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早产是导致围生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导致婴幼儿发生诸如生长发育迟缓、视力损害、听力障碍、慢性肺部疾病、脑瘫以及运动功能受限等并发症和后遗症的重要因素,以及可能与成年后的高血压、冠心病、Ⅱ型糖尿病等密切相关,并由此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产生长远影响,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近二十年来世界各国采用了各种预防不良妊娠结局的措施,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一些国家早产的发生率没有下降反而有上升趋势。早产的发生率随地域、种族和国家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有数据显示早产占分娩总数的5%-15%,美国和加拿大近年早产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我国的早产发生率尚缺乏全国统一研究资料,估计约为10%左右。因此,深入探究早产的病因,降低早产发生率仍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早产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也开展了一系列有关早产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但是多数研究集中在一个或几个因素上,如临床因素、营养、心理和社会经济等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环境因素的复杂性,人们应该在更大的范围内探讨环境危险因素对早产的影响。除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外,遗传因素也可能是早产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早产在黑种人中有显著的家庭聚集性;有早产史的母亲再次分娩早产儿的概率增大,这提示早产的发生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有关早产的遗传因素的研究较少;有关环境因素和遗传易感性交互作用对早产的影响研究则更少。本研究从多因素的角度出发,研究早产的环境危险因素(突出了目前生活环境暴露情况)和代谢酶基因遗传易感性,同时探讨环境化学污染物内暴露量与早产的关系。为预防和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对降低婴儿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目的1、探讨早产的环境危险因素;2、探讨环境化学污染物的生物内暴露量与早产的关系;3、探讨新生儿及其母亲的毒物代谢酶基因的多态性对早产的影响,筛选早产的遗传危险因素,同时了解在早产发生中基因与基因、环境与基因的交互作用。研究方法1、应用流行病学的方法研究早产的环境危险因素采用1: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太原市现患早产病例和对照进行环境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利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坏境危险因素。2、应用分析化学的方法检测生物样品中的化学污染物的含量采用酶水解—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病例和对照组母亲尿样中1-OH-Py的含量;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尿肌酐;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病例和对照组母亲静脉血和新生儿脐带血中重金属Pb及微量元素的含量。3、应用分子流行病学的方法研究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应用多重PCR法检测母亲和新生儿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采用限制性内切酶PCR(RFLP-PCR)技术检测CYP1A1基因MspI位点多态性和CYP2E1基因Rsa I位点多态性。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因多态性,筛选遗传危险因素。研究结果第一部分早产的环境危险因素1:2病例对照研究1、单因素的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1.1新生儿父母亲一般情况:早产的可能环境危险因素:母亲职业为农民(OR=4.176,95%CI 1.920-9.082)或母亲职业为无业者(OR=1.447,95%CI 1.006-2.081)以及父亲的职业为农民(OR=10.851,95%CI3.674-32.058),父亲身高低(OR=1.137,95%CI1.016-1.708),母亲孕期体重增加少(OR=1.771,95%CI 1.282-2.445)。母亲及父亲文化程度高是早产的保护因素,OR分别为0.731(95%CI0.621-0.860),0.692(95%CI 0.591-0.811)。而母亲身高、体重、体质指数及父亲体重和体质指数均与早产未见关联。1.2家庭经济收入高是早产的保护因素(OR=0.750,95%CI 0.649-0.867);产前检查次数少是早产的危险因素(OR=3.362,95%CI 2.238-5.051)。