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平果县实验初级中学531400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环境达到最优化的状态,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管理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最基本、最综合的一项技能,课堂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在倡导高效课堂改革的今天,农村初中学校由于受教师个人经历、专业素质、个人魅力等内在因素和学校管理方式、社会意识形态、生源素质、班级规模、班级性质等外在因素的制约,教师驾驭课堂难度大,影响着高效课堂改革效果。
一、内在因素
1.教师个人经历因素。
研究表明,教师个人成长经历对教师课堂管理所采取的管理方式起着重要的作用。卡普卡(Kaplan)认为:“从教师原先在自己家中受到的管束方式,就可以预测他们将选择什么样的管理策略。”农村初中学校大部分教师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受生长生活环境的影响,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会有意无意地参照自己成长经历中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课堂管理行为受个人因素影响。
2.教师的专业素质因素。
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教师确立在课堂管理中领导者地位的主要基础。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权威的确立和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提高。农村初中学校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有些老师无法驾驭高效课堂活动,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课堂教学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制约着高效课堂改革的效果:
(1)满堂灌。
(2)不注意随机应变,缺乏教学调整。
(3)无所适从,放任自流。
(4)无视课堂问题行为。
3.教师的人格魅力因素。
教师的人格魅力通常是指教师在思想感情和个人性格方面所具有的非凡的品质和魅力,是教师作为职业主体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不断感悟和不断完善的一种至高境界。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积极性,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催化、修正和完善的作用。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锻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外在因素
1.学校管理方式因素。
学校管理方式与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学校的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课堂管理。学校会根据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管理条例,这对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具有内隐性影响,使教师在无意中形成了一种符合于学校管理的理念并运用到课堂管理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而农村初中学校的管理水平与城区学校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其现在的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效课堂管理。
2.社会意识形态因素。
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和社会方面。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人,必然要受社会上流行的观念和意识的影响。社会意识形态对教师主体的影响必然制约着教师课堂管理的发展趋向,对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形成一定的潜在制约。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意识形态中,“读书无用论”思想极大地影响着农村初中学校高效课堂管理。
3.生源素质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追求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家长们共同的愿望。他们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条件优越的城区学校就读,农村学校变成了学习基础差、纪律差、家境贫困学生聚集的地方。在高效课堂改革过程中,农村学校出现了两大弊端,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
(1)课堂上老师忙于维持课堂纪律,以“管、卡、压”的方式掌控课堂,无法顾及新教改,依然延用了传统的课堂管理模式,学生的自主性受到制约,课堂缺乏活力。
(2)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了,老师却不知道如何掌控,束手无策,不敢再用“规矩”去约束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放任自流。
4.班级规模因素。
班级规模的大小影响着课堂管理方式。班额越大,学生间个性差异就越大,内部之间交往频率就越小,情感纽带的力量就越弱,容易发生矛盾冲突,形成各种非正式小群体。农村初中学校普遍存在班额过大问题,并且短时间内很难消除,势必影响高效课堂管理。
5.班级的性质因素。
不同的班级往往有不同的群体规范和不同的凝聚力。农村初中学校由于生源素质和师资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形成规范统一的课堂管理模式,教师不能用固定不变的课堂管理模式对待不同性质的班级。班级比较优秀的,教师可以利用其固有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侧重于让学生自控自理;对于纪律相对涣散的班级,教师就要发挥权威作用给予学生足够的监督和指导,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掌握班级特点,运用促进和维持的技巧,获得理想管理效果。
没有高效的课堂管理,就没有高效的课堂质量。只要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高效课堂改革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