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专业运动员对上海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研究

引进专业运动员对上海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研究

论文摘要

进入21世纪,人才成为最炙手可热的资源。随着奥运会、世界杯、NBA、F1等赛事在全球的推广与发展,竞技体育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作为竞技体育主体的运动员人才也因此成为各地区争抢的对象。在我国,全运会成绩的重要性逐渐提升,目前已经成为衡量各省市代表团竞技体育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各省市纷纷吸收引进各地方的竞技体育人才来为自己的队伍争金夺银。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由于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体育之路的艰苦、本地学生成才途径多样等因素,上海的竞技体育面临招不到人的困境,后备人才基础十分薄弱,能输送进优秀运动队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于是,上海开始尝试从外省市引进运动员来弥补后备人才不足的问题。目前,在上海开展的许多项目中,都能看见引进运动员的身影,有部分项目参训的引进运动员人数甚至超过上海运动员。本研究以引进专业运动员对上海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在第九、十、十一届全运会上取得奖牌的引进运动员进行统计与分析,了解上海引进运动员的总体情况。然后分别从上海竞技体育成绩、项目开展、训练人数、运动员自身发展及体育事业经费等几个方面探讨引进运动员这一方式对上海竞技体育发展有何积极作用和不利因素。通过这些研究,可以为上海引进运动员工作的有效开展和上海竞技体育的更好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一、依托相关政策,上海在以全运会为重心展开的人才引进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近3届全运会获奖牌的运动员中,引进运动员人数逐届递增,引进运动员已成为上海在全运会上得奖牌的重要力量。二、引进运动员参加1次全运会并获奖牌的比例较高,但能连续参加几届全运会的人数要比上海运动员少,且引进运动员中没有人连续3届在全运会上得分。而上海运动员有15人连续参加3届全运会并获得奖牌,其中有4人连续3届获得金牌。引进运动员的运动年限没有上海运动员长。三、引进运动员带动了上海运动员运动技术等级,同时也增加了上海在全运会上的参赛人数。虽然近3届全运会上海在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上的名次没有明显提升,但是金、银、铜牌和奖牌总数还是有增多的。引进运动员虽然没有显著提高上海在全运会和奥运会比赛上的成绩,但在全运会及奥运会为上海获得奖牌的运动员中,引进运动员的比例越来越高。四、引进运动员并没有直接扩展上海在全运会比赛上的参赛项目,只是对一些项目的参赛人数做了补充。引进运动员增加了上海业余训练开展项目数量也增加了上海业余训练的学校数量。五、引进运动员充实了上海优秀运动队及后备队伍的训练人数,暂时弥补了上海竞技体育人才不足的问题。六、引进运动员对自身发展的不利影响有社会融入较困难、退役安置有顾虑、个人成长有困惑。七、上海引进运动员增加了上海体育事业经费的总支出,但是上海业余训练经费反而有下降。引进运动员的增加减少了业余训练的经费。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我国竞技体育人才交流的研究
  • 2.1.1 关于我国竞技体育人才交流发展的研究
  • 2.1.2 关于我国竞技体育人才交流形式的研究
  • 2.1.3 关于我国竞技体育人才交流开展状况的研究
  • 2.2 关于上海竞技体育发展的研究
  • 2.2.1 关于上海竞技体育实力的研究
  • 2.2.2 关于上海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研究
  • 2.3 关于我国运动员社会问题的研究
  • 2.4 文献综述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数理统计法
  • 3.2.3 访谈法
  • 3.2.4 逻辑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上海引进运动员工作的现状
  • 4.1.1 上海引进运动员工作的相关政策
  • 4.1.2 全运会上海引进运动员的基本情况
  • 4.2 引进运动员对上海竞技体育成绩的影响
  • 4.2.1 上海等级运动员发展数量
  • 4.2.2 上海在全运会上取得的成绩
  • 4.2.3 上海在奥运会上取得的成绩
  • 4.3 引进运动员对项目开展的影响
  • 4.3.1 全运会参赛项目
  • 4.3.2 业余训练开展项目
  • 4.4 引进运动员对训练人数的影响
  • 4.4.1 优秀运动队训练人数
  • 4.4.2 后备队伍训练人数
  • 4.5 引进对运动员自身发展的不利影响
  • 4.5.1 社会融入有困难
  • 4.5.2 退役安置有顾虑
  • 4.5.3 个人成长有困惑
  • 4.6 引进运动员对上海体育事业经费的影响
  • 4.7 上海引进专业运动员的若干探讨
  • 4.7.1 城市经济发展与体育参训人数的关系
  • 4.7.2 运动人才与其他行业人才引进存在不同
  • 4.7.3 上海竞技体育发展的定位
  • 4.7.4 运动员自身发展与竞技体育发展的关系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致谢
  • 7 参考文献
  • 附件1
  • 相关论文文献

    • [1].迈向体育强国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0(02)
    • [2].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马太效应[J]. 军事体育学报 2019(04)
    • [3].浅析运动人才发展在竞技体育发展中的重要性[J]. 贵州体育科技 2017(02)
    • [4].基于循环经济理论创新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研究[J]. 经贸实践 2017(12)
    • [5].适度干扰: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生态学审视[J]. 体育文化导刊 2017(10)
    • [6].2000-2016年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7(08)
    • [7].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构建本市竞技体育发展新体系的实施意见[J]. 上海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9(13)
    • [8].《关于构建本市竞技体育发展新体系的实施意见》的政策解读[J]. 上海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9(13)
    • [9].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困境审视与思考[J]. 体育风尚 2020(06)
    • [10].足球改革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J]. 体育风尚 2019(07)
    • [11].浅议科技与竞技体育发展[J]. 武魂 2013(12)
    • [12].环北京地区竞技体育发展现状研究[J]. 少年体育训练 2011(06)
    • [13].俄罗斯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人本化转型及战略价值[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0(06)
    • [14].基于供需视域下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向研究[J]. 体育风尚 2020(12)
    • [15].美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历史演进及动因研究——兼谈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型的启示[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 [16].2008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新探[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9(03)
    • [17].晋江竞技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02)
    • [18].法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时代转型脉络、驱动及保障机制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7(04)
    • [19].浅谈竞技体育发展的不可忽视性——基于我国后奥运时代全民健身发展的兴起[J]. 大众文艺 2017(15)
    • [20].世界各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空间格局分析[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7(04)
    • [21].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构成要素与结构模型分析[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6(02)
    • [22].美、俄、英、德政府对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影响[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6(03)
    • [23].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变路径探究[J]. 统计与管理 2016(10)
    • [24].区域竞技体育发展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分析[J].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5(06)
    • [25].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向的思考[J]. 商 2015(40)
    • [26].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向的思考[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02)
    • [27].竞技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青春岁月 2012(23)
    • [28].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多中心治理路径[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4(01)
    • [29].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比较制度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14(18)
    • [30].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举国体制思考[J]. 商 2014(23)

    标签:;  ;  ;  ;  ;  ;  

    引进专业运动员对上海竞技体育发展的影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