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平娄底市第八小学417009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11-042-03
教材分析: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讲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年轻时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勇敢挑战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并经过反复求证和公开试验,用事实捍卫了真理的故事。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教育学生尊重权威但不能盲从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教材。从文章表达上看,主要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通过从质疑、求证到公开试验这样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二是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这些都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资源。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4.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和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赠名言”
师:世界上有许多伟人,他们将自己毕生的理念全部融入在简短的言语中,以此来传承伟大的精神,激励世人的斗志。可以说,这些言语是集“万千精华于一身”,不停地唤醒着许多沉睡的心灵。孩子们,那么多的名人名言中,也一定有一句让你感怀至深,让你备受鼓舞,让你铭记于心!谁愿意现场来交流?一、名言引路,走近“伽俐略”。
1.以课前交流做引渡,教师也赠送学生一则名人名言:
课件出示:“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
(1)指名朗读后交流自己从这句名言可以触摸到作者大致是个怎样的人?
预设:不盲目迷信、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善于实践……
(2)揭示名言作者:17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伽俐略。(多媒体出示伽利略画像和名字)
(3)引导学生交流从课外收集到的关于伽利略的成就资料。(要求语言简练)
(4)课件出示:伽俐略一生的辉煌成就(简表)
师:伽利略能够获得那么多了不起的成就,正是因为他恪守这样的信念——(齐读名言)
2.紧扣“经典”,走进文本。
师:孩子们,要真正读懂伽利略,光凭这则名言是远远不够的,伽利略能这样说,那么他究竟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可以借助于各种文学作品,在充满情味的语言文字中去逐渐丰满伽俐略伟大的形象。这堂课,不如就让我们先走进伽利略年轻时一次举世闻名的经典实验,去真正认识一下这个科学家吧!这个实验就是伽利略在意大利比萨斜塔一举成功的——
教师板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学生齐读,正音“着”(zháo))
教师质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那么,伽利略通过这个实验所要追求的真理是什么?这个实验是怎样产生而进行的?带着种种的疑问,赶快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吧!
二、整体感知,初识“伽俐略”。
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初读课文,力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觉得有确定不了正确读音的字立即查字典求证。(教师巡回指导,特别留意学生的多音字朗读情况。)出示生字词胆大妄为更改的确着地当作
2.用“剧本串联”的方式抽查朗读,随机正音。
(1)师:刚才同学们都很专注地读了这个故事,现在我们不妨请3个孩子来为我们讲述这个故事吧!如果把这个故事看成是一个剧本,是不是可以分成这样的三幕,请看——
第一幕:“辩论家”伽利略
第二幕:“思想家”伽利略
第三幕:“实践家”伽利略
学习小组讨论怎样分配自然段,怎样分段?
请小组同学读,其余的孩子认真聆听,将他们读错的语句用记号标在书上,等他们读完了,再来帮他们纠正。
再读课文不懂的地方做批注。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交给学习小组讨论然后班上讨论交流。
生评价交流:预设1.伽利略是谁?亚里士多德是谁?
2•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
3伽利略为什么要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目的是什么?
4•课文最后一句“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5•引导学生填空,并说明理由。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讲意大利伟大科学家()在青年时代敢于质疑权威,大胆进行(),以()的态度对待科学的故事。
伽利略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家。
四、为课文分段如
第一幕:“辩论家”伽利略
第二幕:“思想家”伽利略
第三幕:“实践家”伽利略
全文6个自然段,按事情的阶段划分,是以简介人物、提出问题、多次试验到公开验证,紧紧围绕两个铁球着地的问题展开叙述的,段与段之间联系得十分紧密
三、对比品读,赏析“伽利略”。
*师:目前,同学们已经读了好几遍故事了,那么你们能不能从这件典型的事情中找一找,伽利略所要追求的“科学的真理”具体是什么?“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的所谓真理”又具体指什么?请用横线划下来。
1.学生默读课文,结合课文中的典型事件自主寻求伽利略所要追求的“科学的真理”和“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的所谓真理”各指什么?(教师巡回)
2.教师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并感悟:
伽利略所要追求的“科学的真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的所谓真理”:亚里士多德的话:“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出示亚里士多德的简单介绍:最博学的人、古代圣人等)
3、指名学生释疑,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对比朗读后概括:(填空)
两个人面对的是同样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伽利略则认为:“()。”
(2)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渡:在17世纪的意大利,当时并没有人相信伽俐略说的话,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德,读读课文第二段,课文中哪些句子看出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德。
课件出示:那时侯,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句理解什么是“信奉”?
