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的体验论文-陈惠玉

创造性的体验论文-陈惠玉

导读:本文包含了创造性的体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粉画,审美活动,审美体验

创造性的体验论文文献综述

陈惠玉[1](2019)在《审美体验,移情创造——浅谈水粉画教学中的审美创造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粉画作为幼儿美术中的一种绘画形式,它除了具有色泽鲜明、覆盖力强、表现力强,注重用线条与色彩表现情感等特点外,更易调动幼儿的感官参与,唤起幼儿的情感体验。移情是指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凭借情感的牵引,将自己移入观察对象从而物人合(本文来源于《早期教育(美术教育)》期刊2019年05期)

崔璨[2](2019)在《顿悟体验对创造性问题记忆及解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顿悟对创造性问题解决及记忆影响的研究,国内外主要关注点在初次顿悟问题解决对再解旧题的影响以及诱发顿悟对旧问题的促进作用。但是对自发顿悟记忆促进效应的脑机制以及顿悟对于新问题解决和记忆的作用还不清楚。本研究在前人基础上,探讨了自发顿悟对于旧问题记忆作用的脑机制以及顿悟对新创造性问题解决和记忆的影响,进一步阐明了顿悟体验在问题解决和记忆中的作用及其心理和神经机制。实验1a采用自发顿悟范式,以19名大学生为被试进行ERP实验,探讨了自发顿悟在记忆优势效应中的核心作用及其神经机制。行为数据表明,相对于非顿悟条件,自发顿悟的再认反应时显着较短,顿悟记忆优势效应存在;问题解决阶段的ERP分析发现,顿悟与非顿悟在问题解决阶段的N400波幅对其再认表现做出了相反预测,这说明顿悟与非顿悟常规记忆编码的脑机制不同,可能存在完全不同的编码机制介导着顿悟与非顿悟项目的记忆编码。再认阶段ERP分析发现,顿悟诱发出新旧效应(Old/New effect,ON),且顿悟与非顿悟的LPC波幅存在显着差异,表明顿悟体验在再认中起重要作用。实验1b以23名大学生为被试,同样采用自发顿悟的范式,探讨了顿悟体验对于后继新创造性问题解决及记忆的作用。结果表明,在问题解决阶段,相对于非顿悟条件,被试对于顿悟问题解决后的下一个问题的解决率更高,反应时更快,情绪体验更强;在再认阶段,相对于非顿悟条件,被试对顿悟问题解决后的记忆效果更好。实验2以4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诱发顿悟范式,探讨了顿悟体验对于后继创造性问题解决及记忆的作用。结果表明,在问题解决阶段,顿悟体验组后续问题的正确解题率显着高于非顿悟组,且其反应时显着快于非顿悟组;在再认阶段,顿悟组后续问题的正确再认率亦显着高于非顿悟组。另外,再认测试时,与非顿悟相比,顿悟组被试对成功解决问题的判断较为宽松。(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5-01)

李丽,张剑,赵芳,曲弋[3](2018)在《基于感官体验的创新方法与创造性思维训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的问题。创造性思维作为创造性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培养知识经济时代所需的创新型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感官体验的创新方法,并将感官体验融入创造性思维训练,把案例精讲、课堂创新专项训练、创新竞赛与大创项目实践贯穿成线,符合创造性思维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融合。(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14期)

向治国[4](2017)在《文化差异及认知体验对创造性翻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翻译实践中,译者不仅要从语言的角度出发对源语材料进行认知体验,还要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对源语与目标语之间的文化差异进行认知体验。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只有深刻体验到源语材料的语言特征以及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文化差异,才能借助翻译技巧,将源语文本翻译为目标语文本,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创造性翻译。(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7年06期)

许静[5](2017)在《从语言的体验性看庞德诗歌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介绍依据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理论提出的语言的体验性,指出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从语音到语篇都具有体验性。人们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将这种对现实的认知用语言表达出来。在庞德的诗歌翻译过程中出现了创造性叛逆,也就是说,译者通过各种手段对原诗进行了再创造,让西方人能够更好地依据自身对环境的认知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含义和意境。(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陈薇西[6](2017)在《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新课程新体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我有幸担任一年级音乐课老师,它是新教材教学。新教材教学效果如何,大家拭目以待,这对我是新的挑战,为此我认真研究教材,组织教学。我觉得新课程有新的体验。下面我将我的体会讲出来与大家共讨。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普通公民教育,它有别于专业音乐教育。因此,音乐课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都能得到发挥潜能的机会,也都能从中得到生活的乐趣和美的享受。新教材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它启发了我,为此我决定转(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中)》期刊2017年01期)

