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Z值模型的我国上市公司信用评级研究

基于Z值模型的我国上市公司信用评级研究

论文摘要

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是否诚信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乃至整个市场的稳定。然而我国上市公司信用缺失的问题比较严重,阻碍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与规范,因此对上市公司的信用评级就显得极为重要。信用评级的作用在于充分揭示市场的各种信用风险,提高投资者对风险的认识,为金融工具定价提供依据。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充分的高质量的信用信息有利于投融资双方有效地参与市场,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从另一方面来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步推进完成,我国更多的上市公司得以在全流通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其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而改善的结果如何也需要评级机构来进行评估。然而,2008年爆发次级贷款危机,给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造成的深远影响持续至今,其中标普、穆迪等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此前并未对高盛、美林等大型金融机构给出正确的信用评估,使得信用评级的有效性和可信度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可见正确有效的信用评级方法的重要性。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已初具规模,但从评级方法上来看,多为因素法定量分析,模型分析不足普遍存在。基于此,本文采用历史资料研究、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Z值信用评价模型在上市公司评级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在深入分析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基础上,对江苏省部分上市公司进行评级,分别将结果与农业银行实际的内部评级相比较,说明两种模型各自得出的结果及其出现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自身特征和面临的现实环境,对Z值模型在我国上市公司信用评级运用中的优缺点和存在的局限性进行总结,从而为推进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管理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在结构安排上,本文第一章主要内容为国内外研究综述,包括有关上市公司评级和信用评级技术方法的文献回顾总结;还包括研究目标、方法以及研究内容和框架的交代。第二章是国内外上市公司信用评级的现状,在国外部分主要关注信用评级方法的运用以及信用等级的设置;国内部分重点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是根据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情况选择信用评价模型并对Z值模型的适用性进行具体阐述,和以江苏省上市公司为例,运用Z值模型进行信用评级的实证研究。第五章延续第四章,以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贷款企业为例,对基于修正Z值模型的上市公司信用评级结果进行检验,并得出检验结果和结论。第六章是对全文的总结,并得出政策上的启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关于信用评级方法的研究
  • 1.2.2 关于上市公司评级的研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框架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框架
  • 1.5 论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国内外上市公司的信用评级现状分析
  • 2.1 国外上市公司的信用评级现状
  • 2.1.1 国外上市公司的信用评级的发展动态
  • 2.1.2 国外主要评级机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 2.2 我国上市公司的信用评级现状
  • 2.2.1 我国上市公司的信用评级发展现状
  • 2.2.2 我国上市公司的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的信用评级的模型选择
  • 3.1 上市公司信用评级的模型
  • 3.1.1 传统评级模型
  • 3.1.2 现代评级模型
  • 3.2 信用评级模型在我国运用的制约条件
  • 3.2.1 宏观环境的制约
  • 3.2.2 微观环境的制约
  • 3.3 Z值评级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信用评级的适用性分析
  • 3.3.1 Z值模型简介
  • 3.3.2 Z值模型的适用性分析——理论分析
  •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Z值评级模型实证——以我国上市公司为例
  • 4.1 模型选择与研究方法
  • 4.1.1 判别分析
  • 4.1.2 判别过程
  • 4.2 模型设定、变量选择与样本选择
  • 4.2.1 模型设定
  • 4.2.2 变量设定
  • 4.2.3 样本选择
  • 4.3 实证结果
  • 4.4 判别方程预测准确性检验
  • 第五章 修正的Z值模型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适用性研究——以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贷款企业为例
  • 5.1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方法
  • 5.2 Z值模型用于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的实证分析
  • 5.2.1 研究方法
  • 5.2.2 研究样本和数据来源
  • 5.2.3 实证结论
  • 5.3 Z值评分在商业银行信用管理中可能的运用
  • 5.3.1 商业银行贷前信用评级
  • 5.3.2 商业银行贷后风险管理中的信用追踪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和政策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2.1 对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议
  • 6.2.2 对进一步改进Z值模型的建议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公司信用类债券将迎统一信披规则[J]. 中国信用 2020(01)
    • [2].强化发行人契约精神 完善公司信用类债券违约处置机制[J]. 中国信用 2020(07)
    • [3].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市高质量发展[J]. 中国金融 2018(17)
    • [4].浅析公司信用保护制度在我国的构建[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7)
    • [5].资本认缴制下公司信用治理重构[J]. 科技经济导刊 2018(01)
    • [6].以公司信用类债券置换融资平台贷款的可行性研究[J]. 金融纵横 2016(04)
    • [7].小额贷款公司信用风险防范法律机制研究——以C市涉小额贷款公司借款纠纷案件为例[J]. 经济法论坛 2014(02)
    • [8].论公司信用的构建[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 [9].消费金融公司信用风控策略研究[J]. 科技与创新 2020(07)
    • [10].小额贷款公司信用风险防范[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15(24)
    • [11].打造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升级版[J]. 中国金融 2014(23)
    • [12].回音壁[J]. 金融世界 2020(01)
    • [13].小额贷款公司信用风险的生成、预警及控制研究[J]. 征信 2013(04)
    • [14].宏观经济因素对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影响研究[J]. 中国外资 2012(08)
    • [15].安徽省上市公司信用的实证分析[J]. 理论建设 2009(02)
    • [16].上市公司信用债违约风险评估[J]. 管理现代化 2020(02)
    • [17].小额贷款公司信用体系建设研究[J]. 征信 2016(03)
    • [18].融资需求驱动下的盈余管理对公司信用风险的影响研究[J]. 管理评论 2016(07)
    • [19].内部控制、过度投资与公司信用风险[J]. 中国管理科学 2016(09)
    • [20].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创新发展与信用风险防范[J]. 金融市场研究 2014(07)
    • [21].公司信用保障机制之争的二重维度及可能进路[J]. 求索 2011(09)
    • [22].模糊认知图在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 统计与决策 2008(02)
    • [23].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提高了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吗?[J]. 证券市场导报 2020(11)
    • [24].关于上市公司信用的博弈现状以及对策分析[J]. 现代管理科学 2010(09)
    • [25].基于KMV模型的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实证研究[J]. 金融经济 2008(02)
    • [26].从注册资本改革看“公司信用”制度的褪变[J]. 工商行政管理 2014(18)
    • [27].小额贷款公司信用风险的生成、预警及控制研究[J]. 时代金融 2014(15)
    • [28].我国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研究——“潜规则”下的银行间债券市场风险[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8)
    • [29].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9(13)
    • [30].基于朴素贝叶斯网络的上市公司信用风险预警研究[J]. 商 2015(16)

    标签:;  ;  ;  

    基于Z值模型的我国上市公司信用评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