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诊断及分析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诊断及分析

王柯柯

河南中医第三附属医院(450000)

摘要目的:探讨CT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对20例进行了追踪观察.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3例,脑实质出血(ICH)3例,室管膜下出血(SEH)及脑室出血(IVH)5例,硬膜下出血3例,混合型出血8例。结论:(1)SAH为新生儿颅内出血最常见的类型,约占54.7%。CT能明确显示各部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并根据Flodmark[1]分级对出血量进行估计;(2)SEH及IVH多见于早产儿,CT可明确诊断,并可评价脑室内出血的严重程度及其转归;(3)硬膜下出血在后颅凹处多见,CT容易漏诊;(4)ICH的出血量一般较少,进一步发展可形成空洞脑。CT对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迅速、准确,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为首选诊断检查方法。

关键词新生儿;颅内出血;CT断层摄影技术;X线计算机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急症之一,是新生儿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病原因与产伤及围产期窒息有密切关系。单以临床症状和体征对颅内出血难以作出准确诊断。CT作为一种非损伤性的检查方法,对其诊断迅速、准确,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为提高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认识,现将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4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病例的CT及临床资料作一总结。

材料与方法

42例患者,男30例,女12例。31例为足月儿,10例为早产儿,1例为过期妊娠(43孕周);早产儿中最小者为31周,平均孕周为34周。生产史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产伤窒息史或异常分娩史。临床表现主要有烦燥不安,意识障碍,肢体肌张力改变,强直,原始反射异常,严重者有惊厥,中枢性呼吸衰竭或呼吸暂停等。有23例出现抽搐,3例合并消化道出血。初次CT扫描时间为4小时,最迟为35天,平均为6天。20例进行2-3次CT追踪复查。

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3例,CT表现为沿着直窦、半球内裂隙、基底池、小脑延髓池及大脑表面等处观察到高密度影。单纯脑实质出血(ICH)2例,CT表观为脑实质内高密度影,其中1例位于小脑半球,并伴梗阻性脑积水。室管膜下出血(SEH)及脑室内出血(IVH)5例,其中室管膜下出血2例位于侧脑室额角邻近尾状头处,呈小片状高密度影,1例室管膜下出血穿破室管膜进入脑室腔。脑室内出血3例,2例单纯脑室扩张,CT表观为脑室内高密度影,双侧侧脑室扩张,1例脑室内出血伴脑实质出血。硬膜下出血3例,CT表现为紧贴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度影。混合型出血8例,其中SAH合并ICH1例,SAH合并硬膜下出血3例,IVH合并SAH3例,SEH合并IVH、SAH3种类型2例。

随访结果:共有20例进行了CT随访检查,其中12例SAH患者分别在2个月,6个月和2岁时进行2-3次CT随访,8例完全正常。4例发展为脑质外积液,2岁时复查CT无变化,患者无临床症状。3例IVH分别在2个月,3个月,6个月时复查,均有不同程度脑积水表现,1例表现为侧脑室和三脑室扩张,四脑室不扩张。另外2例为脑室系统均扩张,蛛网膜下腔无增宽。1例ICH6个月复查1例出血量少的完全恢复正常,另一例发展为空洞脑。1例SEH,6个月CT复查正常。

讨论

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与产伤及围产期窒息引起缺氧性颅内出血有关。另外,新生儿颅内出血还与胎儿成熟度、生产方式等有密切关系。现就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特征及其CT诊断价值和意义作一探讨。

1新生儿各型颅内出血的CT特征

1.1关于SAH的CT诊断:本组蛛网膜下腔出血23例,占54.7%,所以SAH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常见类型。FlodmarK[1]将SAH分为两级:I级沿着小脑幕和直窦的少量出血;II级小脑幕和直窦的大量出血,伴有后颅窝、基底池或大脑半球表面出血。CT表现为沿着直窦,半球内裂隙,中脑裂隙、基底池、小脑延髓池及大脑表面等处见高密度阴影。本组单纯表现为直窦内高密度影较多见。临床症状相对较轻,直窦宽度局部增宽表现为前窄后宽,前宽后窄和全长增宽三种类型[1],最宽处超过5mm为诊断标准,注意与直窦内静脉扩张迂曲及早产儿时大脑镰呈相对高密度鉴别;直窦内的静脉扩张表现为半球裂隙内形成结节状、团块状高密度影。早产儿时大脑镰呈相对高密度,但其最宽处不超过5mm。6例SAH在出现直窦高密度影的同时出现脑表面脑沟脑裂高密度影,且均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因此说明,如果脑表面出现高密度征象表明出血量多,病情较重。如果只表现为直窦内高密度影,表明出血量少,预后良好。

1.2SEH与IVH:多发生于早产儿,CT表现为室管膜下及脑室内高密度影。当血液充满整个脑室时,形成一个高密度的与脑实质可清晰区分的脑室投影图象,此时常伴有脑室扩张,一般根据paile[2]分级法来评价脑室内出血的严重程度:I级单或双侧室管膜下胚胎生发层组织出血;II级室管膜下出血穿破室管膜进入脑室腔,引起脑室内出血;III级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张;IV级脑室内出血伴脑实质出血。IVH极易引起梗阻性脑积水,甚至积水型无脑等严重并发症。本组3例CT随访的IVH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脑积水表现。所以,对疑有IVH时应及早行CT检查确诊,及时进行外科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3硬膜下出血:它与大脑表浅静脉撕裂有关。CT表现为紧贴颅骨内板新月形高密度影,其形成可能与硬膜下无局限阻力血肿可向两侧蔓延有关。由于在后颅凹内各组织互相重叠,高密度的脑幕又呈斜坡状覆盖在小脑上部,因此对硬膜下出血常难精确定位,CT检查应提高窗位照片,以免漏诊。另外尚需密切结合临床慎重诊断。

1.4ICH:发病原因多由产伤引起,偶见于维生素K缺乏的迟发生性颅内出血。与成年人相比,新生儿ICH出血量少,血肿周围不伴水肿,占位效应轻,发生在枕叶与小脑多见,亦可发生于颞叶。发生在小脑者可有脑积水表现。ICH常合并其他类型出血且预后差,容易形成空洞脑等并发症。

2CT对新生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

CT对颅内疾病的诊断价值已为人们所公认,而CT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更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1-4]。本组病例证实,新生儿颅内出血经CT扫描可直接显示颅内出血发生的部位、大小、形态、范围以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并可追踪随访观察疗效。CT能对新生儿颅内出血及时准确的诊断,指导临床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以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当然,对于SAH与IVH腰穿亦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腰穿时如果操作不小心,对颅内压增高的患儿有形成脑疝的可能,对危重及早产儿均不适宜。所以,对疑有新生儿颅内出血者应以CT为首选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宁政,莫瑞嘉.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诊断[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7)861

2、李思杰.新生儿颅内出血的46例分析[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1-02.5(1)

3、邓益平,曾旭,周文秀,毛凯,雷军.CT平扫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性脑病的临床应用价值(附60例分析)[J].当代医学,2012-0118(1)

4、宋宗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头部CT诊疗及预后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03.11(8)

标签:;  ;  ;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诊断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