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大学生智慧隐含理论的跨文化研究

中德大学生智慧隐含理论的跨文化研究

论文摘要

智慧是近来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现有研究可以分为“隐含——外显”两大领域。隐含理论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背景下形成的,以某种形式保留于个体头脑中关于某一心理结构或要素的看法。研究对中德大学生智慧隐含理论进行了跨文化探讨,在详细分析了有关研究背景后,以“智慧德才兼备理论”为基础,采用实证方法探讨了中德大学生智慧隐含理论的异同。实证部分分为五个分研究:(1)中德大学生智慧者提名的跨文化研究;(2)中德大学生智慧隐含概念的跨文化研究;(3)大学生关于智慧生成影响因素的隐含理论:中德跨文化研究;(4)德慧与物慧:中德大学生影响评价智慧的因素的跨文化研究;(5)目标人物信息对评价智慧的影响:中德大学生跨文化研究。研究一采用自编开放式问卷对153名中国大学生和102名德国大学生进行了智慧者提名的调查,结果显示:(1)无论中德被试,都更多的铭记住了“德慧型”智慧者;(2)中国人比西方人擅长德慧,西方人比中国人擅长物慧;(3)收集了被提名智慧者描述单.元50个和智慧生成影响因素描述单元25个,为后续研究积累了素材。研究二采用自编里克特式问卷对411名中国大学生和420名德国大学生进行了智慧隐含概念的调查,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多群组分析后,结果显示:(1)中德大学生的智慧隐含概念都包括了“善为人”与“会处事”两方而的内容,可分为“人际态度”、“行为特点”、“性格特点”、“人际能力”和“广博灵变性”共5个部分;(2)“甜葡萄”效应使得中国大学生相对更重视“行为特点”因素,德国大学生相对更重视“广博灵变性”因素;(3)两国大学生在某些项目的相对影响力上有明显区别。研究三采用了与研究二相同的被试和研究方法来探讨两国大学生认为是哪些因素影响了智慧的生成,结果显示:(1)中德大学生智慧生成影响因素的隐含理论大致都是内在可控因素,包括“仁爱与道德”、“知识与思维”、“态度与信念”和“经历与经验”4个方而;(2)文化差异导致了“态度与信念”和“经历与经验”两个因子相比较,中国被试更重视前者,德国被试更重视后者;(3)两国大学生在某些项目的相对影响力上有明显区别。研究四力求建构影响大众评价他人智慧水平的因素的路径模型,该研究采用与前面部分相同的被试和类似的数据分析方法。自编问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智慧者的故事,第二部分为里克特式项目。研究结果显示:(1)不同类型智慧者的评价智慧影响因素模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2)中德大学生的评价智慧影响因素模型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研究五试图使用准实验法来发现目标人物的信息对其智慧水平评价的影响,该研究被试与前面部分相同,故事编写与研究四类似。经过方差分析后发现:(1)目标人物的年龄、性别和智慧类型对其智慧水平评价有显著影响;(2)被试国别与目标人物的年龄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哲学、伦理学和宗教对智慧的探讨
  • 1.1 西方哲学、伦理学和宗教对智慧的探讨
  • 1.2 东方哲学、伦理学和宗教对智慧的探讨
  • 2 科学心理学对智慧的探讨
  • 2.1 智慧的外显理论研究
  • 2.2 智慧的隐含理论研究
  • 2.3 外显理论研究与隐含理论研究的关系
  • 3 以往研究的总结和智慧德才兼备理论的介绍
  • 3.1 以往研究的总结
  • 3.2 智慧的德才兼备理论
  • 第二部分 研究构思
  • 1 问题的提出
  • 2 研究内容与方案
  • 2.1 中德大学生智慧者提名的跨文化研究
  • 2.2 中德大学生智慧隐含概念的跨文化研究
  • 2.3 大学生关于智慧生成影响因素的隐含理论:中德跨文化研究
  • 2.4 德慧与物慧:中德大学生影响评价智慧的因素的跨文化研究
  • 2.5 目标人物信息对评价智慧的影响:中德大学生跨文化研究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工具
  • 3.2 具体方法与技术
  • 3.3 被试
