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播技术的研究

任播技术的研究

论文摘要

任播通信是IPv6中三种通信方式之一,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任播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起来,目前近些年来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但RFC2373对任播的限制、IPv6过渡阶段对任播通信的制约,都使得任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缓慢。本文的目的是系统地研究整个任播体系,并针对应用层和网络层任播提出相应的方案,最后还给出了一种安全的任播组管理框架。作者全面回顾了任播的研究历史,系统深入地分析了应用层任播和网络层任播,从而总结归纳了现有任播通信方案中的缺陷以及安全威胁,并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任播通信以及组管理中的安全问题,针对任播安全提出了相应的组管理框架。在应用层任播的研究中,针对任播服务器负载波动现象提出一种随机选择算法,算法相对比较简单,但效果很明显。而在网络层任播中,结合数据网格中的副本选择算法,提出了一种最小代价的任播路由算法,给出了相应的实验验证。在任播安全管理框架的研究中,分析了现有的多种任播安全模型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安全的任播的组管理框架,在该框架中设立了一个全局的认证服务器,该服务器专门提供认证服务,任何要加入到该任播组内的主机和服务器都需要通过认证,认证采用PKI技术。此外任何用户或客户端也都可以向该认证服务器提出认证申请,以鉴别任播主机的合法性。为了保障任播服务器及其组内所有成员的通信安全,在组内相互通信时采用了IP层中的IPSec来保障通信安全。作者结合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给出了具体的实践。理论分析和实践证明这种框架是安全可靠的。

论文目录

  • 提要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理论意义及价值
  • 1.3 研究现状
  • 1.3.1 任播应用
  • 1.3.2 任播路由和通信
  • 1.3.3 任播安全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应用层任播
  • 2.1 引言
  • 2.2 应用层任播的实现方法
  • 2.2.1 中央服务器
  • 2.2.2 任播域名解析器
  • 2.2.3 TCP五次握手
  • 2.2.4 来源识别选项
  • 2.2.5 源路由选项
  • 2.3 一种随机选择算法的应用层任播模型
  • 2.3.1 任播中的负载波动
  • 2.3.2 随机选择算法
  • 2.3.3 算法实现
  • 2.3.4 实验验证
  • 2.3.5 算法改进
  • 2.4 小结
  • 第3章 网络层任播
  • 3.1 网络层任播
  • 3.2 数据网格中的副本选择与任播路由
  • 3.2.1 数据网格
  • 3.2.2 副本选择
  • 3.2.3 相似之处
  • 3.3 最小代价的任播路由算法
  • 3.3.1 影响因素
  • 3.3.2 最小代价算法
  • 3.3.3 实验验证
  • 3.4 小结
  • 第4章 任播安全
  • 4.1 任播的安全威胁
  • 4.2 任播安全解决方案
  • 4.3 基于PKI技术的服务器认证
  • 4.3.1 公钥密码体制
  • 4.3.2 公钥基础设施
  • 4.3.3 PKI具体实现
  • 4.4 分析证明
  • 4.4.1 BAN逻辑推理规则
  • 4.4.2 符号定义
  • 4.4.3 公式化与初始假设
  • 4.4.4 推理分析过程
  • 4.5 任播通信安全的实现
  • 4.5.1 网络层安全
  • 4.5.2 传输层安全
  • 4.5.3 应用层安全
  • 4.6 小结
  • 第5章 安全的任播组管理
  • 5.1 任播组管理
  • 5.2 安全的任播组管理
  • 5.2.1 任播组管理的特点
  • 5.2.2 任播组控制中心AGCC
  • 5.2.3 任播成员的退出
  • 5.2.4 其他处理
  • 5.2.5 性能分析
  • 5.3 一种安全的任播组管理框架
  • 5.3.1 组的认证管理
  • 5.3.2 组内成员的加入、认证和退出
  • 5.4 小结
  • 第6章 实验模拟
  • 6.1 网络模拟
  • 6.2 NS-2 模拟器
  • 6.2.1 NS-2 的概述
  • 6.2.2 NS-2 的结构
  • 6.2.3 NS-2 的功能模块
  • 6.2.4 NS-2 网络模拟的过程
  • 6.2.5 NS-2 分析工具
  • 6.2.6 NS-2 模拟实例
  • 6.3 NS-2 中任播通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6.3.1 路由模块的实现
  • 6.3.2 节点的实现
  • 6.3.3 Simulator类的扩展
  • 6.3.4 Anycast类的实现
  • 6.3.5 AnycastCompute类的实现
  • 6.4 实验结果
  • 6.5 小结
  • 第7章 结论
  • 7.1 结论
  • 7.2 未来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附录-缩写词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现状及网络体系结构涵义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18)
    • [2].4G与5G网络体系结构的比较分析[J]. 广东通信技术 2019(11)
    • [3].面向云计算的大数据网络体系结构下数据传输机制[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20(05)
    • [4].对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初步认识[J]. 课程教育研究 2013(12)
    • [5].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J]. 科技传播 2012(12)
    • [6].面向服务的融合网络体系结构研究综述[J].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 2011(05)
    • [7].数字化校园网络体系结构研究[J]. 中国防伪报道 2009(05)
    • [8].浅议网络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3(11)
    • [9].架空在“云”端的网络体系结构[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4(03)
    • [10].基于网格环境的网络体系结构研究[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
    • [1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教学体系研究[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11)
    • [12].播存网络体系结构普适模型及实现模式[J]. 电子学报 2015(05)
    • [13].4G网络体系结构向5G网络演进分析[J]. 电信快报 2020(01)
    • [14].六层网络体系结构的分析与研究[J].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9(03)
    • [15].P4P:一种轻量级的网络体系结构[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22)
    • [16].CPS网络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0(S2)
    • [17].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现状及网络体系结构涵义分析[J]. 电子制作 2016(16)
    • [18].未来网络体系结构及安全设计综述[J]. 信息安全研究 2015(01)
    • [19].“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教学探讨[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9(08)
    • [20].IPv6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改造思考[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22)
    • [2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分析和思考[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4(06)
    • [2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现状及网络体系结构涵义分析[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17(09)
    • [23].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J]. 新课程(上) 2014(03)
    • [24].《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专辑征文通知[J]. 通信学报 2010(01)
    • [25].面向云计算的数据中心网络体系结构设计分析[J]. 通讯世界 2020(04)
    • [26].专题导读[J]. 电信科学 2013(08)
    • [27].基于NFC与移动互联网的可信网络体系结构[J]. 长春大学学报 2017(08)
    • [28].浅谈如何构建现有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结构[J]. 山西电子技术 2017(05)
    • [29].一种移动容迟网络体系结构及其应用[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2(03)
    • [30].《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专辑征文通知[J]. 通信学报 2010(02)

    标签:;  ;  ;  ;  ;  ;  

    任播技术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