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贡山白尾梢虹雉生态研究

高黎贡山白尾梢虹雉生态研究

论文摘要

对濒危动物进行有效的保护,需要掌握它们的现状、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对它的影响。白尾梢虹雉(Lophophorus sclateri)隶属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虹雉属(Lophophorus),是典型的高山雉种,数量稀少,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CITES将其列入附录I。其基础性研究资料及其缺乏,对于濒危物种的就地保护或人工繁殖的开展极为不利。基于白尾梢虹雉研究资料的空白,有必要对其生态学各主要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地点位于云南省腾冲县界头乡大塘、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具体位于高黎贡山南段主峰大脑子西坡茨竹河(25°41’25°42’N, 98°44’98°46’E)。这一区域位于高黎贡山主脉中南部西坡,地处腾冲、泸水两县交界地带,是高黎贡山保护区腾冲片区的核心区域。2000年8月及2001年3-4月在高黎贡山对白尾梢虹雉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预研,大致熟悉白尾梢虹雉的习性,并弄清与血雉和红腹角雉的活动痕迹区分特征,包括粪便、足迹和取食痕迹。正式研究始于2001年12月,2004年6月结束,包括2个冬季研究时段和3个春季研究时段,野外工作达300多天。白尾梢虹雉觅食行为和取食植物以直接观察为主,设置利用样方和对照样方检验白尾梢虹雉对取食地的选择,生态因子选用生境类型、海拔和箭竹密度。繁殖行为和鸣声录制均采用传统方法。由于白尾梢虹雉在繁殖季节活动范围小而且比较固定,而鸣叫声大,野外研究营地位于海拔3525m的山脊附近,地势开阔,听声效果好,因此采用全天监听的方法对虹雉的鸣叫节律进行研究。2002年和2003年冬季对白尾梢虹雉的越冬习性进行研究。个体观察记录运动方式(飞行和行走)及运动方向(上行和下行),并从早晚飞行路线推测其夜宿位置。设置样带和样方对活动痕迹取样,以研究生境利用和偏好。结果表明白尾梢虹雉远距离位置移动主要有飞行和地面行走两种方式,从上而下主要采用飞行方式,而向上则为行走,这是能耗最小化的行为适应;越冬群体对海拔有一定的选择,2003冬季的群体明显比2002冬季群体所处海拔低,粪粒分布的峰值带相差约400 m,与降雪时间有关;夜宿地多位于沟谷两侧地形陡峭的地方,岩石边或低矮的枝条上最为常见,坡度大、郁闭度高为其特征,是减少体表散热、节省能量消耗的一种策略;近沟谷带是白尾梢虹雉活动最频繁的地带,主要是受水源和食物的影响。目前观察到白尾梢虹雉在高山草甸、高山亚高山箭竹林和亚高山针叶林3种类型的生境中觅食。观察记录到取食植物有尼泊尔绿绒蒿(Meconopsis napaulensis)等13种。白尾梢虹雉偏好于在高海拔的草甸或裸地、沙沟取食,这是因为草甸上草本繁盛,

