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年来我国连续的、长期的、大幅度的经常项目顺差,在改变我国的国际收支和信用状况,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高额的经常项目顺差产生了引发贸易摩擦、给经济增长带来不确定性、降低货币政策有效性、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等负面影响。为此,国家从金融政策调整、外汇制度改革、贸易政策调整等方面采取了防止经常项目顺差进一步扩大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现有的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遏制住经常项目顺差进一步扩大的势头,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公报显示:2007年上半年经常项目顺差达1629亿美元,同比增长78%,增幅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那么,到底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有效遏制经常项目顺差呢?笔者从财政政策与经常项目相联系的基本理论入手,并对相关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此为基础,运用统计、计量等方法,通过构建由政府经常性支出、经常性收入、总投资、私人储蓄和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组成的递归方程组,分析验证导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不平衡的原因中财政政策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影响我国经常项目短期变化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有:政府储蓄、政府的资本性支出、政府年终债务余额等因素,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应对经常项目顺差进一步扩大的对策建议。本文共分为四章,具体框架如下:第一章:导论。本章首先介绍了选题时代背景以及选题意义;其次从经常项目顺差的原因、影响、对策,财政政策影响经常项目有效性的争论,国内关于财政政策与经常项目关系的实证研究等角度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第三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文章的框架与逻辑结构。第二章:基本理论概述。本章首先介绍了与本文联系密切的国际收支领域的基本概念;然后,对财政政策与经常项目关联的基本理论:国民收入恒等式、凯恩斯主义的吸收分析理论、政策配合理论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最后,对财政政策影响经常项目的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储蓄-投资传导机制、产出—吸收传导机制、汇率传导机制影响经常项目。第三章:财政政策对我国经常项目影响的实证分析。本章在考察财政政策、经常项目变化轨迹后,运用1986-2005年度相关指标数据构建了递归方程组,并通过回归等统计方法对我国财政政策影响经常项目的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政府储蓄、政府的资本性支出、政府年终债务余额等因素是财政政策影响经常项目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解释。第四章:预防经常项目恶化的财政对策。基于第三章的分析结论,从调节政府储蓄的规模、控制政府资本性支出规模,优化公共支出结构、控制政府债务规模,调整偿债方式等方面提出了预防经常项目恶化的财政对策。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拓展了控制经常项目顺差的思路:当前,国内理论界及政府决策层面主要通过调整货币、汇率、贸易以及出口退税等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但却没有起到根本的作用,笔者认为我国近年来实施的财政政策是影响国际收支项目顺差扩大的重要原因,可以从财政政策着手,调节经常项目顺差扩大的现状,以弥补现有研究和实践的不足。首先从理论角度明确了财政政策与经常项目存在关系。无论从国民收入恒等式还是从凯恩斯主义的吸收分析理论、政策配合理论,都可以明确财政政策与经常项目之间存在联系。其次,运用实证方法证明了我国财政政策对经常项目的影响。本文通运用1986-2005年度的相关数据,构建递归方程组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我国财政政策对经常项目具有重要影响,并进一步指出政府储蓄、政府的资本性支出、政府年终债务余额等因素是影响我国经常项目短期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最后,针对第三章的分析结论,从财政角度提出遏制经常项目顺差进一步扩大的具体对策,主要包括:合理调节政府储蓄的规模、控制政府资本性支出规模,优化公共支出结构、规范政府债务的管理方式,控制债务规模。本文研究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由于文章研究的主题横跨财税、金融、国际贸易、统计等多个学科,且国内相关的研究较少,可借鉴素材较少,加上作者自身学识有限等原因,文章在理论深度以及实证分析的把握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和细化。对于文章中出现的错误或论述不到位的地方恳请各位专家、老师不吝赐教,对此笔者将不胜感激。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将继续对该问题进行跟踪研究,进一步规范分析的方法、提升理论深度,以期为我国顺利遏制经常项目顺差贡献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