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民族关系,指在一个国家中,各个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以及心理因素诸方面表现出来的具有社会性的联系。民族关系受到历朝统治者重视,清朝中央政府与准噶尔蒙古的关系历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准噶尔蒙古是我国清代厄鲁特蒙古族的一部,明末清初雄居于西北地区,统一了伊犁河流域及以北包括厄鲁特各部和一些操突厥语的部落在内的广大地区,故清代把居住在新疆地区的厄鲁特各部亦统称为“准噶尔”。它游牧于天山南北,扼守中国西北边地,沟通内地与中亚及更远地区的交通,在清代对天山南北地区的局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族政策体现民族关系。民族政策是指统治者调整、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通过政策以缓和民族矛盾,达到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目的。乾隆时期清朝与准噶尔蒙古的关系较为复杂,以乾隆帝统一天山南北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时战时和,以和为主流;后期则以完备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政策体现和谐的民族关系。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从《西域图志》的成书过程、作者、内容等方面论述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并对《西域图志》中有关准噶尔蒙古历史的记述按其编排顺序进行简要搜集和整理。第二部分,重点论述乾隆时期清朝与准噶尔蒙古的关系,前期首先论述噶尔丹策零时期先战后和、以和为主的民族关系;其次,论述准噶尔统治集团内讧时期的关系,这一时期的策妄多尔济那木札勒和喇嘛达尔扎都与清政府保持着臣属关系;最后,论述了达瓦齐、阿睦尔撒纳时期的关系,这一时期的关系是先和后战、再和再战、最终以清政府统一准噶尔部为结局。就前期而言,双方虽然有很多战争,但并未影响以和为主的主流关系。后期的民族关系通过民族政策体现,清政府统一天山南北后,推行了一套完备系统的统治政策,以军府制为主的多种管理体制,军政结合;屯田、屯牧兼及统一币制的经济政策,恢复和发展了当地的经济;系统的内地教育体制的推行,改变了当地文化教育落后的状况;开明的宗教政策有利于地方局势的稳定。总之,乾隆时期清朝与准噶尔蒙古的关系是时战时和,以和为主流。第三部分,简要论述乾隆帝统一天山南北前后对准噶尔蒙古的不同民族政策并分析这一政策对其南疆统治政策的影响。第四部分,简要概括乾隆帝在位时期与准噶尔蒙古的关系,并指出对我们今天治理新疆的借鉴作用。文章通过乾隆时期清朝与准噶尔蒙古关系的研究,找出其中能促进今新疆民族关系进一步融洽和谐发展,又能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相协调的经验方法,以史为鉴,古为今用。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新疆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政策服务,推动新疆地区民族关系的新发展,带动新疆社会的全面振兴和进步。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西域图志》纂修略论[J]. 西夏研究 2017(01)
- [2].《西域图志》在碑刻文献研究中地位——以敦煌大历、乾宁二碑为例[J]. 青年文学家 2012(04)
- [3].《西域图志》所载镇西府、迪化州地区户口资料考述[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8(02)
- [4].许敬宗《西域图志》研究拾零--兼议道世《法苑珠林》的成书时间[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7(02)
- [5].刘统勋西北政务二事考——乾隆治边策略研究点滴[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 [6].《西域图志》与《新疆图志》比较研究[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 [7].《新疆文库》入选书目的文化地位及主要内容[J]. 新疆新闻出版 2015(06)
- [8].《新疆文库》入选书目的文化地位及主要内容[J]. 新疆新闻出版 2014(06)
- [9].唐《西域图志》及相关问题考[J]. 中华文化论坛 2011(05)
- [10].尕斯及其一首民歌的传奇[J].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11(02)
- [11].清代行程记中奎屯地名小考[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05)
- [12].清朝官修西北边疆史地著作的学术成就[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