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5年沽源县耕地面积变化驱动力分析与土地持续利用研究

近15年沽源县耕地面积变化驱动力分析与土地持续利用研究

论文摘要

驱动力研究是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LUCC)研究的基本目标之一,其目的在于揭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的原因、机制和过程。在驱动因子—覆被变化—环境影响的研究模式中,首先要进行驱动力的研究,它的研究深度决定了对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原因的理解水平。目前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驱动力的研究中,大中尺度往往采用模型的方法研究,而在小尺度常采用参与式调查的方法。能适用于多个尺度的方法还不多见。目前人们认识到不同尺度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表现形式和内在机理可能是不同的,存在着尺度的复杂性。通过考察典型区域内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情况,同时找出区域内可能导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因素,建立这些因素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因果模型。在因果模型中探讨驱动力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影响机理。同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当地的土地可持续利用,为当地发展服务。沽源县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中段,是我国北方典型生态脆弱地区,也是环境演变的敏感地带,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情况复杂。农牧交错带的耕地变化研究不仅关系到当地脆弱生态系统的调控和改善,而且对理解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机理有较大意义,其中耕地变化驱动力研究正是深入探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机制的基础。沽源县位于京津地区的上风上水区,对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有很大影响。以该县作为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典型地区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可为当地土地可持续利用和京津风沙源治理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本文采用了多元线性回归和路径分析两种方法对沽源县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进行研究。这两种方法的结论不尽相同,从定性的角度看,人口增加、税费负担的加重都使得耕地面积增加,经济收入的增加都使得耕地面积减少;不同在于,多元线性模型得到的结果表明,单位能耗提高使得耕地面积减少,而在路径分析中单位能耗提高使得耕地面积增加。我们认为路径分析的结果更可靠些。从定量角度看,在多元线性模型中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的经济因素,在路径分析中对耕地面积变化影响较大,参考已有研究成果和当地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经济因素的影响的确是比较大的。在多元线性模型中经济因素不显著,可能是因为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干扰了经济因素的表现;而在路径分析中,得到的是各因素对耕地面积变化直接的影响,这样就突现了经济因素的作用,从而也体现了路径分析方法的优势。结合上面驱动力分析的结果、实地考察以及已有文献资料,笔者对沽源县土地进行分区,共分成四个区域:南部坝缘山地林牧区;西部波状高原牧业区;中北部波状高原农牧旅游区;县城周边波状高原多种经营区。值得一提的是,本文的区域划分是根据相似度的计算得出的,与聚类方法有一定区别。在区域划分的基础上,我们给出了各个区土地持续利用的发展方向。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综述
  • 1.1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进展
  • 1.2 驱动力研究进展
  • 第二章 研究框架
  • 2.1 研究目标
  • 2.1.1 探讨耕地面积变化驱动力的机理
  • 2.1.2 作为耕地面积变化的典型区域研究
  • 2.1.3 为当地土地可持续利用服务
  • 2.2 研究内容
  • 2.2.1 驱动力模型
  • 2.2.2 土地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 2.3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 3.1 研究区简介
  • 3.2 研究区耕地面积变化情况
  • 3.3 研究资料获取
  • 第四章 耕地面积变化驱动力分析
  • 4.1 驱动因子的定性分析
  • 4.1.1 自然因素
  • 4.1.2 人口因素
  • 4.1.3 经济因素
  • 4.1.4 政策因素
  • 4.1.5 技术因素
  • 4.2 基于多元线性模型的驱动力分析
  • 4.2.1 多元线性模型的建立
  • 4.2.2 数据的预处理
  • 4.2.3 多元线性模型的计算与检验
  • 4.2.4 误差项正态分布的检验
  • 4.2.5 结论
  • 4.3 驱动力的路径分析
  • 4.3.1 路径分析中的基本概念
  • 4.3.2 路径分析的基本假设
  • 4.3.3 路径分析的检验
  • 4.3.4 驱动力的路径分析计算
  • 4.3.5 结论
  • 第五章 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
  • 5.1 土地可持续利用综述
  • 5.2 沽源县土地持续利用分区
  • 5.2.1 分区方法
  • 5.2.2 数据说明与计算
  • 5.2.3 土地利用区域划分的命名
  • 5.3 土地持续利用分区
  • 5.3.1 南部坝缘山地林牧区
  • 5.3.2 西部波状高原牧业区
  • 5.3.3 中北部波状高原牧农旅游区
  • 5.3.4 县城周边波状高原多种经营区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驱动力研究结论
  • 6.2 土地持续利用对策的结论
  • 6.3 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 附录2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重庆市耕地面积变化与驱动因素[J]. 四川农业科技 2017(03)
    • [2].世界耕地面积变化态势及驱动因素分析——以21个国家为例[J]. 世界农业 2017(03)
    • [3].乌鲁木齐市耕地面积变化态势及驱动机制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03)
    • [4].广西右江流域耕地面积变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对比研究[J]. 经营与管理 2017(03)
    • [5].基于灰色理论的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及其决定因素的统计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33)
    • [6].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青岛市耕地面积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 [7].三亚市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J]. 吉林农业 2011(05)
    • [8].湖北省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10(04)
    • [9].近10年来我国区域耕地面积变化比较研究[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8(04)
    • [10].县域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分析——以陕西省凤县为例[J]. 陕西农业科学 2017(03)
    • [11].宝鸡市耕地面积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 [12].徐州市耕地面积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18)
    • [13].陕西省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J]. 新疆农垦经济 2010(06)
    • [14].中国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及模型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22)
    • [15].湛江市耕地面积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 2008(03)
    • [16].江苏省耕地面积变化及其驱动力动态研究[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8(02)
    • [17].川西南山区耕地面积变化及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以四川省雅安市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8(05)
    • [18].基于回归分析法的南京市耕地面积变化影响因素分析[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6(04)
    • [19].湖南省耕地面积变化预测及其驱动力研究[J]. 长沙大学学报 2012(01)
    • [20].山西省耕地面积变化与粮食安全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 2011(09)
    • [21].城市化进程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相关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 现代物业(中旬刊) 2011(10)
    • [22].河北省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 农机化研究 2010(05)
    • [23].北方农牧交错带耕地面积变化驱动力研究——以沽源县近15年为例[J]. 人文地理 2008(05)
    • [24].基于灰色关联的北京市耕地面积变化影响因素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10)
    • [25].内蒙古自治区耕地面积变化驱动力分析[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9(06)
    • [26].兰州市耕地面积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09)
    • [27].铅山县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J]. 老区建设 2013(16)
    • [28].唐山市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33)
    • [29].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J]. 安徽农业科学 2019(18)
    • [30].重庆市北碚区耕地面积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 山西农业科学 2015(03)

    标签:;  ;  ;  ;  

    近15年沽源县耕地面积变化驱动力分析与土地持续利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