  • 4 研究意义
  • 第三部分 研究一——中德大学生智慧者提名的跨文化研究
  • 1 前言
  • 2 方法
  • 2.1 被试
  • 2.2 工具
  • 2.3 施测程序
  • 2.4 内容分析
  • 2.5 数据处理
  • 3 结果
  • 3.1 中德提名智慧者前十位的相关情况
  • 3.2 被试国别与所提名智慧者类型的列联表卡方检验
  • 3.3 被提名智慧者文化出处与其智慧类型的列联表卡方检验
  • 3.4 被提名智慧者描述单元内容
  • 3.5 智慧生成影响因素描述单元内容
  • 4 讨论
  • 4.1 无论中德被试都更多的铭记住了"德慧型"智慧者
  • 4.2 中国人比西方人擅长德慧,西方人比中国人擅长物慧
  • 5 结论
  • 第四部分 研究二——中德大学生智慧隐含概念的跨文化研究
  • 1 前言
  • 2 方法
  • 2.1 被试
  • 2.2 问卷编制
  • 2.3 测试过程
  • 2.4 分析程序
  • 2.5 统计处理
  • 3 结果
  • 3.1 探索性因素分析
  • 3.2 验证性因素分析
  • 3.3 结构方程模型多组比较
  • 3.4 项目和因子的均值比较
  • 3.5 问卷的信效度
  • 4 讨论
  • 4.1 中德大学生智慧隐含概念包括"善为人"与"会处事"两方面内容,分为"人际态度"、"行为特点"、"性格特点"、"人际能力"和"广博灵变性"5个部分
  • 4.2 "甜葡萄"效应使中国被试相对更重视"行为特点"因素,德国被试相对更重视"广博灵变性"因素
  • 4.3 两国大学生在某些项目的相对影响力上有明显区别
  • 5 结论
  • 第五部分 研究三——大学生关于智慧生成影响因素的隐含理论:中德跨文化研究
  • 1 前言
  • 2 方法
  • 2.1 被试
  • 2.2 问卷编制
  • 2.3 测试过程
  • 2.4 分析程序
  • 2.5 统计处理
  • 3 结果
  • 3.1 探索性因素分析
  • 3.2 验证性因素分析
  • 3.3 结构方程模型多组比较
  • 3.4 项目和因子的均值比较
  • 3.5 问卷的信效度
  • 4 讨论
  • 4.1 中德大学生智慧生成影响因素的隐含理论大致都是内在可控因素,包括"仁爱与道德"、"知识与思维"、"态度与信念"和"经历与经验"4 个方而
  • 4.2 文化差异导致"态度与信念"和"经历与经验"相比较,中国被试更重视前者,德国被试更重视后者
  • 4.3 两国大学生在某些项目的相对影响力上有明显区别
  • 5 结论
  • 第六部分 研究四——德慧与物慧:中德大学生影响评价智慧的因素的跨文化研究
  • 1 前言
  • 2 方法
  • 2.1 被试
  • 2.2 问卷编制与施测
  • 2.3 测试过程
  • 2.4 分析程序
  • 2.5 统计处理
  • 3 结果
  • 3.1 "物慧"型智慧者评价影响因素模型
  • 3.2 "德慧"型智慧者评价影响因素模型
  • 3.3 问卷的信效度
  • 4 讨论
  • 4.1 不同类型智慧者的评价智慧影响因素模型既有相似又有区别
  • 4.2 中德大学生评价智慧影响因素模型既有相似又有区别
  • 5 结论
  • 第七部分 研究五——目标人物信息对评价智慧的影响:中德大学生跨文化研究
  • 1 前言
  • 2 方法
  • 2.1 被试
  • 2.2 研究设计
  • 2.3 问卷编制与施测
  • 2.4 测试过程
  • 2.5 统计处理
  • 3 结果
  • 3.1 目标人物年龄与智慧水平评价的关系
  • 3.2 目标人物性别与智慧水平评价的关系
  • 3.3 目标人物智慧类型与智慧水平评价的关系
  • 4 讨论
  • 4.1 目标人物年龄与智慧水平评价的影响
  • 4.2 目标标人物性别对智慧水平评价的影响
  • 4.3 目标人物智慧类型对智慧水平评价的影响
  • 4.4 被试国别对智慧水平评价的影响
  • 5 结论
  • 第八部分 研究总结
  • 1 总讨论
  • 1.1 中德大学生智慧隐含理论既传承了各自智慧传统又有一定差异
  • 1.2 中德大学生智慧隐含理论既有共通性亦有区别
  • 1.3 进行智慧隐含理论的跨文化研究宜在"关系中"加以考量
  • 1.4 智慧隐含理论跨文化研究应否设置具体且严格的假设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 1.5 对不同文化个体进行智慧培育时既要注重通用策略亦要区别对待
  • 2 总结论
  • 3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3.1 创新
