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作为国内生产总值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消费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消费水平和消费率的改变直接反映了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研究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下,消费率的变动不仅对丰富消费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目前大量文献对消费水平和消费率的研究主要侧重于针对特定地区,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试图将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探讨我国自九十年代以来消费率变化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新的特点。失业下岗增加、公费医疗等福利政策被逐步取消、教育费用支出也以较大幅度增长,这些因素可能会对居民的消费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具体阐释经济增长、最终消费率、居民消费率和政府消费率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自九十年代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的条件下消费率变化的趋势,通过纵向(改革开放以来到1991年期间)比较以及与“钱纳里标准结构”中有关消费率的数据比较,得出我国最终消费率偏低,并且主要原因在于居民消费率偏低的事实。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促进消费率提高的鼓励性政策建议。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全国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1992年经济转轨后,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我国自1992年以来是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新阶段。这一阶段国家推进改革的战略指导思想是,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同时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对非公有制经济实施鼓励和引导政策,促使其健康发展;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转换经营机制为动力,进行体制、管理和技术创新,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进入90年代后,速度更是突飞猛进。在1992-2002年期间,中国GDP的平均增长率为9%,出口以及外国投资持续增长,表现良好。在这一阶段,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我国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6.6元增加到7702.8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4.28%。消费水平反映的是整个社会各个阶层的总体消费,就某种程度上来说,消费水平可以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进入90年代,随着食品的极大丰富和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逐步进入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同时人们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过去较为统一的消费群体分化为若干种具有不同消费水平、不同消费规模和不同消费指向的消费群体,形成了不同的消费支出增长率和不同的边际消费倾向。居民在生存需要满足程度显著提高的基础上,逐渐注重有益于身体健康、美化生活、提高素质的享受和发展资料的消费,消费偏好呈现多样化特征。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由总消费即最终消费,总投资即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三个部分组成的。一定时期内总消费(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称为消费率或最终消费率。消费率反映了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用于最终消费的比重。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与经济高速发展和消费水平提高并存的是我国较低的消费率水平。自九十年代以来无论是相对于我国九十年代以前的消费率还是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各国来说,我国最终消费率都是极其低的,特别是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各国,如在九十年代初时我国最终消费率为62%,比同期低收入国家低十个百分点,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到了2000年时,我国与低收入国家的最终消费率差距进一步拉大,低收入国家为77%,而我国为61.1%,同时比世界平均水平大约低16个百分点左右。这说明尽管从绝对水平来看我国的最终消费呈上升趋势,但作为消费需求另外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我国的最终消费率却处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作为最终消费率的两个组成部分,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我国的政府消费率每年变化幅度不太大,并且与其它各国水平相当,而居民消费率则比其他各国和世界平均水平低的多,因此,造成我国最终消费率低的主要原因不是政府消费率偏低,而是居民消费率偏低。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过低会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不良影响,如造成国民经济的不良循环,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加剧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制约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等。这些影响对经济的长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为保证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提高我国的最终消费率,尤其是居民消费率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本文分析得出的我国最终消费率低的原因主要来自于过低的居民消费率这一结论。在深入研究居民消费率过低的原因时,笔者发现主要是由收入差距拉大和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造成的。除此之外,还存在其他制度和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如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给居民带来了不确定性收入预期和不确定性支出预期,居民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均有减少消费而增加储蓄的倾向以应对未来可能存在的子女教育支出和养老支出等。本文将在得出我国消费率低的基础上,提出改变这一经济现象的合理的建议。与以往的消费率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都有较大的创新之处。在研究思路方面,本文通过与经济高速增长和消费水平提高比较发现我国的消费率却是极其低的,因此将这一矛盾以理论结合我国现实的形式体现出来。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先用我国各年数据实证研究了消费率低的现象,继而结合理论知识分析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应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最终解决问题。本文采取如下结构:一、回顾中西方现代消费理论,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性,为本文分析我国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率奠定理论基础;二、分别就我国自九十年代以来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消费状况进行分析,得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健康发展、消费水平有所提高的同时消费率水平过低的结论;三、通过与我国90年代以前的消费率、同期世界其他各国的消费率,和与相同收入水平下钱纳里消费需求标准结构的消费率的比较,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得出我国的消费率相对于世界各国处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的结论。四、分析我国消费率水平过低的原因;五、针对以上原因给出自己的建议。本文通过分析证实了我国的最终消费率低这一事实,并且得出了最终消费率低主要源于居民消费率过低的结论。在分析了可能造成此经济现象的原因之后,文章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笔者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对提高我国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进而能够保证我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公共政策影响消费率的分析[J]. 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 2018(02)
- [2].我国消费率的变化特征及启示[J]. 宏观经济管理 2011(04)
- [3].从全球视角看我国消费率走势[J]. 中国经贸导刊 2010(17)
- [4].我国经济消费率问题探析[J].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8(05)
- [5].中国消费率被低估的原因[J]. 学术界 2013(06)
- [6].中国:消费率、经济脆弱性与可持续风险[J]. 财政与发展 2009(02)
- [7].消费率影响因素与促进居民消费的几点建议[J]. 中国经贸导刊 2009(23)
- [8].我国低消费率的成因探析[J]. 经济视角 2010(06)
- [9].中国消费率低估研究——兼议中国“投资过热论”[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 [10].我国消费率适度水平评估[J]. 商业时代 2012(32)
- [11].中国高投资率、低消费率的政治因素——基于中美政治制度比较的一种解释[J]. 经济经纬 2009(02)
- [12].中国居民部门消费率的结构分解分析[J]. 经济学家 2015(04)
- [13].怎样看我国消费率的高低?——与专家对话[J]. 求是 2013(15)
- [14].提高消费率引导中国经济二次转型[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1(06)
- [15].提高消费率引导中国经济二次转型[J]. 财会研究 2011(05)
- [16].中国的消费率持续下降的原因与影响分析[J]. 经济学家 2011(09)
- [17].“大社会福利”概念下对低消费率的认识与解决[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9(03)
- [18].减税:提升消费率的重要途径[J]. 沪港经济 2008(02)
- [19].居民目标消费率及消费稳定性研究[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5(09)
- [20].中国消费率持续下降的原因分析[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2(03)
- [21].消费率与投资率对我国城市化率的影响[J]. 城市问题 2011(06)
- [22].中国低消费率问题探究——1992-2005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J]. 当代财经 2009(08)
- [23].中国消费率的影响因素研究[J]. 管理现代化 2019(04)
- [24].我国高投资率低消费率产生原因分析[J]. 改革与开放 2011(04)
- [25].空间、消费黏性与中国低消费率之谜[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5(03)
- [26].消费率拐点的出现——以广东为例[J]. 中外企业家 2012(23)
- [27].当前经济社会政策应聚焦到消费上来[J]. 中国发展观察 2008(01)
- [28].我国三大需求的未来趋势分析[J]. 中国经贸导刊 2019(12)
- [29].最终消费率及结构变化的中外比较和启示[J]. 山东经济 2011(05)
- [30].金融危机形势下提高消费率的思考[J]. 统计与管理 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