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更新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卵叶韭,温度,更新芽,休眠
更新芽论文文献综述
陈远平,杨文钰,任万军,樊高琼[1](2006)在《不同温度下卵叶韭更新芽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3种不同温度下卵叶韭更新芽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卵叶韭更新芽休眠完全解除必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冷温处理,且冷温积累量与休眠解除程度和植株长势呈正相关趋势;(3±1)℃处理不少于92d可完全解除休眠,而5~12℃、(20±1)℃处理均不能完全解除休眠。(2)贮藏31d后,(3±1)℃和5~12℃处理的GA3和ZT含量上升,ABA含量下降,其中(3±1)℃处理的上升和下降幅度更大,解除休眠所需时间更短;而(20±1)℃处理在鳞茎干枯腐烂前GA3和ZT含量下降,ABA含量上升,更新芽不能萌发。(3)卵叶韭更新芽休眠过程可分为预休眠、真休眠和强制休眠3个阶段,其中预休眠阶段更新芽的GA3、ZT、ABA和IAA含量居中;真休眠阶段更新芽的GA3和ZT含量较低,ABA含量较高,IAA含量较高或居中;强制休眠阶段更新芽的GA3、ZT含量达最大值,IAA含量略有增加,ABA含量降至最小值。(4)卵叶韭更新芽休眠的解除可能主要受控于内源激素GA3、ABA的含量水平和GA3/ABA比值,当GA3/IAA比值大于16.59±3.90时,卵叶韭更新芽的休眠就可能完全解除,此外ZT也对萌发起着一定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陈远平[2](2006)在《卵叶韭生态生物学特性及其更新芽休眠解除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卵叶韭(Allium ovalifolium Hand.-Mazz.)俗称鹿耳韭,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药蔬兼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国内外对有关卵叶韭的研究尚少。本文对卵叶韭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地理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卵叶韭更新芽解除休眠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卵叶韭资源保护、引种栽培和周年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卵叶韭部分形态特征 通过野外调查和形态观察,了解到卵叶韭鳞茎多3~6枚聚生,少单生;种子表面有网状花纹、疣状物和种阜;果实是由3枚心皮发育而成的蒴果,其开裂方式为有瓣裂式中的室背开裂方式。 2.卵叶韭物候期及繁殖特性 通过野外调查研究,了解到卵叶韭居群皆具有性和无性两种繁殖繁殖,其中以鳞茎分蘖行无性繁殖方式为主。地上部分逐年更新,而每个更新芽生活的全过程在正常条件下为3年。第1年奠基腋芽原基,第2年分化形成更新芽,第3年3月下旬萌发出土,5~6月抽薹消苗,7~8月开花,10月种子成熟,完成生活史。卵叶韭植株开花结实正常,但因种子休眠期在半年左右,所以实生苗占居群中的比例极少。 3.卵叶韭与生境的关系 通过野外调查,了解到卵叶韭地理分布范围较宽,但生境特化高,居群规模小,小生境选择性狭窄,除了随海拔梯度单调变化的气候因子以外,高度局部异质性和斑块性的地形、土壤、群落结构等生境因子与其自然分布密切相关。 4.卵叶韭更新芽休眠解除机理的研究 4.1卵叶韭更新芽休眠完全解除必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冷温处理,且冷温积累量与休眠解除程度和植株长势呈显着正相关。卵叶韭鳞茎在3±1℃处理不少于92d可完全解除休眠;而5~12℃处理131d可解除休眠,但休眠解除不完全;20±1℃处理不能解除休眠。 4.2卵叶韭更新芽休眠的解除主要受控于内源激素GA_3含量的上升和ABA含量的下降以及GA_3/ABA比值的上升,当GA_3/ABA比值约大于16.59±3.90时,卵叶韭更新芽的休眠就可能完全解除,此外ZT也对萌发起着一定的作用。通过相关性分析,明确了GA_3与诱导更新芽萌发和a-淀粉酶的合成以及促进a-淀粉酶的分泌有关,而ABA与诱导更新芽休眠和抑制a-淀粉酶的合成有关;IAA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显着负相关关系。 4.3卵叶韭更新芽休眠过程可分为预休眠、真休眠和强制休眠叁个阶段,其中预休眠阶段更新芽的GA_3、ZT、ABA和IAA含量居中;真休眠阶段更新芽的GA_3和ZT含量较低,ABA含量较高,IAA含量较高或居中;强制休眠阶段更新芽的GA_3、ZT含(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06-06-01)
朱四易[3](1995)在《伊贝母更新芽的成长与器官的营养更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然条件下,伊贝母的组织器官每年部进行一次全面的营养更新。研究其生长发育和形态结构,认为它属于具有发达鳞茎器官的多年生短生植物类型,它的更新芽的形成和生长,分别在3个生长季中进行。在人工条件下,生长发育过程可以加快进行。切除主芽能引起侧芽和不定芽的大量发生、并在两个生长季发育成苗。在组织培养试验中,1年内可获得大量试管苗。(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1995年02期)
