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分析

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分析

论文题目: 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分析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劳动经济学

作者: 冯进峰

导师: 姜广东

关键词: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型,转移影响,转移模式

文献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农业能够有效利用的劳动力数量,存在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如果这些剩余劳动力不能从农业中顺利转移出去,则农村经济发展、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将会严重受阻。因此,尽快将这部分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对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由于各种原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道路并不十分顺畅。而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总体而言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可见,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尝试在这一领域展开研究,全文包括五部分: 第一章首先对农业剩余劳动力概念重新进行了界定,新定义成功调和了几类传统定义之间的重要分歧;然后提出了一种与新定义相适应的剩余数量估算方法,并对我国1978年以来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了估算。 第二章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研究,认真分析了各种理论模型的优点与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更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型。该模型对前人的成果进行了修正和扩展,实质是一种基于农户理性决策的三元选择模型。 第三章应用第二章建立的转移模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因素(包括各种制度因素、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其他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并进而分析了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原因。 第四章分别从多个角度考察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分四部分展开:对输出地和输入地的影响,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影响。最后对各种影响的利弊得失进行了综合评价。 第五章总结了全文的基本研究结论,然后对各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进行了评价,指出了我国适宜采用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道路,并提出了促进转移的相应对策建议。 总之,本文的研究表明:我国农业部门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如果将这部分劳动力顺利地转移到非农产业,将极大地促进城乡的经济发展;但是,影响

论文目录: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方法及难点

三、本文的研究框架及结论

四、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一章 农业剩余劳动力涵义及数量估算

第一节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涵义及其产生原因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涵义

二、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及其类型

第二节 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的估算

一、现有各种估算方法比较

二、本文估算方法及其结果

三、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预测

第二章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型的建立

第一节 国外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综述

一、迁移理论

二、兼业理论

三、国外农业劳动力转移历程及经验借鉴

第二节 国内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综述

第三节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型的建立-农户理性决策扩展模型

一、模型基本假设

二、农户理性决策机制

三、模型的附加说明

第三章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影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因素

一、迁移政策

二、户籍制度

三、土地制度

第二节 宏观经济环境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一、城乡收入差距

二、地区差距

三、农业劳动力行业就业概率

第三节 影响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其他因素

一、农户特征

二、成员个人特征

第四节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特点及其原因

第四章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输出地的影响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三、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

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的负面影响

第二节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输入地的影响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城市就业与工资的影响

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流入地公共管理及市政建设的影响

第三节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一、模型说明

二、计算结果分析

第四节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

二、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三、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具有重大影响

第二节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备选模式

一、进入乡镇企业

二、进入城市

三、转向小城镇

四、在农村内部消化吸收

五、小结

第三节 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发布时间: 2006-12-26

参考文献

  • [1].分工理论视野下的剩余劳动力及影响研究[D]. 杨宝彦.浙江财经大学2013
  • [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政府职能问题研究[D]. 崔巍.东北大学2005
  • [3].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 张恒.西南大学2015
  • [4].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 董奋义.河南农业大学2000
  • [5].苏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特征研究[D]. 顾祥悦.南京农业大学2007
  • [6].山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分析[D]. 李智.天津师范大学2016
  • [7].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城镇化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 刘畅.北京交通大学2015
  • [8].江苏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统计研究[D]. 张进华.南京财经大学2011
  • [9].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区域流动变动趋势研究[D]. 姜建慧.重庆大学2010
  • [10].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 李瑞亮.北京交通大学2007

相关论文

  •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初探[D]. 戚海成.南京林业大学2007
  • [2].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及对策分析[D]. 赵洪宝.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
  • [3].现阶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D]. 高娜.重庆大学2006
  • [4].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 罗清平.山东大学2006
  • [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 杨建华.暨南大学2006
  • [6].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制度因素研究[D]. 周文.西南财经大学2007
  • [7].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 邓琳娜.华中师范大学2007
  • [8].约束条件下的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研究[D]. 曾传亮.西南财经大学2007
  • [9].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D]. 赵慧卿.天津财经学院2005
  • [10].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学分析[D]. 倪慧玲.安徽大学2006

标签:;  ;  ;  ;  

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