出示课件区别信封与相信。
出示金文字通过这个“奉字感受人们对亚里斯多德的这种信任,甚至是达到了一种崇拜的地步。找一找哪些地方能够表现出人们当时对亚里士多德的信人和崇拜?找到之后通过你的朗读读出来。
生:“不容更改“——能不能改变?
“真理“——不容更改的知识。
师:亚里士多德的话竟然在人们心目中就是试试、真理永远正确:亚里士多德说地球是个圆的,人们就说——;亚里士多德说地球是个方的,人们就说————;亚里士多德说两个铁球。。。。。,人们就说一定会说重的先着地。”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就是不容违背的真理!谁要是胆敢怀疑人们就会责备他
指导朗读出示句子“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创设情境:想象人么对他的责备。(现在我就是这位25岁的年轻的数学教授,你是当时信奉亚里士多德的人们,这位年轻的教授胆敢质疑你的偶像,你来责备责备他)
生:你这人,竟敢违背人类的真理,你简直无可救药了!
生:连三岁小孩都知道的知识,你还要怀疑,你是不是傻呀!
生:你这个年轻的教授,是不是想出名想疯了?
......
你觉得伽利略是个什么样的人?(敢于质疑\,勇敢\善于思考…..)
过渡:同学们,面对这种质疑,这种责备,伽利略还有挑战的勇气吗?不但有,而且还挑战成功了!他是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动去一步步证实自己的真理的?下节课我们将与伽利略相聚在比萨斜塔,一起见证这段了不起的历史!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引渡新课。
1.教师复述第1课时重点学习的内容,边复述边组织学生听写词语:(指名两个学生上黑板合作听写,形成下面的板书。其余学生听写在本子上。)
亚里士多德伽利略
信奉胆大妄为固执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伽利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畅谈感受,教师随即引渡:是啊,伽利略在人们如此的责备与漫骂中,在当时那么多的人如此信奉亚里士多德的背景之下,他依然恪守着这样的信念:(生读)“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
)
课件出示名言:
“当科学家们被权势吓倒,
科学就会变成一个软骨病人。
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
——那么。伽利略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家。,请学生默读课文,把相关的语句用波浪线划下来学习小组进行交流,然后汇报
2、结合重点语段,感知人物形象
伽利略是一个()的科学家。
(三)学习小组交流,引导结合重点语段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并指导有感情朗读。如:
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都是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15岁时就对里士多德的话提出了质疑。亚里士多德在众的眼里是神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善于思考。
教师引导:那就请同学们再次认真读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简单的方式说明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可以与同学们讨论,也可以请都是帮忙。(算式法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往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该比10磅的慢;10+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个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快。图示法等)(出示课件演示思维过程)
B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伽利略思维的严密,注意“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这样的关联词语,来突出伽利略的质疑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思考,不是妄下结论。
伽利略是一个(敢于质疑、严谨)的科学家。
A学生汇报:在当时,众都信奉亚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话汪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却大胆质疑,说明他不迷信权威,只追求真理,伽利略为了追求真理,反复做了多次试验来证实,并且要面对无数人的讥笑与嘲讽,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试验。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出示句子
1: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2.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区别"反复"与"重复"重复是只同一试验;反复是指多次,每次试验都不同,有时是材料不同可能是铁球可能是铜球,也可能是铝球;有可能高度不同10米.20米50米等等,一个反复一次可以看出伽利略对于科学的态度是非常严谨的.因为他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自己动手去实践,才能揭开事情的真相!而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出示句子:”两个不同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落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伽利略是一个(勇敢)的科学家。
出示句子: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理解:胆大妄为(胆大妄为:不是分内的,胡乱的。胆子大得不管不顾,胡作非为)固执•固执:(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动摇,通常是坚持错误的观点。区别“执着在;支持正确的观点叫执着。”)课文没有加提示语我们试着加一加:
假设你是当时的人们,面对这个敢于挑战代表人类的真理的亚里士多德,而这个亚里士多德是你的偶像,你会怎样面对这位挑战者伽利略?现在我就是这位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你想说什么?可以加上动作语言等(创设情境指导)
有的气愤的说:“你这个年轻人是不是疯了?胆敢挑战亚里士多德?”
