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广西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的民族文化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的民族文化研究

论文摘要

民族文化是每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逐渐积累的劳动结晶,也是民族地区进行课程开发所具有的素材优势。民族地区如何开发利用民族文化资源,促进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已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基础教育改革为历史线索,选取南宁、凭祥、象州、硕龙、龙邦5个民族地区的学校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N中学、X中学、L实验学校、A完小和Y小学),以访谈法和历史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重点考察了学校的教科书、校园环境、课堂生活、服装穿戴、价值观念和饮食习惯,同时也搜集了1978年以来广西地区初中和小学教育的教材,通过比对民俗生活、语言文字、行为规范、社会组织、价值观念的历史嬗变和当下表现,总结出上述5个民族文化因素在基础教育中的变迁规律,揭示了基础教育和民族文化的辩证关系。处于全球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不论生活方式还是价值观念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它是一种文化变迁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的常态现象。文化的稳定和均衡是相对的,变化发展则是绝对的。本文在文化的变化发展中发现:1.民俗生活的规律性变迁,是在文化冲突与融合的背景下,在传统民俗与现代习俗既冲突又融合、既排斥又接受的环境下逐渐演变的。由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随机变化,民俗生活的变迁规律在速度上存在不同步性,在程度上存在不平衡性,在方向上存在不可逆性和可引导性。2.壮族在长期没有统一文字的情况下,语言文字的变迁突出了汉字的普及、官话的盛行、壮语和壮字的萎缩、民族教育全面汉语化的特点。3.中、小学生的《行为规范》作为衡量学生行为的准则和尺度,由政治教育逐渐走向人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宏伟蓝图,并在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回归的基础上呼唤出法制教育、国际主义教育、个性发展教育等新时期的德育内容。4.社会组织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仅是一种社会变迁也是一种文化变迁。教育内容中社会组织的变迁使得民族文化传播的内容日益丰富,民族文化冲突依然存在,民族文化的“同化”与“融合”交相辉映。5.价值观念作为社会变革的方向和时代判断的思想尺度,在人与社会有机互动的过程中展示了自我与社会并重、功利与道义统一、传统与变革共存、多元与一元互动的变迁格局。人类的任何活动都蕴含着文化的意义。民族文化与基础教育并非独立于社会环境,彼此孤立的存在着。任何一个民族在建构自身文化的同时也需要同其他民族文化进行交流与对话;人们在从事一切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科技活动的同时也在从事着文化活动。在这个意义上,所有社会内容的文化交流都是共生互动的。同理,基础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互动必须走出各自的领域,与自然环境、政治管理、经济支撑、人才科技以及世界文化产生必然而紧密的联系。我们只有正视教育与文化的内外关系,才能正确处理好基础教育与民族文化的共同发展,也才能让教育在民族文化的流变中更好的选择和传播民族文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言
  • 一、选题缘由
  • (一) 改革开放是教育改革和文化变迁的历史舞台
  • (二) 教育变革呼吁人们关注民族文化传统的教育价值
  • (三) 民族文化建设是推进民族和谐的必然要求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 有利于加强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认同
  • (二) 有利于开发民族文化遗产丰富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
  • (三) 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和现代化建设
  • 三、基本概念界定
  • (一) 民族地区
  • (二) 民族文化
  • (三) 基础教育
  • 四、文献综述
  • (一) 民族文化传统对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的深入
  • (二) 民族文化传承与基础教育功能的互动
  • (三) 民族文化变迁与基础教育内容选择的思考
  • 五、研究方法
  • (一) 历史研究法
  • (二) 访谈法
  • 第一章 广西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的民俗生活考察
  • 一、广西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的民俗生活历史演进
  • (一) "国家主义"教育倾向(1978-1984年)
  • (二) 少数民族传统生活内容的初显(1985-1991年)
  • (三) 乡土内容的深化(1992-2000年)
  • (四) "民俗生活"课程设置的升华(2001年至今)
  • 二、壮族民俗生活与基础教育结合的现状解析
  • (一) 由糯米饭到麦当劳的转变
  • (二) 校园民族服装的"退去"
  • (三) 被遗忘的民族传统节日
  • (四) 值得弘扬的民族体育活动
  • 三、民俗生活变迁的规律性演绎
  • (一) 变迁速度存在不同步性
  • (二) 变迁程度存在不平衡性
  • (三) 变迁方向存在不可逆性和可引导性
  • 第二章 广西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的语言文字考察
  • 一、广西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的语言文字历史演进
  • (一) 广西壮文教学恢复的艰难起步(1978-1984年)
  • (二) 广西壮文进校实验的迂回挺进(1985-1991年)
  • (三) 广西壮文教育推行的坚定跋涉(1992-2000年)
  • (四) 广西壮汉双语教学的后起勃发(2001年以后)
  • 二、壮族语言文字与基础教育结合的现状解析
  • (一) 课堂中的语言勘察
  • (二) 校园中的壮字寻觅
  • 三、语言文字变迁的规律性演绎
  • (一) 汉字在广西壮族社会的大范围使用
  • (二) 政府宣传带来了官话的盛行
  • (三) 族际间的通婚加速了壮语和壮字的萎缩
  • (四) 汉语教学加剧了民族教育的全面汉语化
  • 第三章 广西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的行为规范考察
  • 一、广西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的行为规范历史演进
  • (一) 我国中、小学生《守则》的出台(1978-1984年)
  • (二) 我国中、小学生《守则》的更迭(1985-1991年)
  • (三) 由《守则》到《规范》的嬗变(1992-2000年)
  • (四) 《规范》的进一步变更(2001年以后)
  • 二、壮族行为规范与基础教育结合的现状解析
  • (一) 勤劳节约,鄙视懒惰
  • (二)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
  • (三) 讲究诚信,友爱互助
  • (四) 热爱祖国,捍卫家园
  • 三、行为规范变迁的规律性演绎
  • (一) 不断调试过强的政治色彩
  • (二) 始终坚持人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心