1.3新生儿母亲孕期生活居住环境暴露与早产结果显示早产的危险因素有:常驻地在农村和工矿区发生早产的危险较大,OR值分别为2.447(95%CI 1.587-3.773)和4.368(95%CI 1.166-16.365);做饭时油烟多(OR=1.656,95%CI 1.275-2.150);家中使用烟煤燃料(OR=3.447,95%CI 1.956-6.074);家中使用燃煤取暖(OR=2.664,95%CI 1.764-4.022)家中使用井水或简易自来水(OR=1.608,95%CI 1.173-2.205);怀孕期间装修(OR=2.213,95%CI 1.035-4.734)。使用排油烟设备是早产的保护因素(OR=0.519,95%CI 0.364-0.740)。生活中接触微波炉和电磁炉,以及使用手机、孕期饲养宠物和孕期染烫发等未见与早产有关联(P>0.05)。1.4新生儿父母亲吸烟饮酒情况:早产的可能危险因素有:母亲孕期被动吸烟(OR=1.237,95%CI 1.030-1.485),父亲吸烟(OR=1.170,95%CI 1.016-1.135);1.5新生儿母亲孕期营养与饮食习惯与早产的关系:孕期经常食用肉类食物(OR=0.729,95%CI 0.561-0.949)、孕前和孕期服用叶酸制剂(OR=0.681,95%CI0.521-0.892)是早产的保护因素;而孕期补充其他维生素以及经常食用蔬菜水果、蛋奶等未见与早产有关联。1.6新生儿母亲其他情况:孕期胎教(OR=0.667,95%CI 0.499-0.891)是早产的保护因素,孕期心理因素和家族出生史等仍待进一步的探讨。2、多因素的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在控制了其他混杂因素后,家庭使用非清洁燃料(OR=2.083,95%CI1.126-3.855)、产前检查次数少(OR=2.581,95%CI 1.710-3.897)可能是早产的主要危险因素;家庭经济收入高(OR=0.831,95%CI 0.701-0.986)和母亲无早产史(OR=0.107,95%CI 0.013-0.911)是早产的保护因素。第二部分环境化学污染物的生物内暴露量与早产的关系1、新生儿母亲尿样1-OH-Py的含量与早产的关系早产组母亲尿样的1-OH-Py含量(中位数)为1.0521μmol/mol肌酐,对照组产妇尿样的1-OH-Py含量(中位数)为0.7792μmol/mol肌酐;配对病例和对照组母亲尿样1-OH-Py含量的值经对数转换后,然后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t=1.982,P=0.051,按照a=0.05的水平,两组1-OH-Py含量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还不能下结论,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2、病例和对照组母亲静脉血中元素的含量病例与对照组母亲静脉血铅含量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Z=-0.144,P=0.886);病例与对照组母亲静脉血铬含量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血铬含量高于病例组(Z=-2.462,P=0.014);病例与对照组母亲静脉血铜含量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Z=-2.247,P=0.025),对照组母亲血铜含量高于病例组。3、病例和对照组新生儿脐带血元素含量病例与对照组新生儿脐带血铅含量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Z=-0.309,P=0.757);病例与对照组新生儿脐带血血铬含量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Z=-1.634,P=0.102);病例与对照组新生儿脐带血铜含量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Z=-2.993,P=0.003),对照组新生儿脐带血铜含量高于病例组。第三部分母亲与新生儿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早产的关系1、母亲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早产关系的单因素条件Logistic分析GSTT1缺失基因型与早产有关,携带GSTT1缺失基因型的个体发生早产的危险性大,OR=1.704(95%CI为1.059-2.740);CYP1A1突变基因型与早产有关,携带CYP1A1突变基因型(突变杂合和突变纯合)的个体发生早产的危险性大,OR值分别为2.259(95%CI 1.229-4.152),2.384(95%CI 1.083-5.250):GSTM1和CYP2E1基因Rsa I位点多态性与早产未见关联(P>0.05)。2、母亲GSTM1、GSTT1、CYP2E1和CYP1A1的不同基因型联合作用GSTM1和CYP1A1联合基因型与早产有关联(P<0.05),同时携带GSTM1非缺失型和CYP1A1杂合突变基因型的个体较同时携带GSTM1非缺失型和CYP1A1野生基因型的个体发生早产的危险性增加。GSTT1和CYP1A1联合基因型与早产有关联(P<0.05),同时携带GSTT1非缺失型和CYP1A1突变基因型以及同时携带GSTT1缺失型和CYP1A1野生型或突变型基因的个体,较同时携带GSTT1非缺失型和CYP1A1野生型基因的个体发生早产的危险性显著增加。3、母亲不同基因多态性的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控制了其他混杂因素的影响,GSTT1和CYP1A1基因多态性与早产的发生有关联(P<0.05),其OR值分别为1.700(95%CI 1.042-2.772)、2.250(95%CI1.215-4.169)和2.391(95%CI 1.066-5.367)。