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五部悲剧中的“死亡”主题研究

莎士比亚五部悲剧中的“死亡”主题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哲学命题“死亡”为切入口,对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安东尼和克利欧佩特拉》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五部悲剧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试图揭示已经成为西方文学传统的“死亡”主题,不仅是任何一部悲剧都可能涵括的,而且在莎氏悲剧中获得了最为深广的精神展开,即,“死亡”是对“生命”与“爱”的诠释,是“人性种种可能性”得以呈现的关键。全文置于“人文主义批评”视野,以弗洛伊德的“爱欲”和“死亡本能”精神分析理论为主要依据,并借鉴安·塞·布雷德利“以人物为中心的批评模式”,依次解析了这五部莎氏悲剧中与“死亡”主题相关的三个层面:(1)“生存”与“死亡”,(2)“死亡”中的“自我”消解与“爱”之建立,(3)“生命中的死亡”与“死亡中的生命”。论文具体分章如下。第一章为前言。在简略提示作为莎氏戏剧诞生背景的16世纪伊利莎白时代之后,对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悲剧”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做了概述,回顾了中西方具有代表性的数种“死亡观”,并由此引伸出弗洛伊德“爱欲”和“死亡本能”精神分析理论的出现、意义和内涵,为进一步阐述莎氏悲剧的实质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章进入“生存”与“死亡”层面问题的探讨。所涉文本为《哈姆雷特》、《李尔王》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论证了哈姆雷特关于“存在”与“死亡”的哲学思考、李尔王对人的“自然性”的认识、罗密欧与朱丽叶在父权制度的压制下迫不及待地奔赴死亡并由此带动文本的加速度发展等。这些体现在剧中人物身上迥异而深刻的“死亡”态度均使潜意识下的“死亡本能”浮现在了行为和语言层面。第三章对“爱欲”与“死亡本能”的冲突在悲剧人物身上的体现做出具体分析。论述了五部悲剧中种种情形复杂的“爱”是如何惊人地与潜伏在悲剧人物下意识中的“死亡本能”联系在一起的,有哈姆雷特因“俄狄浦斯情结”而对奥菲里亚所产生的扭曲却强烈的爱;有奥赛罗对德斯底蒙娜由爱而生痛惜、嫉妒而最终走向“执行正义”的爱;有李尔王对小女儿考地利亚超越父女之情的爱,有安东尼和克利欧佩特拉由性爱而转变、升华的精神之爱,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富有浪

论文目录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 The Influence of Elizabethan Age on Shakespeare
  • 2. A Brief Review of the Concept of Tragedy
  • 3. The Substance of Shakespearean Tragedy
  • 4. Different Views on the Concept of Death; the Freudian “Eros”and “Thanatos”;Death in Shakespearean tragedies
  • 5. Scope, Method and Purpose
  • Chapter Two Is It Denial of Death or Longing for Death?
  • 1. Hamlet: To be or not to be?
  • 2. King Lear: Is man no more than this?
  • 3. Romeo and Juliet: Come, death, and welcome!
  • Chapter Three Is It Dissolution of Individuality in Death or Achievement of Love in Death?
  • 1. Hamlet: I lov’d Ophelia: forty thousand brothers / Could not, with all their quantity of love, / make up my sum
  • 2. Othello: I do love thee! and when I love thee not, / Chaos is come again.
  • 3. King Lear: I will die bravely as a bridegroom.
  • 4. Antony and Cleopatra: I will be / A bridegroom in my death, and run into ’t / As to a lover’s bed.
  • 5. Romeo and Juliet: My grave is like to be my wedding bed.
  • Chapter Four Is It Death-in-Life or Life-in-Death?
  • 1. Hamlet: the readiness is all.
  • 2. Othello: I kiss’d thee ere I kill’d thee; no way but this,, / Killing myself to die upon a kiss.
  • 3. King Lear: Pray you, undo this button
  • 4. Antony and Cleopatra: Peace, peace! ! / Dost thou not see my baby at my breast, / That sucks the nurse asleep?
  • 5. Romeo and Juliet: O you / The doors of breath, seal with a righteous kiss / A dateless bargain to engrossing death!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Notes
  • Bibliography
  • 相关论文文献

    • [1].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人性体现[J]. 黄河之声 2016(19)
    • [2].后现代理论中的莎士比亚悲剧电影改编[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6(06)
    • [3].审美文化视域下莎士比亚悲剧的电影改编[J]. 电影文学 2016(09)
    • [4].论莎士比亚悲剧的戏剧冲突[J]. 语文建设 2014(35)
    • [5].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喜剧情节的衬托手法[J]. 散文百家(理论) 2020(07)
    • [6].浅谈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女性意识[J]. 中国文艺家 2018(11)
    • [7].时代之光——读《莎士比亚悲剧集》有感[J]. 少男少女 2016(02)
    • [8].论莎士比亚悲剧作品对人文主义的反思[J]. 作文教学研究 2016(05)
    • [9].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根源[J]. 北方文学 2016(26)
    • [10].从莎士比亚悲剧浅析当时社会不公平现象——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J]. 群文天地 2011(22)
    • [11].浅析莎士比亚悲剧的社会思想[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5)
    • [12].权欲、情欲、仇恨对人的毁灭——莎士比亚悲剧的主题探讨[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29)
    • [13].解读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爱情观[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2015(01)
    • [14].人文主义精神之于莎士比亚悲剧[J]. 青年文学家 2017(35)
    • [15].浅析莎士比亚悲剧的美学价值[J]. 芒种 2012(13)
    • [16].论莎士比亚悲剧偶然性中的必然性——基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分析视角[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03)
    • [17].论莎士比亚悲剧的美学意蕴[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8(09)
    • [18].莎士比亚悲剧艺术特征探析[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02)
    • [19].社会思维模式之权力结构的新格局——论莎士比亚悲剧的宗教内涵[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 [20].试论莎士比亚悲剧的本质[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01)
    • [21].越界女性——莎士比亚悲剧人物性别特征之文化解读[J]. 戏剧艺术 2019(02)
    • [22].悲喜交加的魅力——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喜剧情节[J]. 芒种 2013(13)
    • [23].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国家”意识[J]. 外语教学 2017(01)
    • [24].莎士比亚悲剧艺术的人性探讨[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3)
    • [25].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蕴含的基督教精神[J]. 飞天 2009(06)
    • [26].论莎士比亚悲剧的现代审美意义[J]. 文学教育(上) 2010(09)
    • [27].试析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的文学特色[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4)
    • [28].莎士比亚悲剧中悲痛感淡化因素新释——以四大悲剧为例[J]. 黄山学院学报 2016(04)
    • [29].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解读[J]. 芒种 2013(08)
    • [30].解读莎士比亚悲剧审美形态的庄严性[J]. 焦作大学学报 2010(02)

    标签:;  ;  ;  ;  ;  ;  

    莎士比亚五部悲剧中的“死亡”主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