论文目录

  • 1 前言
  • 1.1 研究现状
  • 1.1.1 生境选择
  • 1.1.2 觅食行为及食性
  • 1.1.3 冬季生态
  • 1.1.4 繁殖生物学
  • 1.1.5 鸟声研究
  • 1.2 选题意义
  • 1.3 研究区域位置及自然状况
  • 1.4 研究时间和内容
  • 2 方法
  • 2.1 预研
  • 2.2 越冬习性研究
  • 2.2.1 直接观察
  • 2.2.2 活动痕迹取样
  • 2.3 取食研究
  • 2.3.1 食性和取食行为
  • 2.3.2 觅食样方和对照样方
  • 2.3.3 生态因子测量
  • 2.3.4 数据处理
  • 2.4 繁殖行为观察
  • 2.5 鸣声录制及监听
  • 3 越冬习性
  • 3.1 结果
  • 3.1.1 群体及位置
  • 3.1.2 运动方式
  • 3.1.3 生境偏好
  • 3.2 讨论
  • 4 取食生态
  • 4.1 结果
  • 4.1.1 觅食地生境
  • 4.1.2 食性及觅食行为
  • 4.1.3 春季觅食地选择
  • 4.2 讨论
  • 5 繁殖生态
  • 5.1 结果
  • 5.1.1 产卵和孵化时间
  • 5.1.2 巢和卵
  • 5.1.3 孵化期雌鸟的行为
  • 5.1.4 孵化期雄鸟的行为
  • 5.1.5 雏鸟
  • 5.2 讨论
  • 6 鸣声分析
  • 6.1 结果
  • 6.1.1 叫声
  • 6.1.2 啼叫监听
  • 6.1.3 啼叫与天气
  • 6.2 讨论
  • 7 物种保护对策
  • 7.1 濒危原因分析
  • 7.1.1 栖息生境承载量小
  • 7.1.2 种群增长慢
  • 7.1.3 人类活动干扰
  • 7.1.4 宣传不力
  • 7.2 保护对策
  • 7.2.1 数量调查
  • 7.2.2 开展驯养繁殖
  • 7.2.3 加强法制宣传控制偷猎
  • 7.2.4 加强基础研究
  • 8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黎贡山 山地“兰花王国”[J]. 森林与人类 2019(12)
    • [2].影像保护 高黎贡山[J]. 森林与人类 2018(10)
    • [3].走进高黎贡山[J]. 云南林业 2017(04)
    • [4].浅谈高黎贡山生态旅游中的环境教育[J]. 科技创新导报 2015(28)
    • [5].云南省隆阳区高黎贡山糯橄榄产业发展思路及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21)
    • [6].“秘境之眼”中的高黎贡山[J]. 地球 2020(07)
    • [7].高黎贡山风光[J]. 大自然 2019(02)
    • [8].灵性贡山[J]. 生态文化 2016(05)
    • [9].高高的高黎贡山[J]. 词刊 2013(04)
    • [10].高黎贡山,美丽的家园[J]. 词刊 2008(12)
    • [11].高黎贡山赋[J]. 含笑花 2015(01)
    • [12].念奴娇 过高黎贡山有感[J]. 草地 2015(04)
    • [13].寻找高黎贡山羚牛[J]. 大自然 2009(01)
    • [14].高黎贡山[J]. 边疆文学 2011(11)
    • [15].高黎贡[J]. 民族文学 2020(10)
    • [16].高黎贡山傈僳族药食两用植物初探[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3(01)
    • [17].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发展出路调查研究——以高黎贡山区域为例[J]. 保山学院学报 2013(02)
    • [18].游客对高黎贡山生态旅游的感知与行为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13(07)
    • [19].高黎贡山地区民族源流和分布状况调查[J]. 保山学院学报 2010(03)
    • [20].走进贡山[J]. 民族音乐 2010(04)
    • [21].高黎贡山保护区微生物资源研究现状与保护对策[J]. 河北农业科学 2008(09)
    • [22].高黎贡山傈僳汉[J]. 民族音乐 2008(05)
    • [23].高黎贡山东坡椴树科1新记录属——滇桐属[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24].浅析高黎贡山猪的保种和开发利用[J]. 湖北畜牧兽医 2015(05)
    • [25].到高黎贡山 我只看第一[J]. 云南林业 2015(03)
    • [26].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片区)自然教育现状[J]. 当代旅游 2020(14)
    • [27].高山出奇鱼——高黎贡山的那些鱼[J]. 大自然 2019(02)
    • [28].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林业发展的研究[J]. 吉林农业 2014(11)
    • [29].高黎贡山区域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地位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2(27)
    • [30].高黎贡山区域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J]. 保山学院学报 2011(05)

    标签:;  ;  ;  ;  ;  ;  

    高黎贡山白尾梢虹雉生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