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奶奶”那样做语文教师

像“奶奶”那样做语文教师

——贾平凹散文《月迹》教学随想

摘要:《月迹》是贾平凹的一篇优美散文,描写了一群孩子在“奶奶”的指引下寻找月亮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儿童奇妙的想象力、敏锐的发现力和高超的创造力,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之情。。教学本文时,笔者深深地感受到,应像文中的“奶奶”那样做语文教师。

关键词:语文教师;《月迹》;学生

《月迹》是贾平凹的一篇优美散文,描写了一群孩子在“奶奶”的指引下寻找月亮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儿童奇妙的想象力、敏锐的发现力和高超的创造力,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之情。文中的“奶奶”是一个理想的化身,就是她引导孩子们一步步追寻月亮的踪迹,演绎出一段精彩而美妙的动人故事。与学生们一起学习品味本文时,感动于孩子们那天真无邪的美好心灵,更感动于“奶奶”这一形象的深远意义,她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也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她对童心的深切了解与呵护,对童心的睿智引导与启迪,无不昭示着现代教师的可贵品质。教学本文时,笔者深深地感受到,应像文中的“奶奶”那样做语文教师。

一、做饱含真情的心灵呵护者

鲁迅曾说:“凡一个人,即使到了中年以至暮年,倘一和孩子接近,便会踏进久经忘却了的孩子世界的边疆去,想到月亮怎么会跟人走,星星究竟是怎么会嵌在天空中。”童心是珍贵的,许多作家、学者都在他们的作品中抒写童心,赞美童心。《月迹》中的“奶奶”就是一位童心的呵护者,她给孩子们讲月亮的故事,开心地与孩子们对话,耐心地引导孩子们去寻找月亮的踪迹,这一切都源自她对童心的理解与爱护。语文教师其实也应像“奶奶”那样,理解并尊重学生心理特点,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欲,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与喜爱,从而激发起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一要善待个性差异。青少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大都心志不够成熟,对事物的理解感悟不太深刻,甚至显得幼稚;就语文学习而言,学生感悟文本、表达思想的能力也存在着个性差异。因此,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心理共性特点,还要善待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使课堂上产生融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索、能力的发挥上达到最佳状态。阅读教学时,要正视学生语文基础、阅读速度、理解能力的差异,给每位学生充分阅读文本、思考感悟、对话交流的时间,有足够的耐心让学生读好、想好、说好、写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共同拥有学习成长的天地。

二要重视教学生成。教学生成是学生在具体情境下,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形成的判断和认识。教学生成往往蕴藏着学生智慧的火花和独到的发现,有效利用教学生成,不仅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挖掘学习语文的潜能,使语文教学更有激情、更有生机。当学生有了生成火花时,要积极面对、巧妙引导、适当探究;如果生成问题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需要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探究,教师要全程参与和关注,保护并支持学生创造积极性。

三要适度激励评价。课堂上,教师用充满爱心、饱含真诚的声音,和学生们互动交流;用智慧的语言、适时的点评启迪学生的心智,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魅力,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当然,评价要适时、适当、适度,切不可为了激励而激励,为了表扬而表扬,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点评的导向和激励的真诚,不可夸大其词或无限拔高。

二、做循循善诱的心灵引导者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月迹》中的“奶奶”就是孩子们循循善诱的导师,她用未泯的童心引导孩子们从中堂寻到院内,从院内寻到院外,见到了水中之月,又不由得见到了瞳中之月,孩子们最后因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月亮而知足地“甜甜地睡了”。语文教师应该像“奶奶”那样充满热情地引导学生投入学习探究中,将他们引向知识的彼岸、引向情感的美妙境界。

一要精心设计提问。有效教学提问的设计应具有启发性、艺术性、整体性。启发性提问要能激发学生较强的思考和求知的欲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起学生对语文世界的探索活动,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力;艺术性提问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考;整体性提问要能立足整个教学流程,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主问题,并将主问题化解为若干小问题,促成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对话,问题之间应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使每一个问题都成为训练学生思维发展的一层阶梯,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研读文本内容,感悟作者情感,领会语言之精美。

二要积极调动体验。在引导学生解读课文、领悟情感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学生才能理解更透彻、感受更深刻、联想更丰富。

三要善于因势利导。当月亮“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时,当孩子们为拥有月亮而争执时,当孩子们将月亮“喝下肚去”时,奶奶总能用亲切的话语引导孩子们去寻月,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语文教师应该要能像“奶奶”那样,抓住时机,及时引导,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探究问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感悟,在富有启发性话语的引导下步入佳境。

三、做睿智善言的心灵启迪者

《月迹》中的“奶奶”是一位睿智善言的教育家,她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把孩子心灵不断带进新的高尚境地,没有奶奶这个形象,就没有孩童的寻月、议月,就没有孩童心灵的升华。“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语文教材中所选文章均文质兼美,这些文章都蕴含着作者对生命、对自然、对社会的理解和感悟,也表达着他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与追求,因而语文教学也担负着启迪灵魂、教化人心的责任。语文教师应以文本为载体,用睿智的思想和精彩的语言引导学生、启迪学生,让他们在感受语言精美的同时领悟文本的内涵,探究人生的真谛。

一要巧妙追问。郑燮曾曰:“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而巧妙的追问,将使课堂充满生机、妙趣无穷。“追问”,就是追根究底地问,多次地问。与一般提问不同,追问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它是教师针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使学生弄懂弄通,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再次补充和深化,穷追不舍地问,直到学生能够理解透彻,进而悟得文中之理或是文外之趣。追问应由易而难、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进行,必要时应提供线索、降低难度、变换角度进行“追问”,给学生一张梯子,给学生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二要适当延伸。用巧妙的教学语言,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内引向课外,由文本引向生活,引领学生思考社会人生,探索生活真谛,进而获得更深广的人生感悟。延伸的方法应根据文本特点和学习需要而定,具体有比较法、联系法、探究法等等,如教学《柳叶儿》时,可与《挖荠菜》比较,引导学生深刻地领会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意义;教学《我们家的男子汉》时,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真正的男子汉应具备哪些品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教学《三颗枸杞豆》时,可引导学生将文中三叔与“夸父逐日”中的夸父比较,探究他们本质上的区别,引导学生更深层地感悟到轻易放弃目标,终将一无成的道理。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湖县外国语学校

邮政编码:211600

标签:;  ;  ;  

像“奶奶”那样做语文教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