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案导学”为载体,探究门河中学课堂教学改革

以“学案导学”为载体,探究门河中学课堂教学改革

关键词: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学生

一、“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案”课堂的着眼点是以生为本。“学案”课堂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解决的是“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案导学”课堂基本范式

1.学案的设计

(1)学案的设计要求:学案设计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学案要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起到“以问导读、以问促思”的作用;突出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还应有适当应用与练习,起到检测反馈和培养学生能力等作用。

(2)学案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提出学习目标、划定学习范围、给出自主学习问题,确定互动探究的主题和材料,设计基础性练习,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整理归纳、反思质疑。

1提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提出要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可达成性和可检测性。学习目标设置的数量以2—3个为宜,不能过多,注意三维目标有机融合。学习目标也可隐性呈现,即不在学案中给出,在教案中明确。

2设计自主学习问题:问题设计是学案的核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抓手,要体现导读、导思的功能。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层次性,要能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逐步深入。问题设计要注意:问题要能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引发学生思维;问题宜少而精;问题的呈现尽量少用填空,避免学生照搬课本,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

3确定互动探究的主题:互动探究的主题可根据学习目标在学案中预设,也可在交流展示中生成。注意提供或生成的主题一定要有探究和交流的价值。

4设计基础练习:练习题要题型多样,题量适中;要扣住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易混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能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难度要适中,可设置部分选做题。通过自主学习,力争达到70%的学生能顺利完成70%的习题。

5引导整理归纳知识:学案要引导学生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和关联点要尽可能由学生自主完成,指导学生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尽量体现与其他章节知识间的联系。可设计一个稍具综合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来进行归纳整理。一章(或一个单元)的知识学完后,在复习课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结合典型例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独立思考,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立体的知识网络。

6引导反思质疑:引导学生反思自主学习和课堂学习中的收获与困惑,及时总结、巩固,解决学习困惑。

(3)“学案”的编写原则:1创造性原则:教师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2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学,自主学。3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师生共同参与。4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5层次性原则:以本为本,适度拓展,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4)“学案”基本格式:

课题时间

学习目标

导学

1学生自已预习,要求要掌握的基础知识。2课堂研讨的问题。3延伸拓展的问题。4达标检测的习题。

2.“学案”的备课模式

“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1)集体备课。备课组长提前一周召集年级成员就一周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了解学生情况,疏通教材,从纵横两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2)轮流主备。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将内容进行分工,以学习指导为基础,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学案”初稿,并交给备课组长审查修改;备课组长将一周的“学案”草稿交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

(3)预习。将“学案”发至学生,指导预习。(课堂5-10分钟对学案内容进行提示、指导)

(4)课后备课。师生共用“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学生在“学案”后将本课内容系统归纳梳理,以便记忆,还可以写一下课堂心得等。

4.“学案”课堂操作环节

课堂操作分为三个环节来完成:

第一步:学情调查,问题汇总。上课前教师收齐上节学案,进行批阅,汇总问题,师生做好上课准备。(视班额实际情况,可分层抽批,但不能少于本班学生的1/3)

第二步:交流展示,精心点拨,完成检查。(用时约30分钟)本环节要交流展示学案中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通过交流展示共享学习成果。可先小组交流展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展示,最大限度地扩大交流展示的面。

第三步:课堂总结,疏理反思,下发学案。(用时约10分钟)疏理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学习情况,下发下节课的学案,并提醒预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将学生的学习重心前移,强制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规范预习行为,也保证了每节课的衔接性。

三、“学案”课堂推进措施

1.制定“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细则,明确学与教的操作流程,“格式化”学案课堂模式,积极探讨能够切合校本实际的生态课堂操作技术路径。

(1)按照追求“释放学生潜能课堂”的核心理念,我们的“学案导学”课堂推行“先学后教,学案导学、自主探究、精当讲评”的教学模式,并要从校情、教情、学情出发,并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技术路径上有了突破。

(2)在学生学习方式上,全面实行以合作型学习小组为载体的能够体现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学习模式。

(3)具体课堂教学组织模式设计:“回顾已知,引入课题;自主学习,边学边导;精讲点拨,精炼提升;达标测评,当堂过关”。

(4)学案设计总体要求:在使用《伴你学》基础上灵活把握,但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堂教学规律,制定一个便于操作的基本格式:学习目标、自学指导、自学检测、质疑互动、深入训练、学习小结、目标检测等主要环节。这些主要环节呈现出“预习反馈——自学质疑——互动探究——交流展示——精讲点拨——矫正提高”的基本模块,也就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基本流程。

2.明确对师生的具体要求

(1)学生要根据“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学案”中预习题部分,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教师质疑。

(2)学生要敢于反馈和展示,小组展示是展示自主学习的初步成果(学案上的习题、问题),自主学习中生成的其他问题,教师认为重难点等;要善于质疑和释疑,不仅要问是什么即问题的答案,更要问为什么即之所以这样回答的原因;要勤于总结和反思,总结和反思本课学习的得失。

(3)教师一般不布置另外书面课外作业,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批阅学案,以便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4)教师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本的范例作用,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5)教师课堂上要求教师要以学定教、灵活使用。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

(6)教师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对于学案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7)教师使用“学案”时,切忌学生在“学案”和“课本”之间频繁转换,精力难以集中。

(8)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案”中的拓展延伸部分还需完全发挥出它的作用。切勿蜻蜓点水,点到即止,要起到拓展延伸的真正实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门河中学222000)

标签:;  ;  ;  

以“学案导学”为载体,探究门河中学课堂教学改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