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物化论文-洪楼

概念物化论文-洪楼

导读:本文包含了概念物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霍耐特,物化,承认,遗忘

概念物化论文文献综述

洪楼[1](2019)在《物化与承认:论霍耐特对物化概念的新诠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物化》一书中,霍耐特意图在承认理论基础之上重新诠释物化概念。他首先论证了承认在个体发生学以及范畴演绎层面上相对于纯粹中立的认知性立场的优先性,并且指出物化是对先在承认的遗忘。由此,霍耐特进一步详细论述了物化的叁个维度,即主体间的物化、自然的物化以及自我物化,但他认为叁者之间并无概念上必然的统一性,而是各自有其相对独立的含义与社会缘由。通过对卢卡奇物化概念的再现实化工作,霍耐特意图在当代批判理论的语境中提供一种更为熟巧与合理的关于物化的解释框架,但他没有就如何克服物化这一社会病症给出清晰的阐述。(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张义修[2](2019)在《马克思主义“物化”批判逻辑的再发现——基于对马克思、卢卡奇与法兰克福学派的概念史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用"事物化(Versachlichung)"与"物化(Verdinglichung)"这两个概念,共同勾勒出资本主义拜物教的逻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将自身转化为"事物",而后颠倒地表现为外在之"物",这也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物化批判的源头。卢卡奇沿袭了这一逻辑,不仅批判"物化"现象及其意识,而且批判韦伯、齐美尔等人所分析的现代性的"事物化"进程。在其启发之下,霍克海默、阿多诺强调"事物化"的客观性,却否定了卢卡奇从"物化"中寻求解放的可能,阿多诺更揭示了物化批判的同一性本质,宣告物化批判的无根性和无效性。广松涉、霍耐特凭借"物象化论"和"承认理论"的原创建构,推动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物化思想的讨论走向当代。(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郑端[3](2018)在《从概念到命名——论拉克劳对辩证法及物化理论的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拉克劳和墨菲开启的后马克思主义接受了后现代主义和哲学的语言学转向,拒斥了黑格尔辩证法,从而和传统马克思主义分道扬镳。拉克劳首先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无法吸纳对抗性和异质性的批判,以及对卢卡奇物化理论在精神分析、语言学和政治叁个层面的批判,完成了从概念到命名的范式转换。最终在"特殊性代表不可能达到的普遍性"的霸权理论中为情感留下了空间,开启了新的革命主体出场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宁夏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康雅倩[4](2017)在《马克思的异化、物化、对象化概念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异化、物化、对象化叁个概念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象化是主体本质外化的过程,物化是掩盖资本主义剥削的社会关系,异化是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本质力量创造的背离,叁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物化和异化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对象化过程,对象化的物化具有积极意义,异化的物化具有消极意义。对象化是永恒范式,异化和物化是历史的产物。(本文来源于《延边党校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陆寓丰[5](2016)在《青年卢卡奇物化概念的历史必然与逻辑错位》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借助物化概念,开启了对马克思主义主体向度解读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新路径。然而,在黑格尔的逻辑张力与马克思·韦伯的隐性支援背景下,青年卢卡奇对马克思物化概念的解读,无法使其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解放路径,反而使其试图重新唤起无产阶级意识的努力,成为一种乌托邦式的镜花水月。(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期刊2016年09期)

高雪[6](2015)在《卢卡奇的物化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物化"是《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核心概念,自提出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引来诸多争议,也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新的理论武器。文章从卢卡奇"物化"概念的理论来源出发,梳理其形成的逻辑思路,分析物化理论的思想旨趣和深刻内涵,试图领会卢卡奇对"物化"概念的批判,以此挖掘其带来的现实价值。(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黄硕[7](2015)在《试析陆游诗中“肉身”概念的拟物化修辞》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陆游平生诗作,不难发现,其中多有"身如""身似"之语。这种频繁提及"肉身"概念并对其进行拟物化修辞的手法,有其深刻的思想和社会文化根源。总体来看,这种拟物化修辞手法虽繁杂但成就不高,但它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诗人的人生观和心态,其背后有着广泛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折射出一个立功心切而又无由施展的传统文人在动荡时局下的典型心态,因此具有不可忽视的思想价值。而从另一方面来看,或许正是由于其身世的坎坷,才能将这股磊落郁塞之气倾注于诗,从而造就了作为伟大诗人的陆游。(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旬)》期刊2015年10期)

