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全硫碳酸钠在农业、选矿、废水处理、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到目前为止,其合成条件还过于苛刻,且产率较低。本文以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通过硫化物(一价金属离子)的水溶液和二硫化碳反应合成全硫碳酸盐,研究了离子液体以及离子液体-微波共同作用对合成反应的影响,探索性地展开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并得到了较好的实验结果。①为了全面的了解全硫碳酸盐的基本物性,实验通过丙酮萃取、乙醇溶解、乙醚置换的方法制备出全硫碳酸钠和全硫碳酸钾晶体。通过对制得晶体的XRD、差热图谱的分析发现,全硫碳酸钠是以Na2CS3·3H2O形式存在,其分解温度为150℃;而全硫碳酸钾是以K2CS3·H2O形式存在。对全硫碳酸钠的红外吸收光谱和其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图分析发现,其水溶液在可见光范围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02nm,全硫碳酸根以Π64大共轭键的形式存在。②探讨了一种快速测定全硫碳酸钠溶液浓度的方法。实验利用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检测Na2CS3溶液的浓度,发现其在0.008mol/L~0.03mol/L范围内服从朗伯-比尔定律,其线性方程为A=14.726C,相关系数为0.9998。③研究了时间、温度等因素对全硫碳酸钠产率的影响:1)通过在传统加热下合成全硫碳酸钠,初步探索了合成反应的条件。结果表明,温度为40℃时,反应40min后达到平衡,产率为76.0%。对反应进行动力学分析,发现符合1-1级对峙反应规律, Ea=42.7kJ·mol-1,Ea’=93.2kJ·mol-1,Q=-50.5kJ·mol-1。2)在与传统加热相同的条件下用微波辐射(功率为600W)反应体系时,其产率只有60.5%;功率对产率也有影响,反应时间为15min时,功率为600W时产率相对最大,而反应时间为25min时,500W时产率相对最大。3)在传统加热下以离子液体作为相转移剂,能有效地促进合成反应的进行,当温度为40℃时,加入2mL离子液体([BMIm]BF4),反应35min后达到平衡,产率高达96%,而在微波辐射-离子液体共同作用下产率只有89%。④发现微波对合成反应有抑制作用,而离子液体不仅能作为相转移剂促进反应的进行,而且还具有稳定全硫碳酸根的作用,得到制备全硫碳酸钠的最佳条件是:离子液体[BMIm]BF42mL、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35min,合成产率达到96%。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目前合成全硫碳酸钠存在的问题1.1.1 全硫碳酸钠的性质及应用1.1.2 合成全硫碳酸钠存在的问题1.2 微波合成化学1.2.1 微波简介1.2.2 微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2.3 微波促进反应的原因1.2.4 微波在合成化学中的应用1.3 离子液体合成化学1.3.1 离子液体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1.3.2 离子液体的种类和制备方法1.3.3 离子液体的性质1.3.4 离子液体在合成化学中的应用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内容及创新性1.4.1 研究目的1.4.2 研究内容1.4.3 研究工作的创新性2 全硫碳酸盐(一价金属离子)的合成研究2.1 实验部分2.1.1 实验仪器和试剂2.1.2 实验步骤2.2 表征仪器及条件2.3 结果与讨论2.3.1 全硫碳酸铵的制备2.3.2 全硫碳酸钠的制备与表征2.3.3 全硫碳酸钾的表征2.4 本章小结3 全硫碳酸钠溶液浓度分析方法的研究3.1 实验原理3.1.1 滴定原理3.1.2 可见光分光光度法3.2 实验部分3.2.1 实验仪器和试剂3.2.2 实验步骤3.3 结果与讨论3.3.1 滴定法测定全硫碳酸钠溶液的浓度3.3.2 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分析全硫碳酸钠浓度3.4 本章小结4 微波、离子液体对全硫碳酸钠合成的影响4.1 通常条件下合成全硫碳酸钠4.1.1 实验仪器和试剂4.1.2 实验步骤4.1.3 温度对全硫碳酸钠产率的影响4.1.4 时间对全硫碳酸钠产率的影响4.2 微波场下全硫碳酸钠的合成4.2.1 实验仪器和试剂4.2.2 实验步骤4.2.3 微波功率对全硫碳酸钠产率的影响4.2.4 反应温度对全硫碳酸钠产率的影响4.2.5 反应时间对全硫碳酸钠产率的影响4.2.6 微波对化学反应影响的原理4.2.7 微波化学反应机理探讨的依据4.2.8 微波抑制全硫碳酸钠合成机理的探讨4.3 离子液体相转移催化全硫碳酸钠的合成4.3.1 实验仪器和试剂4.3.2 实验步骤4.3.3 温度对对全硫碳酸钠产率的影响4.3.4 时间对全硫碳酸钠产率的影响4.3.5 离子液体的量对全硫碳酸钠产率的影响4.3.6 离子液体相转移催化全硫碳酸钠合成机理4.4 微波、离子液体辅助全硫碳酸钠合成4.4.1 实验仪器和试剂4.4.2 实验步骤4.4.3 反应温度对全硫碳酸钠产率的影响4.4.4 反应时间对全硫碳酸钠产率的影响4.4.5 微波功率对全硫碳酸钠产率的影响4.5 合成全硫碳酸钠反应动力学研究4.6 本章小结5 结论与展望5.1 结论5.2 展望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全硫碳酸钠论文; 微波论文; 离子液体论文; 相转移催化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