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木瓜加工中褐变反应及其调控研究

宣木瓜加工中褐变反应及其调控研究

论文摘要

宣木瓜为安徽宣城特产,我国著名的“药食同源”植物之一,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果实营养丰富,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作用,对宣木瓜进行深加工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但由于果实含有较多酚类物质和酶,加工中极易发生褐变。本研究以新鲜宣木瓜为原料,针对宣木瓜制罐中易出现褐变的问题,通过对宣木瓜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相关物质的变化以及褐变底物的种类初步研究,探讨了影响非酶褐变的因素,并对贮藏期间营养物质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旨在探索宣木瓜褐变反应的机理,筛选经济有效的褐变抑制剂。在褐变控制的基础之上,对宣木瓜罐头加工过程中脱涩、抽空等关键工艺研究,优化得到最佳的加工工艺参数,并设计出了最合理的加工路线。研究结果如下:1.宣木瓜果心中的PPO活性明显高于果皮和果肉,宣木瓜组织的褐变主要是由多酚氧化酶引起;PPO最适底物为邻苯二酚;最适温度20℃,在80℃处理5min即可钝化PPO的活性;最适pH5.5,且在酸性条件下稳定性优于碱性;通过薄层色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结果分析,初步判断出绿原酸为宣木瓜酶促褐变底物之一。2.切分宣木瓜贮藏期间,PPO和PAL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在第9天达到最大值,总酚总体呈下降趋势,在第9天有所回升,P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则一直上升。结果表明,催化宣木瓜酶促褐变主要是多酚氧化酶。3.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亚硫酸氢钠、柠檬酸和氯化钠都对宣木瓜PPO有抑制作用。在单因素基础上,正交试验表明,0.01%L半胱氨酸+0.015%抗坏血酸+1.0%氯化钠+3.0%柠檬酸可以达到对宣木瓜酶促褐变较好的抑制效果。经此复合抑制剂处理的宣木瓜的褐变主要为非酶褐变。4.宣木瓜非酶褐变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加剧,且在碱性环境中的褐变速度远远高于酸性环境,Fe3+、Cu2+、Sn2+等金属离子都能促进非酶褐变的发生,透气性更好的真空包装袋不如玻璃瓶抑制效果好,光照同样会加强非酶褐变程度。总酚、抗坏血酸、总糖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与褐变度成负相关性,还原糖和5HMF则相反,其中,总酚和抗坏血酸的含量变化对褐变度影响最大。5.采用添加0.5%氯化钠、添加0.1%柠檬酸,在50℃条件下脱涩时间10min的脱涩处理,再在0.08MPa真空度下,用30%糖液浓度抽空15min等工艺,即可生产出酸甜可口、带有宣木瓜特殊香气的宣木瓜罐头。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宣木瓜研究进展
  • 1.1.1 宣木瓜概况
  • 1.1.2 宣木瓜的观赏价值
  • 1.1.3 宣木瓜营养价值
  • 1.1.4 宣木瓜应用研究现状
  • 1.2 褐变研究进展情况
  • 1.2.1 酶促褐变研究进展情况
  • 1.2.1.1 多酚氧化酶
  • 1.2.1.2 过氧化物酶及其他酶类
  • 1.2.1.3 酚类底物研究进展
  • 1.2.2 酶促褐变的抑制进展
  • 1.2.2.1 去除或隔离褐变底物
  • 1.2.2.2 去除或调节氧
  • 1.2.2.3 控制温度防止酶促褐变
  • 1.2.2.4 抑制剂防止酶促褐变
  • 1.2.3 非酶褐变研究进展情况
  • 1.2.3.1 美拉德反应
  • 1.2.3.2 酚类物质自身氧化
  • 1.2.3.3 焦糖化反应
  • 1.2.3.4 抗坏血酸氧化
  • 1.2.4 非酶褐变的控制
  • 1.3 罐头研究进展
  • 1.3.1 国内外果蔬罐头食品发展情况
  • 1.3.2 罐头加工存在的问题
  • 2 引言
  • 2.1 酶促褐变的研究
  • 2.2 非酶褐变的研究
  • 2.3 加工工艺的研究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原料
  • 3.2 仪器设备及试剂
  • 3.2.1 仪器设备
  • 3.2.2 试剂
  • 3.3 试验方法
  • 3.3.1 褐变相关酶、总酚与褐变度的关系
  • 3.3.1.1 酚类物质的提取以及薄层色谱的定性分析
  • 3.3.1.2 酶促褐变底物和产物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 3.3.2 PPO 特性的分析
  • 3.3.2.1 pH 对 PPO 活性的影响
  • 3.3.2.2 PPO 对 pH 的稳定性
  • 3.3.2.3 温度对 PPO 活性的影响
  • 3.3.2.4 PPO 的热稳定性
  • 3.3.2.5 PPO 的专一性
  • 3.3.2.6 抑制剂对 PPO 酶活的影响
  • 3.3.3 护色液的选择
  • 3.3.4 非酶促褐变影响因子研究
  • 3.3.4.1 温度对非酶褐变的影响
  • 3.3.4.2 pH 对非酶褐变的影响
  • 3.3.4.3 金属离子对非酶褐变的影响
  • 3.3.4.4 光照和包装容器对非酶褐变的影响
  • 3.3.4.5 总酚、Vc、总糖和还原糖对鲜切宣木瓜非酶褐变的影响
  • 3.3.5 工艺的研究
  • 3.3.5.1 工艺流程
  • 3.3.5.2 脱涩工艺的研究
  • 3.3.5.3 抽空试验
  • 3.3.5.4 产品质量及主要的技术指标
  • 3.3.6 检测指标方法
  • 3.3.6.1 褐变度的测定
  • 3.3.6.2 总酚的测定
  • 3.3.6.3 5 羟甲基糠醛的测定
  • 3.3.6.4 Vc 的测定
  • 3.3.6.5 总糖、还原糖的测定
  • 3.3.6.7 色差值的测定
  • 3.3.6.8 PPO 活性测定
  • 3.3.6.9 POD 活性测定
  • 3.3.6.10 PAL 活力测定
  • 3.3.6.11 MDA 含量测定
  • 3.3.7 数据处理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4.1.1 总酚标准曲线的绘制
  • 4.1.2 还原糖和总糖的标准曲线
  • 4.1.3 5 HMF 含量标准曲线
  • 4.2 褐变相关酶、总酚和褐变度之间的关系
  • 4.3 PPO 的特性
  • 4.3.1 宣木瓜 PPO 反应进程曲线的测定
  • 4.3.2 底物浓度对 PPO 活性的影响
  • 4.3.3 宣木瓜不同部位的 PPO 活性和褐变程度
  • 4.3.4 底物专一性
  • 4.3.5 pH 对宣木瓜 PPO 活性的影响
  • 4.3.6 温度对 PPO 活性的影响
  • 4.3.7 抑制剂对 PPO 活性的影响
  • 4.4 宣木瓜复合护色剂的研究
  • 4.5 酶促褐变的底物初步研究
  • 4.5.1 薄层色谱(TLC)定性分析
  • 4.5.2 宣木瓜酶促褐变底物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 4.6 非酶褐变的影响因素研究
  • 4.6.1 温度对非酶褐变的影响
  • 4.6.2 pH 对非酶褐变的影响
  • 4.6.3 金属离子对非酶褐变的影响
  • 4.6.4 光照和包装材料对非酶褐变的影响
  • 4.7 Vc、总酚、总糖、还原糖、5 HMF 与宣木瓜非酶褐变的关系
  • 4.7.1 贮藏过程中的褐变度的变化
  • 4.7.2 Vc 在贮存期间含量变化及对褐变的影响
  • 4.7.3 总酚在贮藏期间含量变化及对褐变的影响
  • 4.7.4 总糖与还原糖在贮藏期间含量变化及对褐变的影响
  • 4.7.5 5 HMF 在贮藏期间含量变化及对褐变的影响
  • 4.8 脱涩工艺的研究
  • 4.9 抽空工艺试验
  • 4.10 产品品质及主要的技术指标
  • 4.10.1 感官指标
  • 4.10.2 理化指标
  • 4.10.3 微生物指标
  • 5 讨论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相关论文文献

