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机制初步研究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机制初步研究

论文摘要

戊型肝炎病毒(HEV)不稳定易降解,难以从载毒标本中分离,而迄今为止仍没有有效的细胞培养模型,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HEV感染致病机制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对HEV研究的深入,较好模拟了HEV病毒衣壳表面结构的重组蛋白为研究HEV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HEV衣壳由单一蛋白(pORF2)组成,大量研究表明pORF2的重组表达片段p239(aa368—606)很好地模拟了HEV的免疫优势中和表位。p239对HEV与原代肝细胞、HepG2细胞的吸附阻断,p239对多株细胞系具有与HEV相似的嗜性,以及多株HEV特异单抗对p239与HepG2细胞结合的特异阻断,强有力地提示p239同时也很好地模拟了HEV与细胞膜的结合所具备的表面结构特征。因此,p239与HepG2细胞的吸附模型是探讨HEV与细胞膜相瓦作用的可靠工具。不同结合区域的HEV单抗及其Fab片段对p239吸附细胞的阻断结果提示,p239表面至少存在两个细胞受体结合区域:其一为HEV的主要免疫优势中和表位(ORF2 aa459-606),另一个区域为aa423-438。这两个区域均对p239与细胞的特异性吸附有贡献,均能单独介导p239与嗜性细胞的吸附,但aa459-606区域吸附细胞的能力要明显强于后者,是介导p239吸附的主要部位。aa423-438区域与细胞表面作用力弱,在HEV结合过程中很可能只是增加病毒与主要受体结合的机会。缺失了aa423-438的p239突变体Δ239保留了免疫优势中和表位,与p239一样均能阻断天然HEV对HepG2细胞的感染吸附。而丧失免疫优势表位的233N则不能有效阻断。此结果表明HEV与嗜性细胞的结合很可能同p239与HepG2细胞之间的结合一样,也是通过这两个区域,并且主要免疫优势区域(ORF2aa459-606)在HEV与细胞结合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通过酵母双杂交,从人肝细胞cDNA文库中筛出四个可能与HEV衣壳蛋白相结合的蛋白:肝细胞药物代谢酶(p450)、转化相关蛋白(TRP13)、p38相结合蛋白(p38IP)、DDAH2。并通过免疫共沉淀初步验证了p38IP与E2的结合,提示HEV ORF2激活MAPK p38通路的可能。通过亲和层析筛选HepG2、猴肝组织中与p239相结合的蛋白,并利用二维电泳(2-DE)结合生物质谱技术分离鉴定这些结合蛋白,得到6个可能与p239相互作用的蛋白:HSP90、GRP78/Bip、alpha tubulin、P43、ATPase beta subunit、某未命名蛋白。并通过免疫共沉淀、细胞共定位等多种实验手段进一步验证了GRP78/Bip、HSP90与p239的结合。结果表明,GRP78/Bip与p239、HSP90与p239在HepG2细胞内共定位。并且p239与E.coli表达经纯化的GRP78/Bip可直接结合,提示它们在细胞内的相互作用不是经由第三者为中介的结合。同时,ATP的加入会导致p239与GRP78/Bip结合的可逆解离,提示p239与GRP78/Bip的结合是ATP依赖的特异性结合,GRP78/Bip的ATPase活性在这种结合中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建立了能较好模拟HEV与细胞的吸附过程的p239-HepG2吸附模型,进一步发现HEV上至少具有两个细胞受体结合区域。其中一个结合力较强的区域与HEV主要中和表位区域重叠,而另一个区域结合力较弱。为阐明HEV吸附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工具。而对细胞内的p239结合蛋白的分离鉴定则为阐明HEV的复制、致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Abstract)
  • 缩略词
  • 前言
  • 1.病毒入侵过程中与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
  • 1.1.病毒穿膜
  • 1.2.病毒基因的靶向转运
  • 1.3.病毒诱导的信号传导
  • 2.用于研究病毒与宿主蛋白相互作用的方法
  • 2.1.生物物理学方法
  • 2.2.分子生物学方法
  • 2.3.生物信息学方法
  • 3.戊型肝炎病毒
  • 3.1.戊型肝炎病毒的流行
  • 3.2.HEV的生物学特征
  • 3.3.HEV的细胞培养模型研究进展
  • 3.4.HEV衣壳蛋白ORF2上中和表位的研究进展
  • 4.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材料与方法
  • 1.材料
  • 1.1.主要仪器
  • 1.2.主要试剂与材料
  • 1.3.试剂
  • 1.4.培养基及常用溶液配制
  • 2.方法
  • 2.1.基因克隆
  • 2.2.重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2.3.蛋白质的透析复性
  • 2.4.重组蛋白的性质分析方法
  • 2.5.常规细胞生物学实验方法
  • 2.6.蛋白与细胞的吸附检测法
  • 2.7.酵母双杂交实验方法
  • 2.8.亲合层析操作方法
  • 2.9.二维电泳操作步骤
  • 2.10.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
  • 2.11.HepG2细胞中蛋白基因的调取
  • 2.12.免疫共沉淀
  • 2.13.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
  • 第一部分 戊型肝炎病毒细胞吸附模型的建立及病毒吸附区域初步研究
  • 结果与分析
  • 1.戊型肝炎病毒细胞吸附模型的建立
  • 1.1.p239阻断HEV对嗜性细胞的感染
  • 1.2.p239对多株细胞系的特异性吸附
  • 1.3.p239对HepG2细胞吸附的特异性
  • 2.病毒与受体结合区域的初步确定
  • 2.1.单抗表位的空间位置关系
  • 2.2.多株单抗对p239吸附HepG2细胞的阻断
  • 2.3.单抗的Fab段对p239吸附HepG2细胞的阻断
  • 2.4.线性单抗决定族的定位
  • 2.5.E2重组蛋白多肽对HepG2细胞的吸附
  • 2.6.p239蛋白结合位点缺失突变体的构建与鉴定
  • 2.7.p239及其结合位点突变体△239、233N与HepG2细胞的吸附性
  • 2.8.p239及其结合位点突变体△239、233N对HEV吸附HepG2细胞的影响
  • 讨论
  • 1.p239颗粒-HepG2细胞吸附模型
  • 1.1.p239具有HEV免疫优势表位
  • 1.2.p239具有HEV与嗜性细胞结合的关键表位
  • 2.HEV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区域
  • 3.HEV细胞吸附模型的推测
  • 第二部分 HEV嗜性组织中与HEV衣壳蛋白相互作用蛋白的初步研究
  • 结果与分析
  • 1.酵母双杂交筛选人肝细胞cDNA文库中与HEV衣壳蛋白相互作用蛋白
  • 1.1.构建表达载体BD-E2和AD-E2及酵母表达BD-E2和AD-E2的活性鉴定
  • 1.2.E2的表达对酵母细胞影响的检测
  • 1.3.E2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
  • 1.4.生物信息学分析
  • 1.5.阳性克隆的体外验证
  • 2.HepG2细胞中与戊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相互作用蛋白的初步研究
  • 2.1.诱饵蛋白p239-CBP表达后中和表位及颗粒性的鉴定
