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缘9种风毛菊属植物挥发油成分研究及其系统学意义

青藏高原东缘9种风毛菊属植物挥发油成分研究及其系统学意义

论文摘要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其特殊的地理区域和气候条件,孕育了许多种独特的植物类群。风毛菊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横断山至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区,为高寒草甸重要组成植物,本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GC/MS/MSD)联用技术测定了分布于青藏高原东缘菊科风毛菊属植物九个优势种(星状风毛菊、沙生风毛菊、紫苞风毛菊、重齿风毛菊、禾叶风毛菊、小花风毛菊、变裂风毛菊、柳叶菜风毛菊、长毛风毛菊)27个居群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将色谱分离的组分经质谱鉴定,得出9种风毛菊挥发油成分,用SPSS13.0进行聚类分析,探讨了其系统位置和亲缘关系,结果支持形态分类结论,其结果不但对解决风毛菊属植物属内分类单位系统位置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风毛菊属植物的利用方面亦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主要结论如下:(1)在风毛菊属雪兔子亚属中星状风毛菊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丁苄酯,柏木烯醇,菲。风毛菊亚属中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丁苄酯、苯并[a]苷菊环、菲。(2)在9种风毛菊植物的挥发油成分中有邻苯二甲酸丁苄酯、柏木烯醇、菲、苯并[a]苷菊环4种共同成分,每个种还有其所特有的成分。说明挥发油在这9种植物种内多样性与一致性并存。(3)聚类分析表明9种27个居群风毛菊属植物同一地区同一个种由于挥发油成分的相同或相似先聚在一起,但同一个种由于分布区不同而分开。说明生境对植物挥发油成分有一定的影响。(4)9种风毛菊植物挥发油的聚类结果,支持形态分类结果,说明挥发油成分在风毛菊属中可以作为亚属和种的划分依据,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植物化学分类学概述
  • 1.1.1 植物化学分类学的目的和任务
  • 1.1.2 植物化学分类学的发展概况
  • 1.1.3 植物化学分类学的研究方法
  • 1.2 植物挥发油研究
  • 1.2.1 挥发油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 1.2.2 挥发油的理化性质
  • 1.2.3 挥发油的化学组成
  • 1.2.4 精油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分泌
  • 1.2.5 挥发油的提取
  • 1.3 风毛菊属植物的研究概况
  • 1.3.1 风毛菊属植物分类简史
  • 1.3.2 风毛菊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 1.3.3 风毛菊属植物化学系统学研究
  • 1.4 青藏高原概况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材料
  • 2.2 挥发油的提取
  • 2.3 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
  • 2.3.1 气相色谱条件
  • 2.3.2 质谱条件
  • 2.3.3 数据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雪兔子亚属挥发油成分分析
  • 3.1.1 星状风毛菊
  • 3.2 风毛菊亚属挥发油成分分析
  • 3.2.1 重齿风毛菊
  • 3.2.2 禾叶风毛菊
  • 3.2.3 紫苞风毛菊
  • 3.2.4 沙生风毛菊
  • 3.2.5 变裂风毛菊
  • 3.2.6 小花风毛菊
  • 3.2.7 柳叶菜风毛菊
  • 3.2.8 长毛风毛菊
  • 3.2.9 小结
  • 3.3 聚类分析
  • 3.3.1 聚类图分析
  • 3.3.2 小结
  • 第四章 讨论
  • 4.1 本文研究的9 种风毛菊属植物挥发油的主要成分
  • 4.1.1 雪兔子亚属
  • 4.1.2 风毛菊亚属
  • 4.2 本文研究的9 种27 个居群风毛菊属植物药用价值
  • 4.3 聚类结果
  • 4.4 生境对挥发油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应用和展望
  • 图版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GC-MS技术在植物挥发油检测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韶关学院学报 2020(06)
    • [2].植物挥发油快速起效抗抑郁潜能探讨[J]. 中国中药杂志 2017(10)
    • [3].植物挥发油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的调控作用[J]. 中国畜牧杂志 2016(15)
    • [4].芳香植物挥发油抗菌成分研究进展[J]. 南方农业 2015(22)
    • [5].药用植物挥发油驱蚊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 2016(01)
    • [6].植物挥发油抗菌及驱虫作用研究进展[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4(03)
    • [7].3种堇菜属植物挥发油的GC-MS分析[J]. 中成药 2016(12)
    • [8].二种酸藤子属植物挥发油的GC-MS分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13)
    • [9].16种植物挥发油对柏子仁黄曲霉菌的抑制作用考察[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05)
    • [10].植物挥发油的提取技术研究进展[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11)
    • [11].植物挥发油的提取技术研究进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1(11)
    • [12].玉兰属植物挥发油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13].两种植物挥发油体外抗菌作用试验观察[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2(08)
    • [14].两种香青属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9(12)
    • [15].五种柏科植物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J]. 广西植物 2015(04)
    • [16].三种蒿类植物挥发油成分及抗菌活性的比较分析[J]. 现代食品科技 2020(01)
    • [17].10种香料植物挥发油的抑菌活性研究[J]. 植物保护 2012(01)
    • [18].罗勒等唇形科植物挥发油的抗炎作用[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16)
    • [19].香芹酚的生物学活性概述[J]. 陇东学院学报 2017(01)
    • [20].荔枝蛀蒂虫对寄主植物挥发油的行为反应[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3(01)
    • [21].3种紫苏属植物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0(08)
    • [22].六种长白山药用植物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J]. 中药材 2016(05)
    • [23].促进化学思维训练的好题[J]. 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版) 2012(01)
    • [24].植物挥发油对黄曲霉毒素产生菌及其毒素合成的影响[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2(06)
    • [25].植物挥发油提取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粮油学报 2011(04)
    • [26].甘肃三种杜鹃属植物挥发油含量及其抑菌活性研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4(04)
    • [27].17种植物挥发油对食源微生物抑菌活性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6(16)
    • [28].β-榄香烯的分析检测方法及制备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1(02)
    • [29].植物挥发油在外用制剂中的应用[J]. 内科 2011(05)
    • [30].20种湖南产菊科植物挥发油成分的GC-MS研究[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03)

    标签:;  ;  ;  ;  

    青藏高原东缘9种风毛菊属植物挥发油成分研究及其系统学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