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壳纲18S rDNA序列的系统发生分析及核DNA含量与其进化地位关系的初步探讨

基于双壳纲18S rDNA序列的系统发生分析及核DNA含量与其进化地位关系的初步探讨

论文摘要

本研究以16种双壳类核糖体小亚基18S rDNA为目的片段,构建进化树进行系统发生学分析;以双壳纲38种贝类为实验材料,测定不同种类的DNA含量,在种间和种内两个层次上比较其差异;综合两方面结果,初步探讨双壳类DNA含量的差异与其进化过程的联系。1、系统发生分析本研究检测了双壳纲4目10科16个种的18S rDNA序列,与GenBank中的20种双壳类共同组成内群,以6种腹足类、4种多板类为外群,运用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推演三种方法分析了双壳纲的系统发生。结果显示:所有双壳纲的种类构成了单系发生的进化枝,与其姐妹群腹足纲聚在一起;双壳纲可以分为异齿亚纲和翼形亚纲两大类群,异齿亚纲是单系发生,翼形亚纲的系统发生关系则随方法的不同有所区别,牡蛎科的位置是造成此差异的主要因素。异齿亚纲内,海螂目单系发生,而帘蛤目是并系发生的。与其他分子研究的结论不同,本研究分析结果支持现有的分类系统,即异齿亚纲可以向下划分为两个目:帘蛤目和海螂目。竹蛏科位于进化树的基部,与异齿亚纲的其他种类构成单系群,显示了该科在异齿亚纲内较为原始的进化地位。双壳纲各科都构成了单系群,樱蛤科和截蛏科除外,前者并系发生,后者则多系发生,二者可能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2、核DNA定量分析以鸡(Callus domesticus)血红细胞和贻贝(Mytilus edulis)鳃丝细胞为内标,运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38种贝类的核DNA含量。结果显示, DNA含量最少的是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2.06±0.03pg),最多的是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5.42±0.18pg)。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同种贝类个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种间差异极为显著(p<0.01),前者仅占总差异的0.09%,而后者所占比例高达97.34%,可见种间差异显著大于种内差异。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实验贝类的DNA含量与染色体总数目、双臂染色体数目及染色体总臂数均呈不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单臂染色体数目呈不显著负相关关系。3、核DNA含量与进化地位的关系运用SPSS统计软件,在亚纲、目、科以及种4个分类等级上对双壳贝类的核DNA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T检验结果显示,两亚纲核DNA含量的平均值有明显差异,异齿亚纲的核DNA含量平均值(3.77pg)显著大于翼形亚纲(3.14pg),该结果表明,核DNA含量在较高的分类等级,即亚纲上表现出随着进化地位的升高显著增大的趋势。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较低的分类等级,即目、科以及种,核DNA含量与进化地位未发现显著的相关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双壳类系统发生与进化研究的现状
  • 1.1 分子系统学研究概述
  • 1.2 生物系统发生与进化分析概述
  • 1.3 核糖体DNA 在系统发生与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 1.4 双壳纲系统发生与进化研究现状
  • 2、DNA 定量研究的现状
  • 3、双壳纲染色体研究现状
  • 第二章 基于185 rDNA 序列的系统发生分析
  • 1、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 1.2 样品采集
  • 1.3 实验方法
  • 1.3.1 基因组DNA 的提取
  • 1.3.2 引物设计
  • 1.3.3 目的片段扩增
  • 1.3.4 样品的纯化与测序
  • 1.3.5 序列处理和比对
  • 1.3.6 系统发生分析
  • 2、结果
  • 2.1 基因组DNA 的提取
  • 2.2 序列分析结果
  • 2.3 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 3、讨论
  • 3.1 18S rDNA 序列在双壳纲较高阶元系统发生分析中的应用
  • 3.2 18S rDNA 序列在双壳纲较低阶元系统发生分析中的应用
  • 第三章 核 DNA 的定量分析
  • 1、材料与方法
  • 1.1 贝类样品的制备
  • 1.2 标准样品的制备
  • 1.3 DNA 含量检测
  •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结果
  • 3、讨论
  • 3.1 种内核DNA 含量的差异
  • 3.2 种间核DNA 含量的差异
  • 3.3 核 DNA 含量与核型的关系
  • 第四章 核 DNA 含量与进化地位关系的初步探讨
  • 1、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结果
  • 2.1 两亚纲的T 检验
  • 2.2 目阶元的方差分析
  • 2.3 科阶元的方差分析
  • 2.4 38 种贝类核DNA 含量的Q 型层次聚类分析
  • 3、讨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淡砗磲及其时代分布特征[J]. 地球 2018(03)
    • [2].双壳纲韧带文石纤维的纳米形貌及光学反射特征[J]. 矿物岩石 2008(03)
    • [3].贝壳攻防大作战[J]. 科学大众(中学生) 2013(12)
    • [4].收藏新贵:砗磲[J]. 绿色视野 2015(12)
    • [5].广西北海不同生境海岸贝类群落调查[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3(02)
    • [6].河南丽蚌属淡水软体动物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1)
    • [7].江苏沿海海笋资源及人工育苗[J]. 科学养鱼 2019(10)
    • [8].“金蛎1号”[J]. 中国水产 2018(03)
    • [9].砗磲:来自海洋的“佛教七宝之首”[J]. 地球 2016(09)
    • [10].贝类味道鲜 食用重安全[J]. 健康生活 2014(05)
    • [11].福田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调查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20(10)
    • [12].菲律宾蛤仔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J]. 营养学报 2012(04)
    • [13].双壳纲贝类18S rRNA基因序列变异及系统发生[J]. 生态学报 2011(05)
    • [14].浙江沿海贝类体内重金属元素含量水平与评价[J]. 海洋学研究 2010(04)
    • [15].近江蛏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J]. 水产养殖 2018(02)
    • [16].近江蛏养殖技术[J]. 中国水产 2011(02)
    • [17].中国海滑蛤属Liocyma(双壳纲:帘蛤科)一新种[J]. 海洋与湖沼 2010(05)
    • [18].古蚶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育苗技术[J]. 科学养鱼 2010(12)
    • [19].从双壳贝类进口看中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J]. 中国海关 2019(07)
    • [20].19种湛江地区海产贝类中脂肪酸组成GC-MS分析[J]. 中国海洋药物 2009(03)
    • [21].近江蛏池塘养殖技术[J]. 水产养殖 2012(05)
    • [22].南洞庭湖区软体动物物种多样性评估及保护对策[J]. 生物多样性 2020(02)
    • [23].七星列岛软体动物种类组成与区系[J].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 [24].近江蛏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J]. 中国水产 2018(01)
    • [25].褐蚶(Didimarca tenebrica)精子的超微结构[J].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5(03)
    • [26].6月牡蛎新鲜尝[J]. 海洋世界 2013(06)
    • [27].从形态分类到准分支系统分类——修订版Treatise双壳纲卷分类系统简介[J]. 古生物学报 2014(01)
    • [28].上川岛潮间带软体动物分布和区系研究[J].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05)

    标签:;  ;  ;  ;  

    基于双壳纲18S rDNA序列的系统发生分析及核DNA含量与其进化地位关系的初步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