  • 2.2.HepG2细胞中与p239-CBP相互作用蛋白的获取
  • 2.3.猴肝组织中与p239-CBP相互作用蛋白的获取
  • 2.4.目的蛋白的MALDI-TOF-MS分析
  • 2.5.生物信息学分析
  • 3.GRP78/Bip与p239相互作用的进一步验证
  • 3.1.GRP78/Bip基因的获得及GRP78/Bip的真核表达
  • 3.2.HEV类病毒颗粒p239与GRP78/Bip体外免疫共沉淀
  • 3.3.p239与重组Grp78/Bip可直接相互作用
  • 3.4.GRP78/Bip与p239在细胞内的共定位
  • 4.HSP90与p239相互作用的验证
  • 4.1.免疫共沉淀验证HSP90与p239的相互作用
  • 4.2.HSP90与p239的细胞共定位
  • 讨论
  • 1.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相互作用蛋白
  • 1.1.酵母双杂交系统中诱饵蛋白的选择
  • 1.2.控制酵母双杂交系统高效性,稳定性的一些关键因素
  • 1.3.对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的阳性与假阳性的认识
  • 2.亲和层析筛选结合蛋白
  • 3.2-DE和MALDI-TOF MS分离鉴定蛋白
  • 4.蛋白相互作用的进一步验证
  • 5.肝炎病毒与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途径(MAPK)
  • 6.热休克蛋白
  • 6.1.热休克蛋白70(HSP70)
  • 6.2.热休克蛋白90(HSP90)
  • 论文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分枝杆菌Rv2450c T细胞表位预测及分析[J].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2019(01)
    • [2].线性B细胞表位预测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7(09)
    • [3].基于深度最大输出网络的抗体种型特异性B细胞表位预测(英文)[J]. 激光生物学报 2016(01)
    • [4].人偏肺病毒多表位抗原的构建与表达[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5(11)
    • [5].线性B细胞表位预测的生物信息学资源和工具的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6(06)
    • [6].基于支持向量机构象性B细胞表位预测研究[J].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5(03)
    • [7].线性B细胞表位预测应用研究[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3(24)
    • [8].肝癌高表达抗原MAGEC2 CTL表位肽的鉴定[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8(04)
    • [9].B细胞表位作图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通报 2017(09)
    • [10].风疹病毒复合多表位肽的构建、表达、纯化及其诊断效能的初步评价[J]. 临床检验杂志 2015(12)
    • [11].结核分枝杆菌抗原B细胞表位肽对人外周γδT细胞的特异性激活作用[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5(07)
    • [12].展示日本乙型脑炎病毒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的猪细小病毒病毒样颗粒的制备[J]. 中国兽医科学 2013(04)
    • [13].表位疫苗研究进展[J]. 动物医学进展 2012(01)
    • [14].抗原优势表位的筛选方法[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2(01)
    • [15].一种蛋白质B细胞表位展示系统的构建及验证[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2(06)
    • [16].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B细胞表位初步预测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10(05)
    • [17].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位肽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0(05)
    • [18].B细胞表位的计算机预测[J]. 生命的化学 2008(06)
    • [19].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位预测[J]. 生命的化学 2008(03)
    • [20].胰腺癌高表达抗原MUC4 CTL表位肽的体内免疫原性[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8(03)
    • [21].鸡蛋过敏原表位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16(03)
    • [22].Ⅰ型登革热病毒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位的鉴定[J].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6(03)
    • [23].食物过敏原构象性表位预测技术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13(13)
    • [24].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蛋白的B细胞表位的预测[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2(01)
    • [25].靶向人端粒酶逆转录酶T细胞表位肽的治疗性癌症疫苗研究进展[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9(11)
    • [26].基孔肯雅病毒中和表位的筛选及表达[J].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008(05)
    • [27].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3限制性表位肽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体外免疫应答[J]. 解剖学报 2020(04)
    • [28].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和表位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9(02)
    • [29].口蹄疫表位疫苗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兽医科学 2019(04)
    • [30].从专利分析角度看口蹄疫表位疫苗[J]. 山东化工 2019(18)

    标签:;  ;  ;  ;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机制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