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奶牛酮病是由于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酸的代谢障碍或紊乱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于高产奶牛,尤以低血糖和高血酮为特征,常根据有无临床症状或血液中的酮体水平而划分为临床型酮病和亚临床型酮病。酮病会降低奶牛的产奶量,增加奶牛疾病的发生率,降低奶牛的繁殖性能,但目前国内关于亚临床酮病对繁殖性能影响的报道较少,也缺乏亚临床酮病影响繁殖的机理研究。所以,本实验将开展该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提高奶牛产后的繁殖性能提供指导。1亚临床酮病对奶牛产后产科疾病和受孕状况的影响从2-4胎的分娩奶牛中筛选出亚临床酮病奶牛(1.0mmol/L≤血清β-羟丁酸<2.6mmol/L)41头作为试验组,另根据年龄、胎次、产奶量、泌乳天数进行配对,选择出41头未发生酮病奶牛(血液β-羟丁酸<1.0mmol/L)作为对照组。使用兽用B型超声诊断仪对奶牛妊娠与否进行判断,统计奶牛产科疾病发生状况、配种次数、受孕率、分娩至受孕间隔。结果显示,试验组奶牛胎衣滞留、临床型子宫炎症的发病率分别为24.39%、21.95%,对照组的发病率则分别为12.20%、14.63%,两组奶牛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奶牛第一、二、三次配种受胎率分别为36.59%、42.31%、33.33%,对照组奶牛则分别为46.34%、40.91%、38.46%,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酊);试验组受孕前配种次数为2.07次,对照组奶牛配种次数为1.82次,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奶牛分娩至受孕间隔为125.34天,对照组奶牛则为91.73天,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尽管以上各项数据显示两组奶牛产科疾病和受孕状况的指标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亚临床酮病奶牛健康状况和繁殖性能呈现出下降趋势。2亚临床酮病对奶牛产后子宫恢复状况和血液中免疫细胞数量的影响在试验一的试验组和对照组牛群中,根据胎次、年龄、产奶量、分娩日期分别筛选出亚临床酮病奶牛、非酮病奶牛各22头作为试验组、对照组奶牛,对分娩后15天的试验奶牛使用兽用B型超声诊断仪进行奶牛子宫颈、子宫角直径的测量,并采集血样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于分娩后40天,对试验奶牛进行子宫颈黏液采样、涂片、染色,镜检多形核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显示分娩后15天,试验组奶牛的子宫颈直径要显著大于对照组奶牛(P<0.05),白细胞总数(WBC)、淋巴细胞数量(LYM)和中性粒细胞数量(NEU)显著降低(P<0.05)。分娩后40天时,试验组奶牛子宫颈黏液中各评定等级下的多形核白细胞(PMN)浸润率均较对照组奶牛高,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亚临床酮病奶牛的子宫复旧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推迟,子宫更容易出现炎症反应。3亚临床酮病对奶牛产后相关生殖激素分泌状况的影响在试验一的试验组和对照组牛群中,根据胎次、年龄、产奶量、分娩日期、分娩至首次配种间隔分别筛选出亚临床酮病奶牛、非酮病奶牛8头作为试验组、对照组奶牛。在试验牛只分娩后34天内,每2天进行一次血样采集,后进行血浆中孕酮(P4)含量的检测;在对试验牛只首次配种后的3-9天,每2天进行一次血样采集,后进行血浆中孕酮(P4)、雌二醇(E2)、促黄体素(LH)、促卵泡生长素(FSH)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奶牛在产后34天内的孕酮最大值、最小值均小于对照组奶牛,两组奶牛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对照组奶牛首次排卵时间分别为22.25天、16.20天,两组奶牛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首次配种后第3、5、7、9天的血浆相关生殖激素含量进行统计分析后的结果显示,试验组奶牛促黄体素(LH)大于对照组奶牛,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奶牛血浆FSH与E2呈现极显著正相关(r=0.692,P<0.01),FSH与LH的分泌呈现极显著负相关性(r=-0.887,P<0.01),对照组奶牛的FSH却不与其它激素呈现显著的相关性(P>0.05);试验组奶牛的血浆LH与P4呈现显著正相关性(r=0.629,P<0.05),LH与E2呈现显著负相关(r=-0.481,P<0.05),而对照组奶牛的血浆LH与P4呈现极显著正相关(r=0.814,P<0.01),LH与E2也呈现极显著正相关(r=0.782,P<0.01);试验组奶牛P4和E2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而对照组奶牛的P4和E2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r=0.794,P<0.01)。试验结果表明,亚临床酮病奶牛的卵巢恢复出现了推迟;进行完首次配种后的亚临床酮病奶牛,血浆中LH的分泌仍呈现受损状态,生殖激素的分泌状况仍呈现一定程度的异常。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牛酮病的诊治体会[J]. 今日畜牧兽医 2019(02)
- [2].高产奶牛隐性酮病的检测与治疗[J]. 山东畜牧兽医 2017(12)
- [3].利用产前瘤胃反刍时间预测奶牛围产期酮病风险[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9(08)
- [4].荷斯坦牛分娩前后酮病发病规律的研究[J]. 中国奶牛 2017(09)
- [5].乳牛酮病的诊治[J]. 山东畜牧兽医 2015(10)
- [6].酮病复方制剂对奶牛酮病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28)
- [7].酮病对荷斯坦牛泌乳性能的影响[J]. 中国奶牛 2019(08)
- [8].重庆地区奶牛场对酮病认知情况的调查[J]. 中国奶牛 2019(09)
- [9].丙二醇预防酮病的效果研究[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6(06)
- [10].奶牛Ⅰ型和Ⅱ型酮病的调查研究[J]. 中国兽医杂志 2016(01)
- [11].三例母牛酮病的临床诊治[J]. 中国畜禽种业 2016(06)
- [12].一例山羊酮病诊断报告[J]. 湖北畜牧兽医 2014(12)
- [13].母羊临产前后谨防酮病[J]. 农业知识 2011(12)
- [14].酮病制剂1号防治奶牛隐性酮病的作用机制[J]. 中国兽医杂志 2012(01)
- [15].亚临床酮病对泌乳早期奶牛繁殖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 中国畜牧兽医 2020(01)
- [16].高产奶牛隐性酮病的检测与治疗[J].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19(01)
- [17].奶牛酮病的风险评估、诊断及治疗[J]. 现代畜牧科技 2017(12)
- [18].奶牛隐性酮病的研究概况[J]. 现代畜牧兽医 2013(05)
- [19].产后酮病奶牛血液生化指征分析[J]. 中国畜牧兽医 2020(06)
- [20].围产期酮病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特征分析[J]. 中国兽医学报 2019(04)
- [21].黑龙江省某集约化牛场酮病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变化[J]. 畜牧与兽医 2018(01)
- [22].利用灌服制剂治疗奶牛隐性酮病的临床试验报告[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4(22)
- [23].一例山羊酮病的诊治报告[J]. 湖北畜牧兽医 2015(02)
- [24].反刍动物酮病的诊治[J]. 养殖技术顾问 2012(07)
- [25].狐狸酮病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J]. 养殖技术顾问 2011(10)
- [26].浅谈奶牛酮病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J].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04)
- [27].Ⅰ型、Ⅱ型酮病对奶牛血液某些理化参数的影响[J]. 现代畜牧兽医 2014(08)
- [28].酮病对奶牛生殖机能的影响[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2(13)
- [29].围产前期奶牛血清相关能量平衡指标和脂肪因子对酮病的预警作用及意义[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9(09)
- [30].酮病对围产期奶牛免疫功能影响研究进展[J]. 动物医学进展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