    • [1].小金蝠蛾酚氧化酶原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 西北农业学报 2019(12)
    • [2].茶树产多酚氧化酶内生真菌的筛选及其在速溶茶生产中的应用[J]. 中国茶叶加工 2019(04)
    • [3].多酚氧化酶应用于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索[J]. 生物学教学 2020(01)
    • [4].霍山石斛多酚氧化酶活力测定条件的优化[J]. 皖西学院学报 2020(02)
    • [5].新疆沙枣叶提取物对春尺蠖多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J]. 生物加工过程 2020(03)
    • [6].凡纳滨对虾多酚氧化酶的纯化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20(04)
    • [7].可溶态和膜结合态马铃薯多酚氧化酶的性质对比[J]. 现代食品科技 2020(05)
    • [8].烟草多酚氧化酶生物信息学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20(08)
    • [9].植物中多酚氧化酶基因研究进展[J]. 分子植物育种 2020(14)
    • [10].多酚氧化酶的性质及其应用研究[J].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0(05)
    • [11].茶叶多酚氧化酶同工酶热稳定性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17(01)
    • [12].富士苹果多酚氧化酶特性及褐变抑制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7(06)
    • [13].五龄期家蚕幼虫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08)
    • [14].多酚氧化酶催化合成茶黄素研究[J]. 植物生理学报 2017(08)
    • [15].Bacillus subtilis ZH168多酚氧化酶特性研究[J]. 农产品加工 2017(13)
    • [16].多酚氧化酶对主要热带水果品质的影响[J]. 中国南方果树 2017(05)
    • [17].生菜多酚氧化酶特性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02)
    • [18].昆虫免疫蛋白多酚氧化酶的研究进展[J]. 生命科学 2016(01)
    • [19].蓝莓中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J]. 食品工业科技 2016(06)
    • [20].香蕉皮多酚氧化酶特性研究[J]. 现代园艺 2016(07)
    • [21].双孢菇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研究[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01)
    • [22].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家蚕酚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32)
    • [23].红螯螯虾酚氧化酶原及其特性研究(英文)[J]. 水生生物学报 2015(01)
    • [24].多酚氧化酶结构及褐变机理研究进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5(06)
    • [25].论多酚氧化酶的开发及应用前景[J]. 北京农业 2015(14)
    • [26].普洱茶固态发酵过程中多酚氧化酶酶学活性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3(21)
    • [27].多酚氧化酶的研究进展[J].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13(06)
    • [28].双孢菇多酚氧化酶特性及抑制剂对同工酶的影响[J]. 食品科技 2013(12)
    • [29].探究水涝胁迫下欧李过氧化氢与多酚氧化酶的变化[J]. 果树资源学报 2020(01)
    • [30].多酚氧化酶的分离纯化及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 2020(05)

    标签:;  ;  ;  ;  

    宣木瓜加工中褐变反应及其调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