  • 3.2 不足
  • 4 研究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跨文化研究论丛》约稿[J]. 跨文化研究论丛 2020(01)
    • [2].翻译与跨文化研究新趋势——译“第四届亚太地区翻译与跨文化研究论坛”(英文)[J].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 2016(02)
    • [3].东亚跨文化研究的历史及其展望[J]. 东疆学刊 2013(04)
    • [4].《跨文化研究》稿约[J]. 跨文化研究 2018(02)
    • [5].《跨文化研究》[J]. 跨文化研究 2018(01)
    • [6].“艺术史的跨文化研究”笔谈[J]. 中国美术馆 2013(09)
    • [7].交流跨文化研究学术思想 推动跨文化研究学科发展——2010中国跨文化研究学科发展研讨会综述[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0(06)
    • [8].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与跨文化研究中心暨贝克翻译与跨文化中心简介[J]. 外语研究 2018(05)
    • [9].研究手段、知识更新与价值诉求[J]. 学术月刊 2016(09)
    • [10].工作嵌入跨文化研究综述[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5(08)
    • [11].《跨文化研究论丛》约稿[J]. 跨文化研究论丛 2019(01)
    • [12].《跨文化研究》稿约[J]. 跨文化研究 2017(01)
    • [13].《跨文化研究》稿约[J]. 跨文化研究 2018(01)
    • [14].自我同情、自我构念及其对心理功能影响的跨文化研究——以中泰学生为例[J]. 海外华文教育 2017(02)
    • [15].跨文化研究与文化转场的定义[J]. 民间文化论坛 2016(05)
    • [16].走向跨文化研究的文学理论[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 [17].一场与人类享乐本能的抗争[J]. 东方养生 2020(06)
    • [18].《跨文化研究论丛》约稿[J]. 跨文化研究论丛 2019(02)
    • [19].《跨文化研究》稿约[J]. 跨文化研究 2019(01)
    • [20].《跨文化研究》稿约[J]. 跨文化研究 2017(02)
    • [21].《跨文化研究》稿约[J]. 跨文化研究 2016(01)
    • [22].问题之繁与方法之难——读周宁《跨文化研究:以中国形象为方法》[J]. 中国图书评论 2013(09)
    • [23].新媒体话语的跨文化研究[J]. 跨文化研究论丛 2019(01)
    • [24].运动科学跨文化研究和比较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学视野[J]. 体育学研究 2018(05)
    • [25].比较思想政治教育跨文化研究内涵刍议[J].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8(05)
    • [26].20世纪以前艺术的跨文化研究史论[J]. 民族艺术 2014(03)
    • [27].中法合作“跨文化研究”新书在京发布[J]. 西北民族研究 2016(04)
    • [28].吸血鬼与僵尸形象的跨文化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2)
    • [29].小学教师必备的代数学科知识——跨文化研究进行时[J].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018(02)
    • [30].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第一届双年会通知[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标签:;  ;  ;  ;  ;  ;  

    中德大学生智慧隐含理论的跨文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