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何景盛王涛孙学衡廖权郭贵斌

(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泌尿外科广东广州511495)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在浸润性膀胱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总结工作经验,为今后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间于我院行手术切除并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相同手术但未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30例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1例,回肠代膀胱术、膀胱全切术18例,TURBT1例,其膀胱保留率为40%,而观察组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3例,回肠代膀胱书、膀胱全切术9例,TURBT8例,其膀胱保留率为70%,两组患者膀胱保留率差异较明显,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5年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分别为10%、10%、83.33%,而对照组患者术后5年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分别为36.67%、23.33%、63.33%,两组患者以上指标差异均比较明显,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能够明显降低肿瘤患者术后的复发率、转移率、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浸润性膀胱癌术前

【中图分类号】R730.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0-0113-02

浸润性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具有发展快、易转移、死亡率高、术后易复发等特点,临床上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治疗[1]。因此我院从2002年起尝试对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进行术前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在降低术后复发、转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02年1月至2007年于我院行保留膀胱切除手术的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为32~71岁,平均年龄为(52.24±3.69)岁,其中移形细胞癌54例,鳞癌6例。将所有患者根据在行膀胱切除手术前是否行新辅助化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人,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入组标准:经CT检查、膀胱镜活检确诊,其临床分期为浸润性肿瘤;无全身化疗、盆腔放疗、动脉化疗等放化疗史;无严重肝、肾、心、肺等疾病;经CT、B超、胸片、骨扫描等检查未发现远处转移者;同意视术中所见决定是否保留膀胱者。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对照组手术治疗方法:常规行腹部开放性手术,寻找膀胱后暴露瘤体,于瘤体缘2.0~2.5cm处切除病灶,切除深度包括膀胱壁全层,切除后于膀胱粘膜下、切缘周围、注射丝裂霉素稀释液(丝裂霉素20mg+生理盐水20ml),膀胱缝合完毕后使用生理盐水100ml进行冲洗;术中视病灶侵袭情况确定是否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还是回肠代膀胱、膀胱全切除术。除膀胱全切患者均于术后给予噻替哌或丝裂霉素进行膀胱腔内化疗。

观察组治疗方法:Seldinger法,局麻下选择近肿瘤单侧股动脉近路,采用F5号导管进行盆腔动脉造影,观察膀胱肿瘤位置、大致形态及其供血情况。随后选用超选择性插管经双侧髂内动脉插至肿瘤区,在置管时应尽量使导管尖靠近肿瘤位置并进入肿瘤主要供血动脉分支之内,采用三联用药方案(卡帕400mg、长春新碱0.5~1mg、丝裂霉素5~10mg)进行动脉灌注化疗,之后使用明胶海绵科里进行栓塞。动脉化疗后1周再进行1次化疗,2周后复查B超、膀胱镜等检查,视肿瘤大小选择进一步合适的肿瘤切除方式(如经尿道电切、膀胱部分切、膀胱全切等)。

1.2.2分析方法:

对60例患者均进行随访2~5年,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动脉化疗栓塞前后进行B超、膀胱镜等检查观察肿瘤形态、大小、颜色差异,并回顾分析60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治疗方法、手术方式、不良反应、5年生存率、5年转移率、5年复发率等方面进行患者信息的收集、整理、综合,并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比较,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不明显,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为差异明显,P<0.01为差异非常明显,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2.结果

2.1手术方式:对照组30例患者中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1例,回肠代膀胱术、膀胱全切术18例,TURBT1例,其膀胱保留率为40%,而观察组30例中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3例,回肠代膀胱书、膀胱全切术9例,TURBT8例,其膀胱保留率为70%,两组患者膀胱保留率差异较明显,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化疗后术前进行B超、膀胱镜检查发现,经过化疗后肿瘤病灶出现不同程度的颜色变暗、萎缩,临床分期有所降低,效果比较明显。

2.2不良反应:观察组部分患者在进行化疗期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11例)、呕吐(8例)、胸闷(5例)、窦性心率过速(4例)、疼痛(8例)、皮肤红斑(4例)、腹泻(9例)等。部分患者还出现了肝功、肾功损害。

2.3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2~5年,平均随访时间为(3.97±2.05)年,5年后共存活44例,其中观察组25例,对照组19例,5年内共复发14例,转移10例,两组患者相关指标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5年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统计分析表

3.讨论

浸润性膀胱癌是临床上一种不好处理的泌尿科疾病,临床上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而其手术治疗效果则取决于手术切除范围[2]。既往研究表明,如有肌层浸润的患者5年生存率多低于15%~30%。随着技术发展,术前新辅助化疗逐渐进入临床治疗过程中,其不仅可以抑制局部肿瘤生长,破坏其新生血管,而且能够杀死肿瘤细胞。由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术后5年内共复发3例,远处转移3例,死亡5例,其5年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分别为10%、10%、83.33%,而对照组患者术后5年内共复发11例、远处转移7例、死亡19例,5年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分别为36.67%、23.33%、63.33%,两组患者以上指标差异均比较明显,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膀胱保留率70%亦明显高于对照组4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术前给予患者新辅助化疗不仅能够增加患者保留部分膀胱的机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且能够降低肿瘤复发、转移,降低患者死亡率。

术前新辅助化疗主要是指在髂内动脉内进行化疗栓塞,因为膀胱及膀胱癌的主要供血动脉就是髂内动脉。在髂内动脉进行动脉灌注化疗不仅可以直接破坏癌细胞各种膜系统和酶系统,减少新生血管形成,而且能够抑制癌细胞分化,直接杀死位于膀胱粘膜下、膀胱周围组织、淋巴结、血管内的癌细胞,同时栓塞能够保持局部化疗药物浓度,加快肿瘤坏死,减少全身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增加了患者保留部分膀胱的机会,同时降低了术后复发、转移,从而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长福,陈永胜,杨巍.动脉化疗配合手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远期疗效的临床观察[J].实用肿瘤杂志,2009,23(1):1-3.

[2]倪超.杨凯膀胱癌的新辅助化疗进展[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09,1,29(1):17-20.

标签:;  ;  ;  

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