张虎[8](2015)在《卢卡奇的“物化”与广松涉的“物象化”概念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卢卡奇的物化与广松涉的物象化理论都是立足于一个特殊的角度对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所做的重新解读。但是两者所体现的哲学范式根本有别,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仍基于近代哲学主-客二元对立的实体主义旧范式,而广松涉的物象化理论则是以现代哲学关系主义存在论的范式为出发点的。认真分析二者的差异,对深入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现状,对从新的视域解读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帮助。(本文来源于《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庄园[9](2015)在《基于产品创新的设计概念物化方法及其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进步,消费者对产品的多样性与创新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产品创新设计是关乎制造企业兴衰存亡的工作内容之一。针对产品创新的设计概念是企业根据市场现状提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产品发展方向,设计概念的物化,是产品从抽象概念发展为具体有形产品的过程。本研究是探讨企业从产品的设计概念角度出发,如何运用发散性思维寻找更多符合企业市场发展战略的产品的方法。从探讨设计概念的基本定义着手,阐述设计概念在产品创新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国内外专家学者在该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归纳出影响产品设计概念形成的主要因素。研究产品设计概念物化的方法,首先从现有产品出发,进行案例分析,逆向寻找这些产品的创新突破点,归纳出影响这些产品形成的因素和思考过程;再以设计概念为出发点,正向探索产品创新的组成因素及思维模型。以这两种思维模式为基础,辅以多种思维发散手段,如头脑风暴法、绘制思维导图进行关键词发散、制作意象板,建立设计概念物化方法的基本框架。最后,根据设计概念的物化方法,以参加第六届中国汽车造型设计大赛为设计实践,通过对行业设计现状的调研、设计任务书的解读,深刻理解和挖掘本次大赛的主题的内在设计概念,再以该主题为原点进行思维发散,探索视觉语言与产品设计概念的关联,探讨符合主题的创新设计方案。(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5-07-01)

孙亮[10](2015)在《重审《资本论》中的“正义”概念——基于“事物化”与“物化”界划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对《资本论》德文版中正义概念的词频考证可知,马克思在否定的意义上论及正义所使用的是"Gerechtigkeit"等。而在使用"Gerecht"等词表述正义时,着意强调与特定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便是"正义",这是有原则限度的肯定。这一"矛盾"需通过"事物化"(Versachlichung)与"物化"(Verdinglichung)的界划来深入理解。在马克思看来,正义只能在事物化限度内来谈论,但是事物化在瓦解之后,正义便失去了谈论的根基。现在谈论正义是因为作为正义的条件即事物化在当下依然具备历史给予的暂时正当性。物化所造成"正义拜物教"一旦嵌入到事物化中就不攻自破,事物化正是界划马克思与自由主义正义概念的标志。(本文来源于《学术月刊》期刊2015年03期)

概念物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马克思用"事物化(Versachlichung)"与"物化(Verdinglichung)"这两个概念,共同勾勒出资本主义拜物教的逻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将自身转化为"事物",而后颠倒地表现为外在之"物",这也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物化批判的源头。卢卡奇沿袭了这一逻辑,不仅批判"物化"现象及其意识,而且批判韦伯、齐美尔等人所分析的现代性的"事物化"进程。在其启发之下,霍克海默、阿多诺强调"事物化"的客观性,却否定了卢卡奇从"物化"中寻求解放的可能,阿多诺更揭示了物化批判的同一性本质,宣告物化批判的无根性和无效性。广松涉、霍耐特凭借"物象化论"和"承认理论"的原创建构,推动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物化思想的讨论走向当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概念物化论文参考文献

[1].洪楼.物化与承认:论霍耐特对物化概念的新诠释[J].山东社会科学.2019

[2].张义修.马克思主义“物化”批判逻辑的再发现——基于对马克思、卢卡奇与法兰克福学派的概念史考察[J].社会科学研究.2019

[3].郑端.从概念到命名——论拉克劳对辩证法及物化理论的批判[J].宁夏社会科学.2018

[4].康雅倩.马克思的异化、物化、对象化概念辨析[J].延边党校学报.2017

[5].陆寓丰.青年卢卡奇物化概念的历史必然与逻辑错位[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

[6].高雪.卢卡奇的物化概念[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

[7].黄硕.试析陆游诗中“肉身”概念的拟物化修辞[J].美与时代(下旬).2015

[8].张虎.卢卡奇的“物化”与广松涉的“物象化”概念辨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5

[9].庄园.基于产品创新的设计概念物化方法及其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江苏大学.2015

[10].孙亮.重审《资本论》中的“正义”概念——基于“事物化”与“物化”界划的视角[J].学术月刊.2015

标签:;  ;  ;  ;  

概念物化论文-洪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