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银材料对植物病原菌物的抑制活性研究

纳米银材料对植物病原菌物的抑制活性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研究了纳米银材料对14种植物病原菌物的抑制活性,探索了纳米银对植物病原菌物的部分杀菌机理,利用离体叶片接种,测定纳米银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为进一步将纳米银开发成农用杀菌剂提供依据。用室内毒力测定法研究了纳米银对14种植物病原菌物的毒力。结果表明,纳米银可明显抑制水稻纹枯病菌、香蕉炭疽病菌等12种菌物菌丝的生长,其EC50在2.7267μg·mL-1~36.2465μg·mL-1之间。其中抑制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EC50=2.7267μg·mL-1)和香蕉炭疽病菌菌丝生长(EC50=3.8871μg·mL-1)的毒力较强。纳米银对香蕉炭疽病菌等9种植物病原菌物孢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EC50在0.0275μg·mL-1~1.0927μg·mL-1之间,其中抑制稻瘟病菌孢子萌发的毒力(EC50=0.0275μg·mL-1)最强。对同种病原菌而言,纳米银抑制孢子萌发的剂量大大低于抑制菌丝生长的剂量。用2.5~40μg·mL-1剂量范围的纳米银处理48h对红麻灰霉病菌、柑橘绿霉病菌、烟草白绢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仅分别为20%~40%左右,且纳米银剂量与菌丝生长抑制率之间不成线性关系。纳米银对植物病原菌物的抑制机理研究表明,纳米银可导致菌丝呼吸作用变弱、细胞膜透性增加。纳米银处理后悬浮菌丝液的呼吸耗氧量显著低于对照菌丝,剂量为9μg·mL-1的纳米银处理2h后对白菜黑斑病菌的氧呼吸抑制率为63.05%、对稻瘟病菌的氧呼吸抑制率达57.71%。用纳米银处理悬浮菌丝液,菌丝的电导率值显著高于对照菌丝,且其电导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处理2h菌丝体悬浮液电导率是对照的2倍左右。显微观察表明,纳米银处理后的菌丝细胞出现扭曲、膨大、细胞崩溃、凋萎死亡。离体叶片法研究纳米银对稻瘟病的防病效果表明,纳米银对稻瘟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且防治效果随药剂浓度的加大而提高,其防治效能表现为病斑小,病斑数量少,60μg·mL-1的药剂浓度下,相对防效可达72.23%。综上所述,经室内测定,纳米银有良好的抑菌防病效果,具有开发成新型杀菌剂的潜力。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无机杀菌剂的研究概况
  • 1.2 纳米技术的研究概况
  • 1.2.1 纳米技术在种植业和畜牧业中的应用
  • 1.2.2 纳米技术在植物保护剂中的应用
  • 1.3 纳米银杀菌性能的应用现状
  • 1.3.1 银的杀菌作用
  • 1.3.2 纳米银的应用
  • 1.3.2.1 在医学上的应用
  • 1.3.2.2 在工业上的应用
  • 1.3.3 银的杀菌机理
  • 1.3.4 纳米银的生物安全性
  •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纳米银对植物病原菌物的抑制效果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1.1 供试药剂
  • 2.1.1.2 供试培养基
  • 2.1.1.3 供试植物病原菌
  • 2.1.1.4 供试病菌培养和孢子悬浮液制备
  • 2.1.1.5 琼脂薄膜的制作
  • 2.1.2 试验方法
  • 2.1.2.1 对菌丝生长的毒力测定
  • 2.1.2.2 对孢子萌发的毒力测定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纳米银对供试病原菌物菌丝的作用
  • 2.2.1.1 纳米银对供试病原菌物菌丝生长的毒力
  • 2.2.1.2 纳米银抑制菌丝生长的时间-剂量-抑制率效应
  • 2.2.2 纳米银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 2.3 讨论
  • 第三章 纳米银对植物病原菌的杀菌机理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1.1 药剂
  • 3.1.1.2 仪器
  • 3.1.1.3 供试病原菌
  • 3.1.1.4 实验所用培养基
  • 3.1.2 试验方法
  • 3.1.2.1 菌丝制备
  • 3.1.2.2 纳米银对菌体形态的影响
  • 3.1.2.3 纳米银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纳米银对菌丝形态的影响
  • 3.2.2 纳米银对病原菌物呼吸作用的影响
  • 3.2.3 纳米银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3.3 讨论