  • (三) 爱国主义教育的加强和传统文化的衍传
  • (四) 新时代精神的德育呼唤
  • 第四章 广西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的社会组织考察
  • 一、广西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的社会组织历史演进
  • (一) 革命精神和优秀传统思想的浮现(1978-1984年)
  • (二) "社会组织"教学内容的分野(1985-1991年)
  • (三) 乡土知识的回归和国际知识的跨越(1992-2000年)
  • (四) "社会组织"课程设置的变奏(2001年以后)
  • 二、壮族社会组织与基础教育结合的现状解析
  • (一) 学校与文化站的文化宣传活动
  • (二) 学校与边防站的文化联谊活动
  • (三) 学校与市属机构的民族文化"三进"活动
  • 三、教育内容中社会组织变迁的规律性演绎
  • (一) 社会组织传播的民族文化内容日益丰富
  • (二) 社会组织中的民族文化冲突依然存在
  • (三) 社会组织中的文化"同化"与"融合"交相辉映
  • 第五章 广西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的价值观念考察
  • 一、广西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的价值观念历史演进
  • (一) 重申教育的政治性价值(1978-1984年)
  • (二) 确立教育的社会性价值(1985-1991年)
  • (三) 塑造教育的人文性价值(1992-2000年)
  • (四) 开发教育的文化性价值(2001年以后)
  • 二、壮族价值观念与基础教育结合的现状解析
  • (一) 民族团结、和睦相处的观念
  • (二) 安贫乐命、甘于现状的观念
  • 三、价值观念变迁的规律性演绎
  • (一) 自我与社会并重
  • (二) 功利与道义统一
  • (三) 传统与变革共存
  • (四) 多元与一元互动
  • 第六章 民族文化与基础教育的对话
  • 一、基础教育发展与民族文化变迁的内在关联
  • (一) 基础教育发展的时代需求决定人们对民族文化的价值选择
  • (二) 民族文化的规律性变迁影响人们对基础教育的价值追求
  • 二、影响基础教育与民族文化发展的外在链接
  • (一) 民族地理环境局限基础教育的办学规模
  • (二) 民族政治制度决定基础教育的改革方向
  • (三) 民族经济活动保障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
  • (四) 民族科学技术更新基础教育的教学设备
  • (五) 世界文化提升基础教育的文化理念
  • 三、基础教育与民族文化的相互促进
  • (一) 基础教育对民族文化的选择
  • (二) 基础教育对民族文化的传播
  • (三) 民族文化传统制约教育活动过程
  • (四) 民族文化流变制约教育发展历程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近十年民族文化研究述评[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9(12)
    • [2].构建民族文化研究与展示的平台——《中国土族》2019年春季号、夏季号审读印象[J]. 中国土族 2019(04)
    • [3].一部民族文化研究的力作——简评詹贤武《黎族文化主体性问题研究》[J]. 新东方 2020(02)
    • [4].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文化研究[J]. 北方音乐 2016(20)
    • [5].和谐社会构建中少数民族文化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 2017(06)
    • [6].近10年我国民族文化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基于CSSCI(2004-2013年)数据分析[J]. 广西民族研究 2015(02)
    • [7].图书馆界中国民族文化研究述评[J]. 当代图书馆 2015(02)
    • [8].后记[J]. 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2018(00)
    • [9].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以云南省东南部为例[J]. 艺术品鉴 2020(09)
    • [10].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鄂温克民族文化研究文献综述[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9(11)
    • [11].地域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再设计——兰翠芹谈设计与扶贫[J]. 设计 2020(18)
    • [12].弘扬民族文化 提振人文精神——《重庆民族文化研究》评介[J]. 重庆社会科学 2011(03)
    • [13].关于我省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建议[J]. 黑龙江史志 2008(09)
    • [14].深入开展民族文化研究 助推内蒙古实现民族文化强区梦[J]. 新西部 2013(07)
    • [15].《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收录并向海内外发行[J]. 大理学院学报 2013(05)
    • [16].桂中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现状分析及其拓展路径探讨[J]. 柳州师专学报 2013(02)
    • [17].从《丝路走廊的报告:甘青特有民族文化形态研究》一书说起——纪念郝苏民先生从事民族文化研究60余年[J]. 青海民族研究 2018(02)
    • [18].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李福清民族文化研究[J]. 系统科学学报 2019(01)
    • [19].建构独到的民族文化研究视角——民族艺术类研究期刊的学术理念与发展趋势[J]. 编辑之友 2014(07)
    • [20].“一带一路”视域下民族文化研究综述[J].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1)
    • [21].“咸庆丰年”话咸丰——湖北恩施州咸丰县民族文化研究会研究文章系列之一[J]. 民族大家庭 2016(06)
    • [22].冲突与融合:跨文化视角下的民族文化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 2014(11)
    • [23].湖南启动“沅水流域民族文化研究”课题[J]. 民族论坛 2013(09)
    • [24].基于DSPACE的藏羌民族文化研究专题库建设[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4(09)
    • [25].巴文化研究现状及其前景初探[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5(03)
    • [26].继承和弘扬古代优良治国理政理念[J]. 先锋队 2014(34)
    • [27].立足文化 精而多元——色音民族文化研究述评[J]. 民族艺术 2017(01)
    • [28].民族符号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J].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15(01)
    • [29].本刊启事[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 [30].云南省景颇族人居环境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2(07)

    标签:;  ;  ;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的民族文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