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栓塞治疗前后MSCT表现对比研究

肺动脉栓塞治疗前后MSCT表现对比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对肺栓塞患者治疗前后MSCT表现的对比观察,找到肺栓塞治疗前后MSCT表现的变化规律,探讨治疗对肺栓塞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的影响情况。对象与方法收集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间100例行MSCT检查并经临床证实为肺动脉栓塞的病例。其中60例治疗后CT复查2次以上的病例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得到的图像由一名主治医师和一名研究生独立阅片,观察内容包括肺动脉的显示程度、PE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栓子的位置,并记录观察数据。在必要时行相关图像后处理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辨别肺动脉栓塞的位置。利用图像放大技术、CT调窗技术增加栓塞血管的检出。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PE患者治疗前后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对患者的伴随疾病、临床症状、体症进行率及构成比的比较。结果60例患者治疗前,检出栓塞支数共557支。其中完全闭塞型充盈缺损206支,中心型充盈缺损252支,锐角附壁型充盈缺损45支,钝角附壁型充盈缺损29支,管腔突然狭窄25支。治疗后检出栓塞血管支数总共341支。完全闭塞型充盈缺损125支,中心型充盈缺损142支,锐角附壁型充盈缺损18支,钝角附壁型充盈缺损38支,管腔突然狭窄12支。治疗前后CT直接征象进行x2检验,治疗前后肺栓塞的直接征象总体上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对每两组进行x2检验,完全闭塞型组与蜂窝型组、中心型组、锐角附壁型组、管腔突然狭窄型组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应P值为0.861,0.632,0.164,0.525>0.05)。中心型组与锐角附壁型、管腔突然狭窄型、蜂窝征组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48,0.661,0.754>0.05)。中心型与钝角附壁型在治疗前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0.01)。锐角附壁型分别与管腔突然狭窄型和蜂窝征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84,0.679>0.05)。锐角附壁型与钝角附壁型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0.01)。钝角附壁型与管腔突然狭窄型组治疗前后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8<0.05)。钝角附壁型与蜂窝征治疗前和后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241>0.05)。管腔突然狭窄型与蜂窝征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3>0.05)。对治疗前后的CT间接征象进行x2检验,肺栓塞MSCT间接征象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5)。对治疗前后各叶、段栓子分布情况进行x2检验,肺栓塞的发生部位在治疗效果上无统计学意义。对60例PE从影像学上进行急慢性分组,治疗前急性PE共36例,栓塞血管共303支;慢性PE有10例,栓塞血管共94支;急性+慢性PE有10例,栓塞169支。对治疗前后栓塞血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急性PE组与慢性PE组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5)。急性PE组与急性+慢性PE组和慢性PE组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P=0.073,0.184>0.05)。60例PE中大面积PE共34例,栓塞血管433支;非大面积PE共26例,共栓塞133支。治疗前后大面积PE与非大面积PE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6>0.05)。结论MSCT在诊断PE及估计栓子的栓塞时间上有重要价值。中心型、锐角附壁型高度提示栓子处于急性期;钝角附壁型提示栓子处于慢性期;完全附壁型归为慢性期是不准确的,管腔突然狭窄型积极治疗是有效的。肺部的间接征象不能判断PE栓塞严重程度。急性PE组治疗效果优于慢性PE。栓塞的部位与面积在治疗效果上意义不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论文正文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1
  • 综述2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及待刊文章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肺动脉栓塞治疗前后MSCT表现对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