  • 第四章 纳米银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测定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1.1 供试植物
  • 4.1.1.2 供试植物病原菌
  • 4.1.1.3 供试药剂
  • 4.1.1.4 供试培养基
  • 4.1.2 试验方法
  • 4.1.2.1 稻苗培养
  • 4.1.2.2 稻瘟孢子培养
  • 4.1.2.3 水稻离体接种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小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木本植物病原总汇》正式出版[J]. 林业科技通讯 2015(02)
    • [2].《中国木本植物病原总汇》正式出版[J]. 林业实用技术 2013(01)
    • [3].《中国木本植物病原总汇》正式出版[J]. 林业实用技术 2013(04)
    • [4].《中国木本植物病原总汇》正式出版[J]. 林业实用技术 2013(05)
    • [5].《中国木本植物病原总汇》正式出版[J]. 林业实用技术 2012(01)
    • [6].《中国木本植物病原总汇》正式出版[J]. 林业实用技术 2012(12)
    • [7].《中国木本植物病原总汇》正式出版[J]. 林业实用技术 2011(02)
    • [8].《中国木本植物病原总汇》正式出版[J]. 林业实用技术 2010(08)
    • [9].具有除草活性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作用模式[J]. 杂草科学 2014(04)
    • [10].江苏口岸进境植检工作中截获植物病原物统计分析[J]. 植物检疫 2013(06)
    • [11].《中国木本植物病原总汇》正式出版[J]. 林业实用技术 2013(12)
    • [12].《中国木本植物病原总汇》正式出版[J]. 林业实用技术 2010(05)
    • [13].重要植物病原物分子检测技术、种类鉴定及其在口岸检疫中应用[J]. 今日科技 2016(03)
    • [14].《中国木本植物病原总汇》的收录范围和特点[J]. 中国森林病虫 2008(05)
    • [15].关于“植物病原菌物”的教学探讨[J]. 微生物学通报 2020(04)
    • [16].植物病原生物基因组测序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10(09)
    • [17].植物病原真菌毒素除草活性研究现状[J]. 草业科学 2009(10)
    • [18].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在植物病原物检测中的应用[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3(03)
    • [19].CTAB法在提取植物病原物核酸中的应用[J]. 文山学院学报 2012(03)
    • [20].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分类、致病机制及应用前景[J]. 江苏农业科学 2019(03)
    • [21].植物病原镰刀菌大分生孢子的诱导研究[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 [22].植物病原物的群体遗传学[J]. 遗传 2012(02)
    • [23].植物病原真菌毒素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 四川林业科技 2008(06)
    • [24].“重要植物病原物分子检测技术及其在口岸检疫中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J]. 新农村 2015(03)
    • [25].植物病原丝状真菌分泌蛋白及CAZymes的研究进展[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 [26].植物病原物接种技术及其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实验室科学 2019(02)
    • [27].细胞壁降解酶在植物病原黄单胞菌致病性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 [28].植物病原菌物学——不能抛弃的形态分类与不能拒绝的分子分析[J]. 菌物学报 2012(04)
    • [29].7种检疫性植物病原黄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和效应蛋白编码基因的差异性分析[J]. 植物病理学报 2016(01)
    • [30].植物病原物致病基因及无毒基因的研究进展[J]. 华北农学报 2013(S1)

    标签:;  ;  ;  ;  

    纳米银材料对植物病原菌物的抑制活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