邹厚远,关秀琦,张信,古晓林,郭鹏[4](1994)在《黄土高原草地生产持续发展研究──Ⅳ.更新芽保护与草地合理、永续利用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草地上多年生牧草越年生长,依赖于更新芽器官。采用合理限制放牧,即在秋冬提前一段时间仃止放牧,及在春季推迟一段时间放牧,牧草的更新芽可以正常进入休眼,并在返青后正常生长一段时间,则可调节好草地的放牧生产与植被的发育和稳定性的关系,利于维持草地的永续利用。过度放牧或滥牧的破坏性,就在于四季无节制放牧,不仅阻碍了草地牧草的正常生长,尤其破坏了它们赖以越年更新的更新芽器官的形成、越冬与返青生长。(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1994年03期)
姚铁成[5](1984)在《伊贝母和新疆贝母更新芽分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贝母为百合科草本植物,鳞茎入药。陕西省引种新疆地区贝母已有多年的历史。贝母生长发育的年周期中,更新芽的分化是这种地下芽植物全部形态建成的关键。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贝母地上部分枯萎倒苗以后,地下部分继续生长发育。于7月上旬先年奠基的腋芽原基开始分化,8月中旬分化基本结束,更新芽继续伸长,10月下旬活动(本文来源于《植物学通报》期刊1984年06期)
更新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卵叶韭(Allium ovalifolium Hand.-Mazz.)俗称鹿耳韭,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药蔬兼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国内外对有关卵叶韭的研究尚少。本文对卵叶韭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地理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卵叶韭更新芽解除休眠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卵叶韭资源保护、引种栽培和周年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卵叶韭部分形态特征 通过野外调查和形态观察,了解到卵叶韭鳞茎多3~6枚聚生,少单生;种子表面有网状花纹、疣状物和种阜;果实是由3枚心皮发育而成的蒴果,其开裂方式为有瓣裂式中的室背开裂方式。 2.卵叶韭物候期及繁殖特性 通过野外调查研究,了解到卵叶韭居群皆具有性和无性两种繁殖繁殖,其中以鳞茎分蘖行无性繁殖方式为主。地上部分逐年更新,而每个更新芽生活的全过程在正常条件下为3年。第1年奠基腋芽原基,第2年分化形成更新芽,第3年3月下旬萌发出土,5~6月抽薹消苗,7~8月开花,10月种子成熟,完成生活史。卵叶韭植株开花结实正常,但因种子休眠期在半年左右,所以实生苗占居群中的比例极少。 3.卵叶韭与生境的关系 通过野外调查,了解到卵叶韭地理分布范围较宽,但生境特化高,居群规模小,小生境选择性狭窄,除了随海拔梯度单调变化的气候因子以外,高度局部异质性和斑块性的地形、土壤、群落结构等生境因子与其自然分布密切相关。 4.卵叶韭更新芽休眠解除机理的研究 4.1卵叶韭更新芽休眠完全解除必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冷温处理,且冷温积累量与休眠解除程度和植株长势呈显着正相关。卵叶韭鳞茎在3±1℃处理不少于92d可完全解除休眠;而5~12℃处理131d可解除休眠,但休眠解除不完全;20±1℃处理不能解除休眠。 4.2卵叶韭更新芽休眠的解除主要受控于内源激素GA_3含量的上升和ABA含量的下降以及GA_3/ABA比值的上升,当GA_3/ABA比值约大于16.59±3.90时,卵叶韭更新芽的休眠就可能完全解除,此外ZT也对萌发起着一定的作用。通过相关性分析,明确了GA_3与诱导更新芽萌发和a-淀粉酶的合成以及促进a-淀粉酶的分泌有关,而ABA与诱导更新芽休眠和抑制a-淀粉酶的合成有关;IAA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显着负相关关系。 4.3卵叶韭更新芽休眠过程可分为预休眠、真休眠和强制休眠叁个阶段,其中预休眠阶段更新芽的GA_3、ZT、ABA和IAA含量居中;真休眠阶段更新芽的GA_3和ZT含量较低,ABA含量较高,IAA含量较高或居中;强制休眠阶段更新芽的GA_3、ZT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更新芽论文参考文献
[1].陈远平,杨文钰,任万军,樊高琼.不同温度下卵叶韭更新芽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J].园艺学报.2006
[2].陈远平.卵叶韭生态生物学特性及其更新芽休眠解除机理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
[3].朱四易.伊贝母更新芽的成长与器官的营养更新[J].西北植物学报.1995
[4].邹厚远,关秀琦,张信,古晓林,郭鹏.黄土高原草地生产持续发展研究──Ⅳ.更新芽保护与草地合理、永续利用的关系[J].水土保持研究.1994
[5].姚铁成.伊贝母和新疆贝母更新芽分化的研究[J].植物学通报.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