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泥质砂岩通用电阻率模型综合研究

混合泥质砂岩通用电阻率模型综合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油田勘探的深入,发现了一些复杂泥质砂岩油气储层,这些复杂泥质砂岩储层包括高泥储层、砂泥岩薄互层、含导电矿物泥质砂岩等。在这类储层中均已发现工业性油气流,故这类储层已成为油田增储上产,老油田改造挖潜的一个重要来源。但由于这类油气层与常规油气层相比,导电机理发生变化,而现有电阻率解释模型尚未完全描述这类复杂油气层导电规律,尤其,当分散泥质、层状泥质、骨架含导电矿物等多种因素存在于同一油气层时,油气层的导电规律变得更复杂,现在还未推出能描述这种复杂导电规律的通用电阻率模型。故建立适用性广泛的通用电阻率模型,对提高复杂油气层评价精度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针对复杂泥质砂岩油气层导电规律,从理论和实验角度,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泥质电阻率模型、双电层电阻率模型和有效介质电阻率模型,建立了考虑分散和层状泥质均存在的混合泥质砂岩泥质通用电阻率模型、双电层通用电阻率模型和有效介质通用电阻率模型,并将这些混合泥质砂岩通用电阻率模型用于复杂泥质砂岩储层解释,提高了复杂油气层评价精度。在理论上,论文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第一,论文基于层状泥质与分散泥质砂岩并联导电,而分散泥质砂岩导电性等效于分散粘土和地层水为一种导电液体的纯砂岩,并考虑到在低地层水电导率范围内分散粘土电导率随地层水电导率增大而增大,建立了混合泥质砂岩泥质通用电阻率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泥质分布形式对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有很大的影响;当只有粘土电导率变化时,地层电导率与有效含水饱和度关系曲线的曲率相近;随有效含水饱和度增大,胶结指数对地层电导率与有效含水饱和度关系曲线的影响增大,而饱和度指数对地层电导率与有效含水饱和度关系曲线的影响减小。第二,论文基于层状泥质与分散泥质砂岩并联导电,而分散泥质砂岩导电规律用三种双电层电导率模型描述,建立了混合泥质砂岩双电层通用电导率模型。理论分析表明,S-B 模型最完善,D-W模型次之。分散泥质砂岩的实验验证结果也表明,S-B 模型的精度较高,W-SⅡ模型的精度最差。考察胶结指数和饱和度指数变化对三种模型应用效果的影响,表明固定饱和度指数而调整胶结指数,各种模型的应用效果及变化趋势相近,但固定胶结指数而调整饱和度指数,各种模型的应用效果及变化趋势相差较大。第三,论文基于层状泥质与分散泥质砂岩并联导电,而分散泥质砂岩导电可用分散泥质(或粘土)颗粒、砂岩颗粒、油气并联导电的有效介质 HB 电阻率模型描述,并考虑粘土结合水的体积,但不考虑粘土结合水与地层水导电性的差别,而将粘土结合水与地层水的导电性差别归结到粘土颗粒导电中,建立了混合泥质砂岩有效介质通用非对称电阻率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泥质分布形式对混合泥质砂岩有效介质通用非对称电阻率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有很大影响。砂岩颗粒或粘土颗粒的电阻率越小,颗粒电阻率对地层电导率与总含水饱和度关系影响越大。当胶结指数和饱和度指数相等时,胶结指数对地层电导率与总含水饱和度关系曲线的影响随总含水饱和度的增大而增大。第四,论文基于层状泥质与分散泥质砂岩并联导电,而分散泥质砂岩导电规律可用导电的骨架颗粒、不导电油珠、分散粘土颗粒、水四组份的有效介质对称各向异性导电理论描述,首次建立了混合泥质砂岩有效介质通用对称电阻率模型。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不同泥质分布形式对混合泥质砂岩有效介质通用对称电阻率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有很大影响。骨架颗粒电导率一定而分散粘土颗粒电导率不同,地层电导率与总含水饱和度关系曲线的曲率不同;分散粘土颗粒电导率一定而骨架颗粒电导率不同,地层电导率与总含水饱和度关系曲线的曲率相近。渗滤指数或水的渗滤速率变化而其它参数不变,地层电导率与总含水饱和度关系曲线的曲率不同;只有骨架渗滤速率变化,地层电

论文目录

  • 第一章 前言
  • 1.1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泥质砂岩电阻率模型研究现状
