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河南省的实证分析

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河南省的实证分析

论文摘要

建国六十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但是,在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依然面临着许多难题,“三农”问题首当其冲。“三农”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国实现现代化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它不仅被理论界广泛关注,而且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关于农业制度的重大变革一共有三次:第一次变革是土地改革,它使农民拥有了梦寐以求的土地所有权;第二次是农业合作化运动,它完成了土地私有制到土地集体所有的转变,实现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三次是农业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建立。农业制度的每次重大变革都会使农村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之所以选择建国后第二次农业制度变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是因为合作经济作为有效解决中国农村农户小生产和农业大市场矛盾的有效手段再次被学术界所关注,合作组织在全国很多地区也得到了推广,但在实际应用中,合作经济却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很多地区的农业合作组织由于缺少合理的制度安排而得不到长远的发展,最终走上解散的道路。建国初期的农村合作化运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其制度安排也几经变革,这为研究农业合作经济提供了丰富史料。经济制度的变迁具有历史沿承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和发展。回顾建国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制度变迁过程,借鉴前人的智慧,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对探究实现农村振兴、农业发展、农民富裕的有效途径,完善和发展当代合作经济不无裨益。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共五章。第一部分即第一章,引言。这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对已有的关于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相关文献做了简要的综述,提出了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这一部分主要针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进程进行历史考察,对每个阶段的制度安排特征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整体制度变迁特点进行分析整理,并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制度绩效进行简要说明。第二章,主要叙述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进程,即互助组、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用较为详实的数据和文献(包括全国的和河南省的)进行说明,并对各阶段制度变迁的原因和制度特征进行分析说明。第三章,主要对农业合作化运动制度变迁的整体特征进行探究总结,包括全国农业合作化运动表现出的共性及河南省在农业合作化运动过程中表现出的异于全国的特性。第四章,从农业产出、农民收入、消费水平等多个方面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制度绩效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即本文的第五章,该部分包括结论和启示两项主要内容。首先是结论,通过对农业合作化运动历史发展过程的简要回顾,揭示农业合作化运动各个阶段的优缺点,并对这一时期的农业合作制度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总结。然后是启示,通过对全文的分析研究,从制度安排的主体行为、产权形式、分配制度和规模设计等多个角度出发,得出对当今农业合作经济有参考价值的经验教训与启示。关于制度变迁的研究,很多学者会选择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进行考察分析。虽然农业合作化运动只经历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却经历了多次的制度变迁,为制度变迁研究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考察对象。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制度安排和制度变迁的研究,期望得出对当今农业合作经济制度设计的有益借鉴。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相关概念
  • 1.3.1 农业合作化运动
  • 1.3.2 制度与制度变迁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与不足
  • 1.5.1 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2. 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考察
  • 2.1 互助组——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初步兴起
  • 2.1.1 互助组发展略述
  • 2.1.2 互助组的制度特征
  • 2.2 初级社——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全面展开
  • 2.2.1 初级合作社发展略述
  • 2.2.2 初级合作社的制度特征
  • 2.3 高级社——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涨
  • 2.3.1 高级合作社发展略述
  • 2.3.2 高级合作社的制度特征
  • 3.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制度变迁特征
  • 3.1 全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共性
  • 3.1.1 以国家为主导的,强制性为主的制度变迁
  • 3.1.2 主流意识被强化,农民经济绩效被忽视
  • 3.1.3 制度安排之间的替代过程过粗过快
  • 3.2 河南省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特性
  • 3.2.1 互助合作运动发起发起时间早效果好
  • 3.2.2 农业合作化运动后期“左”倾思想严重
  • 4.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制度绩效分析
  • 4.1 农业产出方面
  • 4.2 农民收入方面
  • 4.3 消费水平方面
  • 5. 结论及启示
  • 5.1 结论
  • 5.2 启示
  • 5.2.1 注重强制性与诱致性制度安排协调实施
  • 5.2.2 由政府作为界定产权和保护产权的主体
  • 5.2.3 产权形式多样化,分配制度重视农民利益
  • 5.2.4 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设计合作社规模
  • 5.2.5 明确委托代理关系,实施激励约束机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李顺达访苏与农业合作化运动[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06)
    • [2].农村经营管理体制 国家治理 国家与农民的互动——评价农业合作化运动历史意义的三个视角[J].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8(06)
    • [3].农业合作化运动中高级社的研究综述[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8(02)
    • [4].唯物史观视野下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及启示[J]. 改革与开放 2017(13)
    • [5].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农民的利益发展与政治认同[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 [6].对20世纪50年代中国特色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再认识[J]. 农业经济 2015(09)
    • [7].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宣传动员研究综述[J]. 青春岁月 2017(15)
    • [8].怀念父亲[J]. 安徽文学 2009(11)
    • [9].刍议建国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J]. 考试周刊 2008(03)
    • [10].论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妇女动员工作[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18(02)
    • [11].从稳到急:对1953至1956年河南农业合作化运动变轨的历史再考察[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02)
    • [12].关于20世纪50年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再评价[J]. 史学月刊 2012(07)
    • [13].结构化选择: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再思考[J]. 开放时代 2011(04)
    • [14].试论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价值[J]. 改革与开放 2010(08)
    • [15].江西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回顾与反思[J].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09(02)
    • [16].浅析建国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原因及启示[J]. 党史博采(理论) 2009(06)
    • [17].江西农业合作化运动掀起高潮的深层原因探析[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 [18].江西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考察[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01)
    • [19].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述评[J].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8(01)
    • [20].1955—1956年人民司法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保障[J]. 江淮论坛 2018(02)
    • [21].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互助组的经济绩效——以湖南省长沙县为例[J]. 史志学刊 2015(01)
    • [22].生活的光影志[J]. 厦门航空 2019(12)
    • [23].近五年来农业合作化运动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 运城学院学报 2010(04)
    • [24].农业合作化运动[J]. 党史博览 2009(03)
    • [25].国家整合与体制重塑:以1949—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为中心考察[J]. 湖北社会科学 2018(12)
    • [26].意识形态与发展进路:农业合作化运动再反思[J]. 天津社会科学 2012(01)
    • [27].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历史考量中找寻其当代价值[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 [28].近10年来关于农业合作化运动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 北京党史 2011(03)
    • [29].农业合作化进程中农民心态与行为研究——以鄂、湘、赣三省为中心[J]. 中国农史 2018(01)
    • [30].农业合作化运动与“干预生活”的文学口号[J]. 扬子江评论 2015(01)

    标签:;  ;  ;  ;  

    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制度变迁研究 ——基于河南省的实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