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结构因素影响下乡村聚落形态初探 ——以改革开放后的苏南地区为例

社会结构因素影响下乡村聚落形态初探 ——以改革开放后的苏南地区为例

论文摘要

引发乡村聚落形态变迁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社会结构的转型无疑是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为乡村聚落是社会发展的物质载体。由于苏南地区乡村聚落在改革开放后率先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并且实现了共同富裕,所以本文选取改革开放后苏南地区的乡村聚落作为研究对象。本文以著名哲学家马里奥·本格在《科学的唯物主义》一书中关于社会结构的定义作为社会结构分析的依据,将社会结构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子系统进行分析,研究这三项因素是如何作用于乡村聚落形态变迁的。作者首先借助史料典籍、地方志等各类文献了解苏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机制,并对改革开放以前苏南地区的聚落变迁做了定位和总结;随后,以各种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为依托,对改革开放后社会结构因素影响下苏南地区乡村聚落形态变迁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社会结构整体影响乡村聚落形态变迁的机制。本文也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总结出改革开放后乡村聚落变迁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因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为经济落后地区乡村聚落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从对苏南地区的研究来看,本文是对苏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聚落形态研究的扩展和补充,通过学科间交叉渗透的研究方法为苏南地区的研究提供参考。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社会背景
  • 1.1.2 地域背景
  • 1.2 关于乡村聚落社会结构与聚落形态研究的现状分析
  • 1.2.1 社会学及相关学科角度——关于乡村社会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1.2.2.1 20 世纪初至20 世纪50 年代——与国际水平对话的乡村社会研究
  • 1.2.2.2 20 世纪50 年代至20 世纪80 年代——受到限制的乡村社会研究
  • 1.2.2.3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村落研究的热潮
  • 1.2.2 建筑学角度——国内外关于民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1.2.3 研究现状的评价
  • 1.3 研究意义
  • 1.4 相关概念解释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框架
  • 第一章 社会结构因素影响下苏南地区乡村聚落变迁概述
  • 1.1 自平衡体系下苏南地区乡村聚落概况(明清时期)
  • 1.1.1 苏南地区传统乡村聚落社会结构概况
  • 1.1.2 苏南地区传统乡村聚落形态特征
  • 1.2 近代工业化冲击下苏南地区乡村聚落概况(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
  • 1.2.1 近代工业化冲击下苏南乡村社会结构转变
  • 1.2.2 衰败的苏南地区乡村聚落
  • 1.3 国家政权全面渗透下苏南地区乡村聚落概况(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
  • 1.3.1 国家政权全面渗透下苏南乡村社会结构变迁
  • 1.3.2 苏南地区乡村聚落形态重构
  • 第二章 政策、制度因素对苏南地区乡村聚落形态的影响
  • 2.1 改革开放后政策、制度背景分析
  • 2.1.1 公有民用的土地制度——生产力的解放
  • 2.1.1.1 目前土地制度形成的历史沿革
  • 2.1.1.2 土地公有民用的积极作用
  • 2.1.2 人民公社制度的瓦解与“乡政村治”体制的建立——乡村聚落形态变迁的前提
  • 2.1.2.1 人民公社制度的遗产
  • 2.1.2.2 “乡政村治”体制的建立
  • 2.1.3 国家统派购制度的瓦解与市场经济的形成——经济复苏的前提
  • 2.1.4 人口政策的遗留影响——乡村聚落形态变迁的内在因素
  • 2.2 “明星村”案例分析——“中国第一村”华西
  • 2.2.1 华西村概况
  • 2.2.2 抓住国家政策、制度有利因素的华西“村治”
  • 2.2.3 华西村的形态变迁
  • 2.2.3.1 整体形态的变迁
  • 2.2.3.2 内部形态的变迁
  • 2.2.3.3 建筑形态的变迁
  • 第三章 经济因素对苏南地区乡村聚落形态的影响
  • 3.1 改革开放后苏南地区经济背景分析
  • 3.1.1 在农业稳定高产的基础上以工业为主导的生产模式
  • 3.1.1.1 农业没有增长的发展
  • 3.1.1.2 以工业为主导的生产模式
  • 3.1.1.3 非农业化就业结构的形成
  • 3.1.2 分配机制的转变——家庭收入的提高
  • 3.1.2.1 城乡收入水平日益接近
  • 3.1.1.2 非农收入为主的家庭收入结构
  • 3.1.3 商品交换的依托——交通运输网络的完善
  • 3.1.3.1 运输结构的变化
  • 3.1.3.2 交通运输网络的逐步完善
  • 3.1.4 小康型消费结构
  • 3.1.4.1 城乡趋同的消费水平
  • 3.1.4.2 快速增长的住房消费
  • 3.2 经济发展带动下的聚落形态变迁
  • 3.2.1 聚落分布规律总结
  • 3.2.1.1 以为城市工业拾遗补缺发展乡镇企业的地区乡村聚落分布规律
  • 3.2.1.2 以农副产品加工为基础发展乡镇企业的地区乡村聚落分布规律
  • 3.2.2 聚落外部形态变迁
  • 3.2.3 聚落内部形态的演变
  • 3.2.4 建筑形态的更新
  • 第四章 文化因素对苏南地区乡村聚落形态的影响
  • 4.1 关于文化概念的探讨
  • 4.2 苏南地区文化背景分析
  • 4.2.1 吴文化背景下的社会意识形态
  • 4.2.1.1 吴文化的定义
  • 4.2.1.2 吴文化背景下的社会意识形态
  • 4.2.3 农民社会心理的演变
  • 4.2.3.1 生活观念的演变
  • 4.2.3.2 家庭观念的嬗变
  • 4.2.3.3 公民意识的增强