  • 1.2.1 泥质砂岩电阻率特性实验研究与进展
  • 1.2.2 泥质砂岩泥质电阻率模型研究与进展
  • 1.2.3 泥质砂岩双电层电阻率模型研究与进展
  • 1.2.4 泥质砂岩有效介质电阻率模型研究与进展
  • 1.2.5 泥质砂岩其它电阻率模型研究与进展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混合泥质砂岩电阻率特性实验研究
  • 2.1 泥质分布形式概述
  • 2.2 混合泥质砂岩岩样制作
  • 2.3 混合泥质砂岩岩样实验测量
  • 2.4 混合泥质砂岩岩样参数确定
  • 2.5 混合泥质砂岩岩样实验结果与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混合泥质砂岩泥质通用电阻率模型
  • 3.1 混合泥质砂岩泥质通用电阻率模型的建立
  • 3.1.1 层状泥质与分散泥质砂岩并联导电
  • 3.1.2 分散泥质砂岩泥质电阻率公式的推导
  • 3.1.3 混合泥质砂岩泥质通用电阻率公式的推导
  • 3.1.4 确定混合泥质砂岩泥质通用电阻率公式系数
  • 3.2 混合泥质砂岩泥质通用电阻率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 3.2.1 不同泥质分布形式对泥质电阻率模型的影响
  • 3.2.2 粘土电导率和泥质电导率变化对泥质电阻率模型的影响
  • 3.2.3 胶结指数和饱和度指数变化对泥质电阻率模型的影响
  • 3.3 混合泥质砂岩泥质通用电阻率模型的精度分析
  • 3.3.1 泥质电阻率模型计算饱含水泥质砂岩岩样电导率与测量电导率的比较
  • 3.3.2 泥质电阻率模型计算含油泥质砂岩电导率与测量电导率的比较
  • 3.3.3 泥质电阻率模型计算层状泥质砂岩含水饱和度与给定的含水饱和度比较
  • 3.3.4 泥质电阻率模型计算含油混合泥质砂岩电导率与测量电导率的比较
  • 3.4 混合泥质砂岩泥质通用电阻率模型的求解方法
  • 3.5 混合泥质砂岩泥质通用电阻率模型的参数确定
  • 3.5.1 确定地层泥质含量
  • 3.5.2 确定有效孔隙度的方法
  • 3.5.3 确定层状泥质和分散泥质含量
  • 3.5.4 确定泥质电阻率、粘土电阻率、地层水电阻率
  • 3.5.5 确定胶结指数和饱和度指数
  • 3.6 混合泥质砂岩泥质通用电阻率模型的实际应用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混合泥质砂岩双电层通用电导率模型
  • 4.1 混合泥质砂岩双电层通用电导率模型的建立
  • 4.1.1 泥质砂岩泥质导电机理研究
  • 4.1.2 混合泥质砂岩双电层通用电导率方程的推导
  • 4.2 混合泥质砂岩双电层通用电导率模型的参数确定
  • 4.3 混合泥质砂岩双电层通用电导率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 4.3.1 不同泥质分布形式对三种双电层电导率模型的影响
  • 4.3.2 分散粘土阳离子交换容量变化对三种双电层电导率模型的影响
  • 4.3.3 胶结指数和饱和度指数变化对三种双电层电导率模型的影响
  • 4.4 泥质砂岩三种双电层电导率模型的理论比较
  • 4.5 泥质砂岩三种双电层电导率模型的实验比较
  • 4.5.1 计算阳离子交换容量与测量阳离子交换容量的对比
  • 4.5.2 计算的饱含水泥质砂岩电导率与测量的饱含水泥质砂岩电导率的对比
  • 4.6 泥质砂岩三种双电层电导率模型的应用比较
  • 4.6.1 计算砂岩含水饱和度与测量含水饱和度对比
  • 4.6.2 胶结指数和饱和度指数变化对三种模型精度的影响
  • 4.6.3 模型计算含油混合泥质砂岩电导率与测量电导率的比较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混合泥质砂岩有效介质通用非对称电阻率模型
  • 5.1 混合泥质砂岩有效介质通用非对称电阻率模型的建立
  • 5.1.1 Hanai—Bruggeman 方程
  • 5.1.2 混合泥质砂岩有效介质通用非对称电阻率模型的建立
  • 5.2 混合泥质砂岩有效介质通用非对称电阻率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 5.2.1 不同泥质分布形式对模型的影响
  • 5.2.2 砂岩颗粒和粘土颗粒电阻率变化对模型的影响
  • 5.2.3 胶结指数变化对模型的影响
  • 5.3 混合泥质砂岩有效介质通用非对称电阻率模型的精度分析
  • 5.3.1 饱含水骨架导电的人造岩样模型计算电导率与测量电导率比较
  • 5.3.2 分散泥质砂岩模型计算的电导率与测量电导率的比较
  • 5.3.3 层状泥质砂岩模型计算的含水饱和度与文献给出的含水饱和度的比较
