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人工繁育技术及遗传特性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捕捞学
作者: 陈四清
导师: 高天翔,张秀梅
关键词: 圆斑星鲽,繁殖,遗传特性,营养
文献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圆斑星鲽是近几年来逐渐受到养殖界重视的海水鱼类,它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可是由于自然资源量不大,种群数量较少,多年以来从未形成一定的渔获量,而圆斑星鲽的人工繁殖较为困难,开展人工养殖缺乏足够的苗种数量。为此,我们对圆斑星鲽的人工繁育技术及遗传特性进行研究,研究了圆斑星鲽的生物学特性、苗种培育技术和部分遗传特征,分析了圆斑星鲽的营养组成,以期为保护圆斑星鲽的种质资源提供参考依据。为了尽快实现圆斑星鲽人工苗种规模化培育,发展圆斑星鲽的人工养殖业,我们在生产实际工作上投入了较多的精力,主要的研究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每种鱼都有自身特定的生物学特性,在圆斑星鲽生物学方面我们研究圆斑星鲽自然分布与洄游情况,观察测定了圆斑星鲽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通过研究其食性、摄食方式及食性转换和食量,了解圆斑星鲽的生活习性。通过研究体长与体重关系,了解圆斑星鲽的生长特征,通过研究性成熟年龄、产卵习性和繁殖力的测定,了解圆斑鲽的繁殖习性。由于圆斑星鲽非常珍贵,样品数量少,研究过程中取样非常困难,为此许多研究工作由于样品不足,存在研究样品偏少的问题,许多研究数据还有待于进一步补充完善,才能更接近自然平均情况。 2.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在圆斑星鲽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方面,主要研究了圆斑星鲽亲鱼的培育技术,亲鱼性腺调控技术,成熟亲鱼的促排卵和人工授精技术。通过3年的研究,我们掌握了圆斑星鲽性腺发育的基本规律,能够采用人工调控手段促进性腺发育
论文目录:
致谢
摘要(ABSTRACT)
1. 前言
2. 综述
2.1 人工繁育技术
2.2 种质资源研究
3. 圆斑星鲽生物学特性
3.1 研究方法
3.2 圆斑星鲽的种类、分类地位及地理分布
3.3 圆斑星鲽的外部形态
3.4 圆斑星鲽的内部结构
3.5 圆斑星鲽的生态习性
3.6 生长与年龄
3.7 繁殖习性
4. 圆斑星鲽的人工繁殖技术
4.1 亲鱼性腺调控技术研究
4.2 圆斑星鲽早期形态及生长发育特征的研究
4.3 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5. 圆斑星鲽的遗传性状
5.1 DNA部分片段的分析
5.2 染色体测定
6. 圆斑星鲽鱼的营养成分的研究
附件一:图版
1. 附图Ⅰ胚胎发育进程图(1)
2. 附图Ⅱ胚胎发育进程图(2)
3. 附图Ⅲ胚后变态发育图(1)
4. 附图Ⅳ胚胎发育进程图(2)
5. 附图Ⅴ胚胎发育进程图(3)
附件二:在读期间的相关研究工作
1 圆斑星鲽的特性
2 《鲽蹋鱼类养殖技术》
3 《牙鲆健康养殖技术》
4 《海参健康养殖技术》
5 《海水鱼类养殖理论与技术》
6 获奖证书
发布时间: 2005-10-26
参考文献
- [1].星鲽生殖生理和内分泌特征研究[D]. 徐永江.中国海洋大学2011
- [2].三种重要海水养殖鱼类性别特异标记和微卫星标记开发及遗传连锁图谱构建[D]. 马洪雨.中国海洋大学2009
相关论文
- [1].星鲽生殖生理和内分泌特征研究[D]. 徐永江.中国海洋大学2011
- [2].达氏鳇人工繁殖和养殖关键技术研究[D]. 石振广.中国海洋大学2008
- [3].鲥与太阳鱼养殖生态生理研究[D]. 王汉平.华中农业大学2002
- [4].性别控制技术与选择标记在牙鲆育种中的应用研究[D]. 连建华.中国海洋大学2004
- [5].人工养殖暗纹东方鲀对环境盐度适应性的研究[D]. 严美姣.华中农业大学2004
- [6].三种重要海水养殖鱼类的分子遗传学研究[D]. 刘云国.中国海洋大学2005
- [7].黄海中南部主要鱼种摄食生态和鱼类食物网研究[D]. 薛莹.中国海洋大学2005
- [8].施氏鲟的性腺发育及人工性别控制研究[D]. 高艳丽.东北林业大学2006
- [9].半滑舌鳎早期发育生物学与种质资源研究[D]. 庄志猛.中国海洋大学2006
- [10].半滑舌鳎仔稚鱼营养生理与开口饲料的开发研究[D]. 常青.中国海洋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