  • 4.2.4 总结——乡村文化的边缘性特征
  • 4.3 文化转变影响下乡村聚落形态特征
  • 4.3.1 吴文化背景下社会意识形态对乡村聚落形态的影响
  • 4.3.2 农民社会心理转变以及乡村文化边缘性对乡村聚落形态的影响
  • 第五章 苏南地区乡村聚落形态发展总结
  • 5.1 总结——社会结构因素影响下乡村聚落形态变迁机制
  • 5.1.1 改革开放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 5.1.1.1 以国家政策、制度等政治因素为主导的经济发展
  • 5.1.1.2 经济发展是政治稳定局面获得的保证
  • 5.1.1.3 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经济发展影响的文化
  • 5.1.2 实例——前溪巷的变迁之路
  • 5.1.3 社会结构作用于乡村聚落形态的机制总结
  • 5.2 乡村聚落发展中的问题
  • 5.2.1 环境问题
  • 5.2.2 乡镇企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 5.2.3 乡村文化的迷失
  • 5.3 关于乡村建设的建议
  • 5.3.1 发挥规划师在乡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 5.3.2 正确认识城乡一体化的概念,确立乡村聚落建设的方向
  • 5.3.3 坚持乡镇企业集中的原则,避免环境污染,提高企业综合效益
  • 5.3.4 保护乡村文化特色
  • 5.4 结语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对乌鲁木齐市推进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的思考[J]. 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 2016(04)
    • [2].我国社会结构并未固化[J]. 理论与当代 2017(05)
    • [3].微信群社会结构及其演化:基于文本挖掘的案例分析[J]. 情报学报 2016(06)
    • [4].从“秋菊”到“十二公民”——通过两部法制电影的叙事透视法治实践和理念在中国的发展[J]. 法律社会学评论 2016(00)
    • [5].论政治文化与社会结构对思想政治教育参与度的影响[J]. 智富时代 2017(07)
    • [6].浅析西欧中世纪早期社会结构的发展状况[J]. 青年文学家 2017(20)
    • [7].浅析当前我国社会结构调整的原则和方向[J]. 科学中国人 2017(24)
    • [8].论构建新疆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法治保障[J]. 新西部 2020(15)
    • [9].塔城市构建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实践与探索[J].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20(02)
    • [10].乡村社会结构与变迁研究综述[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5(06)
    • [11].网络公共领域下我国社会结构的嬗变[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2(03)
    • [12].谭同学的《桥村有道:转型乡村的道德权力与社会结构》出版[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 [13].重庆优化社会结构的探索[J].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1(06)
    • [14].调整社会结构才能真正解决当前的发展难题[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0(02)
    • [15].探究阅读的社会结构的要素[J]. 新阅读 2018(09)
    • [16].新疆南疆建立各民族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可能与路径[J]. 新疆社会科学 2017(01)
    • [17].优化南疆人口资源 构建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J]. 兵团党校学报 2016(05)
    • [18].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社会结构文明建设[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 [19].推进城镇化 重塑社会结构[J]. 建设科技 2010(05)
    • [20].社会转型与社会治理格局的创新[J].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19(01)
    • [21].简论社会结构的复杂性[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22)
    • [22].2016,社交化时代的心灵出口[J]. 南风窗 2016(26)
    • [23].分工深化、社会结构与国家治理现代化[J]. 国家治理 2017(02)
    • [24].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探析[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02)
    • [25].从日本社会结构看日本人的“内”“外”意识[J]. 才智 2014(32)
    • [26].社会结构紧张之下的网络怨恨及其纾解[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 [27].对口援疆与新疆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建设[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 [28].2015年中国的社会结构[J]. 南风窗 2015(26)
    • [29].构建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实践路径[J]. 当代兵团 2015(12)
    • [30].试析“新社会结构”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06)

    标签:;  ;  ;  ;  ;  

    社会结构因素影响下乡村聚落形态初探 ——以改革开放后的苏南地区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