  • 5.3.4 模型计算含油混合泥质砂岩电导率与测量电导率的比较
  • 5.4 混合泥质砂岩有效介质通用非对称电阻率模型的参数确定
  • 5.4.1 确定骨架电阻率、粘土颗粒电阻率、干粘土含量
  • 5.4.2 确定胶结指数和饱和度指数
  • 5.5 混合泥质砂岩有效介质通用非对称电阻率模型的实际应用
  • 5.5.1 苏1 井实例分析与结果评价
  • 5.5.2 苏3 井实例分析与结果评价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混合泥质砂岩有效介质通用对称电阻率模型
  • 6.1 基本理论
  • 6.2 混合泥质砂岩有效介质通用对称电阻率模型的建立
  • 6.2.1 层状泥质与分散泥质砂岩并联导电确定整个泥质砂岩电阻率
  • 6.2.2 分散泥质砂岩有效介质对称电阻率模型
  • 6.2.3 混合泥质砂岩有效介质通用对称电阻率模型
  • 6.3 混合泥质砂岩有效介质通用对称电阻率模型影响因素分析
  • 6.3.1 不同泥质分布形式对模型的影响
  • 6.3.2 砂岩颗粒和粘土颗粒电导率变化对模型的影响
  • 6.3.3 渗滤指数和渗滤速率变化对模型的影响
  • 6.4 混合泥质砂岩有效介质通用对称电阻率模型的精度分析
  • 6.4.1 计算饱含水骨架导电的人造岩样电导率与测量电导率的比较
  • 6.4.2 计算分散泥质砂岩电导率与测量电导率的比较
  • 6.4.3 计算层状泥质砂岩含水饱和度与文献给出的含水饱和度的比较
  • 6.4.4 模型计算含油混合泥质砂岩电导率与测量电导率的比较
  • 6.5 混合泥质砂岩有效介质通用对称电阻率模型的求解方法
  • 6.6 混合泥质砂岩有效介质通用对称电阻率模型的参数确定
  • 6.6.1 确定骨架电导率、粘土电导率
  • 6.6.2 确定渗滤指数和渗滤速率
  • 6.7 混合泥质砂岩有效介质通用对称电阻率模型的实际应用
  • 6.7.1 苏1 井实例分析与结果评价
  • 6.7.2 苏3 井实例分析与结果评价
  • 6.8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混合泥质砂岩有效介质通用孔隙结合电阻率模型
  • 7.1 混合泥质砂岩通用孔隙结合电阻率模型的建立
  • 7.1.1 添加分散粘土颗粒
  • 7.1.2 添加油珠
  • 7.1.3 添加骨架颗粒
  • 7.1.4 添加层状泥质
  • 7.1.5 混合泥质砂岩通用孔隙结合电导率模型
  • 7.1.6 混合泥质砂岩通用孔隙结合电导率模型确定地层电阻率方法
  • 7.1.7 含水泥质地层电导率与地层水电导率关系预测
  • 7.2 混合泥质砂岩通用孔隙结合电阻率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 7.2.1 不同泥质分布形式对模型的影响
  • 7.2.2 骨架颗粒、粘土颗粒和层状泥质电阻率变化对模型的影响
  • 7.2.3 胶结指数和饱和度指数变化对模型的影响
  • 7.3 混合泥质砂岩通用孔隙结合电阻率模型的精度分析
  • 7.3.1 饱含水骨架导电的人造岩样计算电导率与测量电导率的比较
  • 7.3.2 饱含水泥质砂岩岩样计算电导率与测量电导率的比较
  • 7.3.3 含油泥质砂岩岩样计算电导率与测量电导率的比较
  • 7.3.4 层状泥质砂岩计算含水饱和度与给定含水饱和度的比较
  • 7.3.5 模型计算含油混合泥质砂岩电导率与测量电导率的比较
  • 7.4 混合泥质砂岩通用孔隙结合电阻率模型求解含水饱和度方法
  • 7.5 实际资料解释结果与试油对比
  • 7.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中文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酸性环境干湿循环作用对泥质砂岩力学参数的劣化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16(06)
    • [2].泥质砂岩动弹模阻尼及能量耗散特性试验研究[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8(06)
    • [3].辽宁泥质砂岩膨胀特性及水泥改良试验研究[J]. 铁道建筑 2019(06)
    • [4].不同泥质分布形式泥质砂岩导电规律实验研究[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9(06)
    • [5].油水饱和泥质砂岩流动电位的频散特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01)