有的笑着说:“我估计他一会就会哭了,无情的事实会让他丢尽了脸!”
有的气得跺脚:“这个胆大妄为的家伙,真是想出名想疯了!一会儿就会让他臭名远扬!”
师:课文没有加提示语,为什么不加呢?我在想可能写的不是某一个人写的人非常多。面对众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你觉得他怎样?(表现得十分勇敢。)
B教师补充阅读资料《布鲁诺》,使学生了解到伽利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样做,是有着生命危险的,这更体现了他献身科学的精神。
师过渡:伽利略肯定知道他这样做是要冒着生命危险的,那他为什么还要坚持公开做这个试验呢?
出示比萨斜塔试验课件:试验成功了没?
出示句子:“伽利略在斜塔上出现了。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一磅重的铁球。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
说的一个样。
理解“惊讶”想像“惊讶”画面
(指名想象回答:)
“我的天啦!这是不是真的?居然同时落地!”“太不可思议了,这个年轻人居然是对的!”“简直是天荒夜谈亚里士多德的话居然是错的!亏我一直都这么相信他的话,把他的话当真理!我刚才还责备了伽利略呢,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师过渡:伽利略肯定知道他这样做是要冒着生命危险的,那他为什么还要坚持公开做这个试验呢?
并且地点还选在著名的比萨斜塔(出示比萨斜塔的资料)他的目的何在?你从书中找到答案吗?
三、升华情感,体会写法
出示句子:“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反复地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交流
(我们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
师:(1)”不全都对”是有的对,有的不对。(2))对得多还是错的多?
出示句子区别:
(1)“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2)“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A)能不能去掉“像”字?为什么?
(“像…这样…”不能删:(1)因为不仅仅是亚里士多德,还有其他伟人,所有人,如哲学家、思想家、艺术家、老师、父母.(2不全都对,有的对,有的不对。(3))对得多还是错的多?所以我们在尊重权威的同时不应该迷信权威,要敢于质疑。所以我们在尊重权威的同时不应该迷信权威,要敢于质疑。
你知道了伽利略为什么要公开做试验的目的了吗?
生: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从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理。让大家明白出示课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你觉得伽利略真的是胆大妄为吗?(并不是胆大妄为,他的成功时基于他认真推理、反复论证、精心试验的结果,。(胆大并不妄为板书,擦掉妄为)
现在你还认为他的是固执吗?(并不是固执,而是执着)擦掉“固执“改成”“执着”
3、伽利略是一位敢于提出疑问的人,同学们要不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4..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生自由谈)
2、假如书上有错,你们敢于提出疑问吗?
⑴出示句子: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
⑵师:这句话就有错误,你们谁敢于提出疑问?
第一次,将两个演示的皮球放在同一高度,并同时放下。
第二次,将两个演示的皮球大的放在高处,小的放在稍低处,再同时放下。
⑶得出结论:
这句话应该改成──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
4、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可不可以去掉?
师:这篇文章写了伽利略大胆质疑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事情,告诉大家一个道理那就是:尊重权威,但不盲从权威,对于科学的态度要实事求是.文章的主角是谁?文章有两个自然段好像并不是写伽利略的,你能找出来吗?这两段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生:预设.不能去掉,这两段虽然没有写伽利略,但是从侧面写出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写出了当时的社会风气,谁都不思考,还对有思想的人进行责备嘲讽,这就更加突出了伽利略的了不起!所以,一片文章是一个整体,每一部分都在发挥特定作用,在这篇文章中,伽利略的思想和精神也因为有课这两个自然段的侧面描写烘托除了伽利略对于人类思想进步的巨大价值.)以后我们在写作中也要学习这种侧面描写的方法.
四、课后作业: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课外延伸:出示名言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在新的科学宫里,胜利属于新型的勇敢的人.(阿.费尔斯曼)
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郭沫若)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伽利略(意大利)
.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杜威(美国)
板书设计: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