、思路与基本框架思考[J]. 城市发展研究 2020(01)
    • [3].成都市旧城住区广场微气候调查分析[J]. 四川建筑 2020(01)
    • [4].工程管理在城市旧城规划中的应用探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0(02)
    • [5].集体记忆视角下旧城街巷空间微更新策略探究——以厦门中华东片区为例[J]. 城市建筑 2020(22)
    • [6].浅谈旧城改造中城市规划的角色转变问题及应对策略[J]. 中国住宅设施 2019(10)
    • [7].旧城追忆[J]. 轻工学报 2018(03)
    • [8].创意文化导向的旧城再生——以横滨黄金町社区改造为例[J]. 公共艺术 2017(01)
    • [9].新常态下我国旧城住区更新方法研究[J]. 北京规划建设 2017(02)
    • [10].旧城肌理的“细胞修复与再造”——记白塔寺地区的有机更新历程[J]. 北京规划建设 2017(01)
    • [11].浅谈城市规划中对于旧城的更新与保护[J]. 门窗 2017(08)
    • [12].浅议城市设计在旧城风貌改造中的运用[J]. 江西建材 2016(20)
    • [13].《旧城新事》[J]. 美苑 2015(S2)
    • [14].《记忆中的旧城》[J]. 明日风尚 2020(11)
    • [15].旧城[J]. 参花(上) 2018(02)
    • [16].旧城[J]. 词刊 2018(02)
    • [17].旧城老街[J]. 词刊 2016(05)
    • [18].冬之殇[J]. 娘子关 2010(02)
    • [19].隐秘的旧城[J]. 北方作家 2011(03)
    • [20].隐秘的旧城[J]. 满族文学 2011(03)
    • [21].隐秘的旧城[J]. 翠苑 2011(03)
    • [22].旧城建设中规划设计分析[J]. 建筑技术开发 2019(11)
    • [23].武汉市旧城区域识别[J]. 城市勘测 2019(05)
    • [24].从“旧城”到“老城”——一字之变折射首都发展理念之变[J]. 决策探索(上半月) 2017(07)
    • [25].步行网络修补理念下的旧城中心区城市更新设计策略——以遵义市红花岗区城市更新设计为例[J]. 规划师 2017(09)
    • [26].多层级形态区域视角下旧城住区的演变机制与更新[J]. 规划师 2017(08)
    • [27].旧城,旧尘[J]. 美文(下半月) 2019(11)
    • [28].旧城散记[J]. 少年文艺(上旬版) 2013(05)
    • [29].旧城土地再开发效益失衡的成因与对策探讨——以中小城市旧城核心地块改造为例[J]. 中外建筑 2012(09)
    • [30].大事件背景下的旧城遗产保护规划反思[J]. 规划师 2011(03)

    标签:;  ;  ;  ;  

    中国旧城更新中的集群设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