    • [6].三种混合泥质砂岩有效介质通用电阻率模型比较[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8(05)
    • [7].超高层建筑中风化泥质砂岩层地基施工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24)
    • [8].辽西地区粗颗粒泥质砂岩水泥改良试验研究[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20(02)
    • [9].北疆侏罗系与白垩系泥质砂岩物理力学特性对比分析及其能量损伤演化机制研究[J]. 岩土力学 2018(08)
    • [10].超高层建筑中风化泥质砂岩层地基施工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21)
    • [11].强夯法加固地基处理在皖南山区(泥质砂岩填土)的应用[J]. 工程与建设 2013(06)
    • [12].皮克特图版在含泥质砂岩储层测井解释评价中的改进及应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0(03)
    • [13].超高层建筑中风化泥质砂岩层地基施工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02)
    • [14].基于声波测井资料确定泥质砂岩储层孔隙度的方法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18)
    • [15].泥质砂岩水淹层有效介质对称复电阻率模型[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9(03)
    • [16].含泥质砂岩油藏水驱后的速度变化特征分析[J].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08(02)
    • [17].泥岩、泥质砂岩填筑路基施工工艺研究[J].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 2008(11)
    • [18].泥岩及泥质砂岩围岩隧道衬砌参数优化及工程案例分析[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0(03)
    • [19].基于差分方程和通用阿尔奇方程的含黄铁矿混合泥质砂岩电阻率模型[J]. Applied Geophysics 2018(02)
    • [20].泥质砂岩地层电缆隧道顶管工作井沉井施工技术[J]. 江苏建筑 2012(02)
    • [21].泥质砂岩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能量响应规律的试验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 2019(03)
    • [22].考虑干湿循环作用泥质砂岩的强度与破坏准则研究[J]. 岩土力学 2017(12)
    • [23].循环加载保载卸载下泥质砂岩滞后破坏特性[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8(01)
    • [24].泥质砂岩地区沉井施工技术及其对邻近高铁桥基的影响[J]. 施工技术 2012(11)
    • [25].F区块水淹泥质砂岩油层的测井定量解释方法[J].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2018(04)
    • [26].泥质砂岩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及应用[J]. 内江科技 2012(06)
    • [27].低孔低渗泥质砂岩水淹层岩电参数确定方法研究[J]. 国外测井技术 2012(04)
    • [28].重复加卸载条件下全风化泥质砂岩累积变形与湿化规律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3(03)
    • [29].新建包西铁路通道包头至大保当段Ⅳ级深埋砂岩段隧道支护参数研究[J]. 铁道标准设计 2009(04)
    • [30].酸性环境干湿循环对泥质砂岩力学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4(S2)

    标签:;  ;  ;  ;  ;  ;  ;  ;  ;  

    混合泥质砂岩通用电阻率模型综合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