4、新生儿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早产关系的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GSTT1基因与早产有关联(P<0.05),携带GSTT1缺失基因型的个体发生早产的危险性大,OR=1.818(95%CI 1.081-3.059);CYP1A1突变基因型与早产可能有关联(P=0.0658),按a=0.05水平,有待进一步研究;GSTM1和CYP2E1基因多态性与早产未见关联(P>0.05)。5、新生儿GSTM1、GSTT1、CYP2E1和CYP1A1的不同基因型联合作用与早产关系新生儿GSTM1和CYP1A1联合基因型与早产有关联(P<0.05),携带GSTM1非缺失型和CYP1A1突变基因型以及同时携带GSTM1缺失型和CYP1A1杂合基因型的个体较同时携带GSTM1缺失型和CYP1A1野生型的个体发生早产的危险性显著增加。GSTT1和CYP1A1联合基因型与早产有关联(P<0.05),同时携带GSTT1缺失型和CYP1A1突变基因型的个体,较同时携带GSTT1非缺失型和CYP1A1野生基因型的个体发生早产的危险性显著增加。6、新生儿不同基因的多态性的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控制了其他混杂因素的影响,新生儿GSTT1基因多态性与早产的发生有关联(P<0.05),其OR值分别为1.755(95%CI 1.040-2.962);新生儿CYP1A1突变纯合基因型与早产可能有关联(P=0.0566),按a=0.05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7、环境危险因素和母亲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早产关系的多因素分析在控制了其他混杂因素的影响,与发生早产有关的环境危险因素为家用燃料(OR=4.758,95%CI 1.859-2.178),是否使用排油烟设备(OR=0.368,95%CI0.147-0.920);与发生早产有关的遗传因素为CYP1A1基因,其中携带CYP1A1突变杂合基因型个体较携带CYP1A1野生纯合基因型个体发生早产的危险性大,其OR值为2.433,95%CI为1.170-5.058。8、环境危险因素与母亲代谢酶基因的交互作用对早产的影响家用燃料与母亲CYP1A1基因多态性存在交互作用,在家中使用非清洁燃料,且母亲携带CYP1A1 MspI一个或两个突变等位基因,即突变杂合或突变纯合基因型时,能够增加发生早产的危险性(携带突变杂合基因型:OR=14.467,95%CI为3.618-57.852;携带突变纯合基因型:OR=26.708,95%CI为2.804-254.430)。进一步应用相乘模型做两因素的交互作用检验,发现两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研究结论1、与早产有关的主要环境危险因素:在控制了其他混杂因素的影响,家庭使用非清洁燃料、产前检查次数少可能是早产的主要危险因素;家庭经济收入高和母亲无早产史是早产的保护因素。2、母亲及父亲职业与文化程度、烹调油烟,使用抽油烟设备、家庭取暖方式、孕期装修、被动吸烟、父亲吸烟、孕前期是否服用叶酸制剂、孕期是否进行胎教、孕期经常食用肉类食物、孕期体重增加少等可能与早产有关。3、早产组母亲尿中1-羟基芘含量稍高于对照组,虽然按a=0.05水平,在统计学上暂不能下定论,但是太原产妇尿中1-羟基芘含量偏高,这说明太原市产妇暴露较高的多环芳烃;这可能与太原市一直以来空气污染严重有关系,提示关注空气污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4、母亲静脉血铅含量和新生儿脐带血铅含量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均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但是总体血铅含量偏高,可能与环境铅污染有关。另外,母亲和新生儿病例组血铜含量低于对照组,这提示关注孕产妇微量元素缺乏,可能对于预防不良妊娠结局有意义。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的深入。5、在控制了其他的混杂因素影响,母亲以及新生儿的GSTT1不同基因型与早产的发生有关联;携带GSTT1缺失基因型的个体较携带非缺失基因型的个体发生早产危险性增加;母亲CYP1A1 MspI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早产的发生有关联,携带CYP1A1一个或两个突变(突变杂合和突变纯合)基因型的个体较携带野生纯合基因型的个体,发生早产的危险性增加。这提示我们关注孕产妇的个体差异,预防早产的发生。6、母亲GSTT1和CYP1A1联合基因型与早产有关联;新生儿GSTT1和CYP1A1联合基因型与早产也有关联。同时携带GSTT1缺失型和CYP1A1突变基因型的个体较同时携带GSTT1非缺失型和CYP1A1野生基因型的个体,发生早产的危险性显著增加;他们的联合基因型有增加早产的危险性作用。7、在控制其他环境与基因混杂因素后,发现家庭使用燃煤燃料是早产的危险因素,使用排油烟设备是早产的保护因素;母亲携带CYP1A1 MspI突变杂合基因型是早产的危险因素。8、环境与基因之间对早产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家中使用非清洁燃料与母亲携带CYP1A1 MspI一个或两个突变基因型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它们的联合作用增加了发生早产的危险性。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早产论文; 环境危险因素论文; 遗传因素论文; 基因多态性论文; 病例对照研究论文; 谷胱苷肽硫转移酶基因论文; 细胞色素基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