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属芍药组的变异与进化:形态、染色体和分子证据

芍药属芍药组的变异与进化:形态、染色体和分子证据

论文摘要

芍药属Paeonia是芍药科Paeoniacea内唯一的一个属。包括大约35个种,间断性的分布于北温带地区。其内三个组分别是牡丹组(sect. Moutan)、北美芍药组(sect. Onaepia)和芍药组(sect. Paeonia)。芍药组是芍药属中最大,也是唯一具有染色体倍性变化的一个组,现有大约25个种。其中,大约半数的种是四倍体(2n=20),主要分布于地中海地区。虽然有证据表明四倍体类群大多为异源起源,但芍药属内一致的核型、相似的形态和重叠的地理分布使得它们的起源和分类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本研究利用了4个细胞核DNA片段(乙醇脱氢酶基因-Adh1和Adh2;n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甘油-3磷酸乙酰转移酶基因-GPAT)和4个叶绿体DNA片段(matK基因;基因间隔区trnL-trnF、psbA-trnH和rps16-trnQ)对芍药组的网状进化进行部分重建。并在此基础上,对推测为杂交起源的P. anomala进行了形态学和细胞发生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芍药组的系统学利用多个DNA分子标记(cpDNA: matK, rps16-trnQ; nrDNA: ITS, Adh1, Adh2),芍药组的二倍体和四倍体类群的系统发育被部分重建。基于最大简约法、贝叶斯法和最大似然法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a)除P. tenuifolia之外,所有地中海地区分布的二倍体类群构成一个单系分支。该支与亚洲分布的二倍体类群以及P. tenuifolia成并系关系。(b)核和叶绿体DNA系统发育树的不一致,以及ITS、Adh基因的多态性的分析,表明部分二倍体类群间和四倍体类群间都存在杂交事件。这些类群包括:中国新疆阿勒泰地区分布的二倍体种P. anomala和P. intermedia(杂种个体XJ053);高加索地区分布的二倍体种P. tenuifolia和P. daurica(杂种个体H9933);土耳其分布的四倍体种P. mascula和P. kesrouanensis(杂交个体在两个居群中检测到)。(c)不一致的核和叶绿体DNA系统发育树,以及Adh基因表现出的相同多态性模式进一步支持早先的推测,即四倍体类群P. arietina是异源四倍体。同时扩大的数据分析显示P. obovata近缘类群为其母系亲本,P. tenuifolia近缘类群为其父系亲本。此外,形态上具有一定分化的两个亚种P. arietina ssp. arietina和P.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论
  • 第一节 芍药属系统学研究进展
  • 第二节 杂交式物种形成的研究进展
  • 第三节 本研究的目的及方法
  • 第二章 芍药组的网状进化
  • 2.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方法
  • 2.1.3 序列数据收集及处理
  • 2.2 实验结果
  • 2.2.1 芍药组二倍体类群的系统发育分析
  • 2.2.2 芍药组四倍体类群的系统发育分析
  • 2.2.3 Adh 基因的序组成和分化
  • 2.3 讨论
  • 2.3.1 芍药组二倍体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
  • 2.3.2 二倍体类群间近期杂交事件
  • 2.3.3 芍药组四倍体类群的起源
  • 2.3.4 芍药组的网状进化
  • 2.3.5 芍药组的生物地理
  • 2.3.6 Adh 基因在芍药属内的进化
  • 第三章 P. anomala L.的物种起源和细胞学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3.3.1 细胞学研究
  • 3.3.2 形态分析
  • 3.3.3 分子系统学分析
  • 3.4 讨论
  • 3.4.1 芍药属细胞学研究
  • 3.4.2 P. anomala L.起源式样
  • 3.5 图版说明
  • 第四章 P. obovata Maxim.(Paeoniaceae)四倍体类群的起源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4.4 讨论
  • 4.4.1 P. obovata Adh 基因的进化
  • 4.4.2 P. obovata 四倍体类群的起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芍药属植物栽培技术及在景观营建中的应用[J]. 农村实用技术 2020(07)
    • [2].唐山地区芍药属植物初步调查[J]. 现代农业 2016(11)
    • [3].芍药文化[J]. 农家致富 2019(06)
    • [4].5个芍药属伊藤杂种的倍性鉴定及核型分析[J]. 植物研究 2017(04)
    • [5].芍药属牡丹组花粉形态的研究进展[J]. 河北农业科学 2009(04)
    • [6].非生物胁迫对芍药属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J]. 分子植物育种 2018(15)
    • [7].芍药属油用植物种质资源及研究进展[J]. 中国粮油学报 2017(05)
    • [8].庭院芍药栽培管理注意事项[J]. 花卉 2020(11)
    • [9].芍药属植物种子和花器官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21)
    • [10].芍药内外花瓣发育形成相关基因片段的生物信息学及组织表达分析[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7(12)
    • [11].芍药CIPK基因克隆及其响应钙调控的表达水平研究[J]. 植物生理学报 2018(08)
    • [12].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芍药属杂交种胚转录组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20(02)
    • [13].我国科学家总结全球牡丹芍药资源与育种进展[J]. 中国花卉园艺 2020(14)
    • [14].3种芍药属植物种子不同部位成分分析[J]. 食品科学 2019(08)
    • [15].牡丹芍药竞争春 国色天香醉红尘[J].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19(05)
    • [16].植物模仿秀[J].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17(10)
    • [17].芍药的繁殖栽培管理技术[J]. 农业与技术 2018(22)
    • [18].芍药属SRAP反应体系优化与亲缘关系分析[J]. 北方园艺 2019(10)
    • [19].芍药属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化问题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02)
    • [20].珍稀植物黄牡丹[J]. 中国花卉园艺 2009(10)
    • [21].芍药种植技术[J]. 新农业 2017(15)
    • [22].芍药属组间杂种引进东北地区栽培试验[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1(04)
    • [23].芍药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 植物医生 2018(11)
    • [24].利用DNA 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芍药属植物栽培品种的分类鉴定方法[J]. 生物技术通报 2008(S1)
    • [25].芍药属组内组间杂交及部分后代核型分析与SSR鉴定[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7(04)
    • [26].芍药属远缘杂交研究进展[J]. 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 2011(01)
    • [27].美丽芍药化学成分[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4(23)
    • [28].临洮紫斑牡丹催花栽培技术要点[J]. 吉林农业 2019(24)
    • [29].野生黄牡丹在牡丹育种中的利用现状及展望[J]. 西北园艺(综合) 2018(01)
    • [30].不同处理对赤芍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现状[J]. 现代农业研究 2019(11)

    标签:;  ;  ;  ;  

    芍药属芍药组的变异与进化:形态、染色体和分子证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