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初中《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论文摘要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起,也开始探讨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和补充,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我国中小学的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学科课堂教学中,但在《科学》学科中进行系统的研究还属空白。本文尝试以《科学》(牛津上海版)学科为研究对象,进行合作学习研究。本文对《科学》(牛津上海版)学科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全过程进行研究,内容涵盖合作学习的理论来源,理论基础,合作学习的定义,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教师和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和作用,合作学习技能的培养、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合作学习的评价和反思等方面。本研究目的在于尝试给出一个适合上海地区《科学》(牛津上海版)学科的合作学习教学的具体操作模式,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在课堂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进行统计检测,归纳出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和态度、教师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影响。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初中《科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 第一章 合作学习的理论概述
  • 1.1 合作学习的历史与现状
  • 1.2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 1.2.1 建构主义理论
  • 1.2.2 群体动力理论
  • 1.2.3 社会互赖理论
  • 1.2.4 动机理论
  • 1.2.5 选择理论
  • 1.2.6 认知发展理论
  • 1.2.7 社会学习理论
  • 1.2.8 集体公益理论
  • 1.2.9 课堂教学理论
  • 1.3 合作学习的概念界定
  • 1.3.1 合作的概念
  • 1.3.2 合作学习的概念
  • 1.3.3 本课题对合作学习概念的界定
  • 第二章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设计
  • 2.1 研究目的
  • 2.2 实验对象
  • 2.3 实验时间
  • 2.4 操作人员
  • 2.5 研究方法
  • 2.6 研究工具
  • 2.7 实验变量
  • 2.8 实验假设
  • 2.9 研究内容
  • 2.10 研究程序
  • 2.11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 3.1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选择
  • 3.2 构建合作学习小组
  • 3.2.1 合作学习小组规模的确定
  • 3.2.2 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确定
  • 3.2.3 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角色的分配
  • 3.2.4 合作学习小组课堂教学空间形态
  • 3.3 合作学习的实施要求
  • 3.3.1 帮助学生了解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 3.3.2 教师具体地说明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并进行示范
  • 3.3.3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练习
  • 3.3.4 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反思合作的技巧
  • 3.3.5 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使用这项技能
  • 3.4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
  • 教学设计案例一:能的来源、能源及其种类
  • 教学设计案例二:水的净化
  • 教学设计案例三:绿色植物如何获取能量
  • 3.5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 3.5.1 评价内容
  • 3.5.2 评价方式
  •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问题分析
  • 4.1 研究结论
  • 4.1.1 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改善
  • 4.1.2 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
  • 4.1.3 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 4.1.4 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态度的提升
  • 4.1.5 合作学习研究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 4.2 问题分析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附件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初中《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