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湛江供电局524000
摘要:智能配电网具有自愈和自适应、安全可靠、经济高效、兼容、友好互动的特点,坚强、灵活的电网结构是未来智能配电网发展的基础。智能配电网的本质决定了电网规划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具有不同的量纲、不同的重要性甚至是互相矛盾的目标。本文结合智能配电网规划的意义,分析智能配电网的特点,探讨了智能配电网条件下的多目标输电网规划要点。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多目标;规划
一、智能配电网规划的意义
智能配电网是相对传统电网而言的,它以双向通信网络为基础,通过利用电力电子技术、控制技术、自动化技术、传感技术等多种信息技术,以及电气设备、智能仪器仪表和远程监控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来实现电能的高速准确输送,达到电网安全、稳定、可靠、智能的运行目的。
所谓空间模型,是指以空间为基础,利用信息检索获得文档箱梁和用户信息量,并利用两者之间存在的余弦关系来对电网规划进行计算,从而达到满足计算精确度与科学性要求目标的一种方法。伴随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空间模型在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与电力工程和信息检索相靠近。为保证智能条件下,多目标电网规划的合理性、科学性与规范性,就必须按照各个规划要点来进行。其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至关重要,相关管理技术人员应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在加深对多目标函数重要程度理解基础上,通过计算求出权重系数。信息嫡作为一种定量型反射,将其应用到系统无序程度描述之中,通过其值大小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系统的不确定度变化程度。基于余弦定理,整合各个目标权重值,同时采用向量空间模型,对用户查询信息向量和被检索文档向量之间的夹角作余弦值计算,再利用相对性对多目标输电网规划方案进行制定,可以有效提高规划方案的规范性。
二、智能配电网的技术特点
配电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传统配电网、数字配电网和智能配电网”。智能配电网的运行方式也从传统的基本依赖人工管理、供方主导、单向供电向潮流双向流动、高度自动化、用户参与、支持互动业务流程、支持分布式处理及全局优化的决策支持等的方向转变。所以,智能配电网技术要素体现在“资产的监视与控制、自动计量管理、配电网络分析、收集用户信息与无线通讯技术”等方面,这些技术使智能配电网具备出以下五个特点:
2.1集成性。通过流程优化、信息的不断整合,集成企业管理、调度自动化、生产管理与电力市场管理业务这几方面,支撑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益化,不断提升电力企业的管理效率;
2.2互动性。系统运行可无缝衔接批发、零售电力市场,有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如通过市场交易更好地激励电力市场主体参与电网安全管理;
2.3自愈。进行连续的在线电网运行状态的自我评估,并采取预防性控制手段,从而做到及时发现、快速诊断和消除故障隐患,能够快速隔离故障、自我恢复;
2.4兼容性。电网能够实现与负荷侧的交互,适应集中发电与分散发电模式,支持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接入,扩大系统运行调节的可选资源范围;
2.5优化性。能优化资产规划、建设、运行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环节,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合理地安排设备的运行与检修,减少电网损耗,有效地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和投资成本。
因此,如何在数字化电网信息化企业的基础上构建以上五个特点的柔性电网,为智能配电网的建设重点。总之,智能配电网的关键技术和组成包括:开放式的能量与通讯系统(IECSA)、分布式能源、用户入口、电力电子技术的大量应用。而且,智能配电网技术与智能配电、智能变压器、智能计量、智能开关、智能调度等电网建设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相结合,可提高地方电网电能质量、电网运行效率及供电可靠性。
三、智能配电网条件下的多目标电网结构规划要点
3.1经济型的规划
多目标电网规划具有经济性,由于电网的建设资金有限,为提高电网投资的利用效率,要在众多规划方案中选择适用性强、经济优良的规划方案,将新增变电站、线路的总投资金额作为电网规划的经济性指标。我们在多目标电网规划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将我们的投资金额降到最低,依托综合计划进行专业的计算,综合考虑每一个项目的投入和产出。
3.2可靠型规划
设计多目标电网时要具有可靠性,并且要计算好在单位时间内的缺电量,用多目标电网进行补充,如果计算失误,在单位时间内缺电量没有改变,我们的设计目标就没有实现,所以,多目标电网设计的可靠性要强,用科学的计算公式,计算出每天的却电量,并且及时的进行补充,保证智能配电网供电的及时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不能马虎计算,要谨慎的计算好每一个数值,保证计算的正确性,在具体的时间进行补充电量。可靠性是最主要的一个性能,多目标电网规划的可靠性越高,我们输入到用户那里的电量越稳定,而且电量越充足。
3.3灵活型规划
多目标电网规划的灵活性主要是运用可用输电能力来进行运算,我们的可用输电能力值越大,表示我们的用电量充裕度越大,抗扰能力越强,如果我们的可用输电能力值小,在一定的时间内我们的用电量的稳定性就会收到影响,而且我们的也会存在缺电的情况,我们运用可用输电能力值进行运算时,首先,确定功率传输分配因子,其次,确定各支路潮流裕度值,最后,确定可用输电能力。在计算可用输电能力时每一步的运算都要用到专业的人士,将数值精确,没有误差,才能保证多目标电网规划的灵活性。用电量的充裕度越大,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我们的可用电量就越大,减少断电的可能,保证供电的稳定性。
3.4适应型规划
电网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可能的因素,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各支路允许的最大线路回数往往受限于输电线路线路长度、绝缘配置、防雷特性、电磁环境等因素,所以再设计多目标电网规划时,线路的规划成为最主要的问题。如果适应性不强,多目标电网就没有办法支持智能配电网工作,起不到支持的作用,多目标电网的设计也是失败的,不可用的。我们的多目标电网的适应性要足够的强,适应智能配电网的输电量,适应智能配电网在这个过程中的变电等一系列问题。3.5抗毁型规划
设计多目标电网时一定要考虑电网的因为台风、冰灾、战争、袭击等外部因素所造成损坏,这就要求再设计多目标电网时要考虑到高介数线路的破坏会导致最有效路径重新分布,进而引起其他相邻元件过载,造成连锁故障,因此高介数线路是电网抵御外界攻击的薄弱环节。利用电网中低于规定的线路介数限值的支路数与系统总支路数的比值衡量电网的抗毁性,要充分考虑到所有可能的外界所造成的威胁,保证我们的电网的抗毁性最高,也来保证电网的安全性,以及客户用电的稳定性。在发生雷电、台风等恶劣气候的迫害时,抗毁性要足够的强,才不会出现漏电,断电的情况,保证用电的持久性。
四、结语
电网规划的目的是为电网公司决定一个合理优化的规划方案。从规划者的角度看,规划是一个考虑许多制约因素下,平衡多个存在冲突的目标的过程。电网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尽可能经济地确保可靠的满足要求的电力供应。目前,必须综合考虑智能配电网的实际情况,积极引进科学的多目标优化措施,全面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推动电网规划建设的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浩益,李如琦.智能配电网条件下的多目标输电网规划[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34).
[2]邹志坚.智能配电网条件下的多目标输电网规划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9).
[3]叶露.智能配电网条件下的多目标输电网规划[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