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三岔河镇天宝寺学校655699
摘要:音乐是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通过音乐陶冶情操、调节情绪,同时音乐课也已经纳入到了小学生的学习课程之一。但是由于音乐课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导致学校对音乐课的教学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也使得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消极应付的心理。而他们的这种教学态度自然无法勾起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音乐课的教学效果也便大打折扣。那么我们如何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呢?本文就此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培养
音乐是一门艺术,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通过音乐陶冶情操、调节情绪,还可以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然而现在的小学音乐课教学现状却令人堪忧,尤其是乡镇小学,虽然设有音乐课,但是由于音乐课的地位不像其他文化课那般重要,导致学校对音乐课的教学不够重视,有些学校的音乐课甚至是形同虚设,不是被其他文化课占用,就是改为了自由活动课。在这样的教学现状之下,自然无法激起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那么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该如何改变这种尴尬的音乐课教学现状,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从而真正发挥出音乐课应有的作用与效果呢?笔者在教学工作中总结了几点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方法,现分享如下:
一、做好课程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使一节音乐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做好课程导入尤为重要。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进行精心备课,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准备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为学生讲一个短小生动的故事,或是进行一个有趣的小游戏、播放一段轻松欢快的音乐等等,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之后再进行相关教学就会显得容易得多。同时要注意导入内容需要与教学内容有一定关联,另外它只是作为引入正题的一个手段,不可占用过长时间,以免影响到正常的教学进度。
二、创设优美生动的教学情境,滋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课应该是充满美感的课程,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一味地按照教学内容进行单一、枯燥的教学,不注重对教学方法的钻研,使得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无法体会到音乐的奇妙之处。为了使学生从内心滋生出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真真切切地体会到音乐的美感,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必不可少。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针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从而将学生们吸引到充满音乐美的课堂学习中来。如在教学《赶花会》时,如果单纯地让学生听音乐,他们无法真正感受到音乐中所描述的热闹场面。为了让学生们对音乐的体会更加深刻,我一边播放音乐一边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百花盛开、人们载歌载舞的盛况。这样,学生们听着欢快的音乐,看着生动活泼的画面,自然而然就进入到了赶花会的情境当中,有了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三、创造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
音乐课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音乐课堂可以有更加活泼欢快的呈现方式。针对小学生爱玩爱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音乐教师可以改变一下自己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课堂上说起来、唱起来、跳起来。当然,这并不是说音乐课堂就是要打乱教学秩序,而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根据教学内容有序地释放自己的天性,让他们可以跟着欢快的节奏自由地歌唱、欢快地起舞。这种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掌控能力,要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教学节奏走,而不能毫无组织纪律性地随意发挥。
四、打造教师的人格魅力,用爱心与耐心感染学生
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只有具有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才能不断对学生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人格和道德修养,做学生行为上学习的楷模。同时要注重改变自己高高在上的姿态,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赞赏的语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使学生“爱屋及乌”,产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科学有效的评价是促进学生不断进步的动力。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音乐教师应对学生采取鼓励、赞扬的评价形式,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就满与满足感,从而树立起学好音乐的信心,对音乐学习充满兴趣。同时,这种鼓励性的评价机制不单单限于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课外兴趣小组,从而使自己的兴趣得到更好的发展。
六、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
为了使学生的音乐兴趣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针对小学生表现欲强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在班级内或是学校范围内组织一些歌唱比赛、舞蹈比赛等,让那些有表现欲望、有音乐才华、乐感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这些活动中充分地展示自己;同时不论学生的表现好坏,教师都应对他们的这种积极参与进行表扬、鼓励,从而使学生的音乐兴趣得到保护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明弟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J].学周刊,2017,11,(11),215-216。
[2]陆晓玲浅谈激发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方法[J].基础教育研究,2014,27,(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