姚琦,张丹[7](2016)在《创造性体验对消费者任务愉悦度的影响——从内隐人格理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真实实验的方法,验证了内隐人格在创造性体验对消费者任务愉悦感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内隐人格(特质型和情景型)会调节创造性体验对消费者任务愉悦感的影响,在面对有说明/有结果(或无说明/无结果)的创造性体验时,实体论内隐人格者与渐变论内隐人格者在任务愉悦度上具有显着性差异。实体论者在有说明/有结果的体验任务中,愉悦度更高,而渐变论者在无说明/无结果的体验任务中,愉悦度更高;在面对有说明/无结果(或无说明/有结果)的体验任务时,实体论内隐人格者与渐变论内隐人格者在任务愉悦度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研究结论将有助于指导企业有效开展创造性体验营销。(本文来源于《江苏商论》期刊2016年09期)

张晨露[8](2016)在《“儿童摄影”职业体验在幼儿园创造性游戏中的组织与实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孩子对职业、工作等问题产生好奇时,我们要为孩子创造尝试、了解的机会,并围绕其好奇点和兴趣点尽可能多地为其提供相关知识。我们设计了"儿童摄影"职业体验游戏,在游戏中通过角色扮演,将形式多样的游戏与体验相结合,便于孩子理解和操作,通过互动游戏创意激发孩子的游戏灵感,给孩子们带来充满童趣的职业体验。(本文来源于《好家长》期刊2016年37期)

杨基玉[9](2016)在《激发兴趣,体验成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寓于教学的全过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绝对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自始至终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核心,鼓励学生多动脑,教会学生怎样想。本文结合实际教学,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促使(本文来源于《新教师》期刊2016年08期)

李宏春,徐玲玲[10](2015)在《神奇性·整体性·体验性·创造性——谈化学实验对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思维的重要来源。因而,需把实验进行精心策划并与课堂教学有机地融合,让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让课堂教学展示化学学科的独特魅力。(本文来源于《化学教与学》期刊2015年02期)

创造性的体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顿悟对创造性问题解决及记忆影响的研究,国内外主要关注点在初次顿悟问题解决对再解旧题的影响以及诱发顿悟对旧问题的促进作用。但是对自发顿悟记忆促进效应的脑机制以及顿悟对于新问题解决和记忆的作用还不清楚。本研究在前人基础上,探讨了自发顿悟对于旧问题记忆作用的脑机制以及顿悟对新创造性问题解决和记忆的影响,进一步阐明了顿悟体验在问题解决和记忆中的作用及其心理和神经机制。实验1a采用自发顿悟范式,以19名大学生为被试进行ERP实验,探讨了自发顿悟在记忆优势效应中的核心作用及其神经机制。行为数据表明,相对于非顿悟条件,自发顿悟的再认反应时显着较短,顿悟记忆优势效应存在;问题解决阶段的ERP分析发现,顿悟与非顿悟在问题解决阶段的N400波幅对其再认表现做出了相反预测,这说明顿悟与非顿悟常规记忆编码的脑机制不同,可能存在完全不同的编码机制介导着顿悟与非顿悟项目的记忆编码。再认阶段ERP分析发现,顿悟诱发出新旧效应(Old/New effect,ON),且顿悟与非顿悟的LPC波幅存在显着差异,表明顿悟体验在再认中起重要作用。实验1b以23名大学生为被试,同样采用自发顿悟的范式,探讨了顿悟体验对于后继新创造性问题解决及记忆的作用。结果表明,在问题解决阶段,相对于非顿悟条件,被试对于顿悟问题解决后的下一个问题的解决率更高,反应时更快,情绪体验更强;在再认阶段,相对于非顿悟条件,被试对顿悟问题解决后的记忆效果更好。实验2以4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诱发顿悟范式,探讨了顿悟体验对于后继创造性问题解决及记忆的作用。结果表明,在问题解决阶段,顿悟体验组后续问题的正确解题率显着高于非顿悟组,且其反应时显着快于非顿悟组;在再认阶段,顿悟组后续问题的正确再认率亦显着高于非顿悟组。另外,再认测试时,与非顿悟相比,顿悟组被试对成功解决问题的判断较为宽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创造性的体验论文参考文献

[1].陈惠玉.审美体验,移情创造——浅谈水粉画教学中的审美创造性[J].早期教育(美术教育).2019

[2].崔璨.顿悟体验对创造性问题记忆及解决的影响[D].河北大学.2019

[3].李丽,张剑,赵芳,曲弋.基于感官体验的创新方法与创造性思维训练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

[4].向治国.文化差异及认知体验对创造性翻译的影响[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7

[5].许静.从语言的体验性看庞德诗歌翻译的创造性叛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

[6].陈薇西.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新课程新体验[J].新课程(中).2017

[7].姚琦,张丹.创造性体验对消费者任务愉悦度的影响——从内隐人格理论视角[J].江苏商论.2016

[8].张晨露.“儿童摄影”职业体验在幼儿园创造性游戏中的组织与实施[J].好家长.2016

[9].杨基玉.激发兴趣,体验成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J].新教师.2016

[10].李宏春,徐玲玲.神奇性·整体性·体验性·创造性——谈化学实验对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J].化学教与学.2015

标签:;  ;  ;  

创造性的体验论文-陈惠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