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教学创新能力的能力体系构建

《物理学》教学创新能力的能力体系构建

吴彬(牡丹江大学,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摘要:本文从创新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角度出发,着重讨论了创新能力的内涵和基本构成,分析了目前大学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在现实教学中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等问题。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能力体系

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创新人才是国家发展强盛的关键。通过大学物理学(以下简称物理学)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物理学教学本身的一个特点和优势。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体系中有哪些内涵构成呢?以下就从创新能力的内涵入手谈谈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系构建及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等问题。

通过对相关创新文献的研究,我们可知创新能力体系应具有内涵为:第一是创新意识;第二是创新精神;第三是创新思维;第四是创新人格。

下面就创新能力培养的这几个内涵分别进行简要的论述。

1创新意识

1.1创新意识

创造性活动起于创新意识,没有创新意识就没有创新活动,创新意识贯穿于创新性活动的始终,以促进和保证创新性活动的完成。

创新意识主要由好奇心、求知欲、怀疑感、创造需要、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思维等因素构成。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们思想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好奇心是创新者深入探索的心理推动力,人们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迸发的时候。

1.2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没有创新意识,就不可能产生创新需求和萌发创新动机,也就不可能持久地开展创新活动。因而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无疑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培养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充分利用物理学内容、实验等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2)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们真正认识到物理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飞跃式发展都与物理学有关;(3)培养学生适度的怀疑感,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到正是由于一批又一批科学家的不断怀疑和探索才会有科学的不断发展;(4)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心态和求索的意识,通过物理学家的奋斗历史介绍,激发学生们的积极向上的热情。

2创新精神

2.1创新精神

所谓创新精神是指创新者所具有的智力心理品质和非智力心理品质的有机结合与升华,从而产生的实际创造活力。

只有在科学创新精神的推动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2.2创新精神的培养

(1)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通过对现实生活和生产的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3)借助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4)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5)通过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创新思维

3.1创新思维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人们在创造具有独特性成果的过程中,对事物的认识活动,具有突破性、新颖性、多向性、形象性、深刻性、突发性等特点。创新性思维是人类心理过程的高级形式,是在创新过程中的思维活动。

3.2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要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教学活动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通过质点与刚体、电场与磁场、振动与波动等的比较,加强相关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2)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电磁学中的由电产生磁与由磁产生电,解题时的正推法与倒推法等;(3)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论,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来分析解决同一问题;(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磁场中定性判定磁场方向与定量计算磁场大小相结合,波动光学中定性分析干涉条纹形状与定量计算条纹间距相结合等;(5)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热学中宏观量温度和压强的微观解释,电磁学中通电导线受到磁场的安培力和运动电荷受到的洛伦兹力的联系等;(6)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从点电荷的电场到带电体的电场,从电流元的磁场到通电导线的磁场等。

4创新人格

4.1创新人格

人格是个体的一种本质的存在状态,是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进而得出创新人格的主要特征是:强烈的创新激情、浓厚的求知兴趣、坚定的信念、冒险精神、顽强的意志力,以及思维和行动的独立性与做事一丝不苟。

4.2创新人格的培养

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1)抓住好奇心,要使好奇心与实践活动联系起来,从而使好奇心迅速转化为持续、稳定、浓厚的求知兴趣;(2)增强自信心,坚定的自信心可以使人从情感上支持理想、信念的实现;(3)树立正确的创新价值观,创新活动不论大小都有价值;(4)形成优秀的意志品质,只有发自内心的严格自律,才会主动去困难;(5)鼓励学生进行超越,超越传统意识和观念,冲破束缚。

综上所述,创新能力就是人们基于上述体系中的几个内涵,开展变革活动的能力,这个变革活动是指包括从产生新思想到产生新事物再到新事物推向社会,使社会受益的一系列变革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本文上面所提及的创新能力体系中的四个基本内涵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基本原则。第一,要本着教育要着眼于人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第二,要着力于内化。学习者要自觉通过“体察-体验-体认-体行”各环节,把学习内容真正内化于自己的身心,教育者要致力于促进这一内化过程;第三,要营造宽松、开放、安全的育人环境;第四,要依据学生个体差异性,要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多样化措施,实施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张庆林,曹贵堂.创造性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彭聘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赵卿敏.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培养[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4]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田友谊.国外创造力理论研究新进展[J].上海教育科研,2004(1).

[6]陈昌.构建以创造性思维为最终目标的教育理念和体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0).

[7]傅世侠.创新、创造与原发创造性[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1).

[8]肖蒙.大学物理,启发式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功(教育版),2008(10).

标签:;  ;  ;  

《物理学》教学创新能力的能力体系构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