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现状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基本采用传统模式,虽然说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在特定的时期,对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这种管理模式缺乏对学生的了解、缺乏对学生需求的针对性,学生管理仍然是处于行政命令式管理,而工作方式仍然是向下传达精神、向上汇报工作。
在大部分教师与教辅人员的眼里,学生就是学生,老师就是老师,本身二者之间的地位就是不平等的,老师没有把学生平等对待,缺乏对学生的尊重,在教育学生的时候,通常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而这样通常会使学生产生抵触甚至逆反心理。
现有的管理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除了少数学生干部有机会锻炼组织管理能力外,绝大多数学生几乎被剥夺了培养和锻炼这种能力的机会。这种管理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缺乏创新精神,依赖性强,只知道“听话”“顺从”。显然,这样的管理理念已经与时代的发展特征不相符,也是学生对学生管理工作不认可的最重要的原因。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的问题
目前,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大多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且大多数学生都为独生子女,学生成长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从小就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是蜜罐里长大的一代,所以他们大多都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学习成绩不理想,究其原因也是和他们的成长经历有密切联系的。他们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专心,学习不用心,不刻苦,从小学到高中的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也使他们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所以,素质教育在高职阶段真正开展也很难实现。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很多学生家庭的经济也富裕了起来,作为独生子女的学生,可以掌控的生活费也比较宽裕,并且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这使在校学生的资助比例达到了25%,再加上学校的各种奖助学金及勤工俭学等,使原本贫困的大学生也“富裕”了起来,很多学生的生活也开始铺张浪费起来,学生们开始互相攀比,穿名牌、搞聚会、买数码,甚至买游戏装备。
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习惯,很多时候都用手机打发时间。调查指出:有70%的学生在去教室上课时会经常带着手机,而上课从不带手机的只有1%;有大约18%的学生手机几乎24小时不离身,一定要在自己伸手可触的地方,年级越高,此类人所占比重越大;整体来说,年级越高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却越长;有59%的人认为如果有一天没有手机生活会变得无聊、枯燥,只有17%的认为生活完全不变。由此可以看出,现在的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很强,手机无形中已经渗透到生活学习中,对学生的生活学习造成很大影响。
三、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对策研究
1.学生层面。高职院校管理的主体对象是学生,所以,管理要以学生为核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扬优良传统。改变原来的说教式的管理模式,培养优秀的学生代表,在学生中树立榜样,以学生来带动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从属和被动地位,不仅仅把学生看作是管理的客体,以消除学生对于被管理的逆反心理。建议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中推行以学生处指导下的、以辅导员为调节的、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学生管理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学生本身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锻炼了自己,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也会明显增强。
2.教师层面。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正确引导,是管理工作的根本。当前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复杂,个性强,一味地打压而忽略学生的特点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抗,所以作为管理人员的教师就应该转变思想,变“管理”为“服务”,加强和学生的沟通,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只有走到学生中去,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缩短和学生的距离,才能想学生所想,从而让学生更好地配合教师的管理工作,教师也才可能用自己的思想和人格魅力去教育和感染学生。
3.学校层面。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数量大幅增加,现有的班主任、辅导员严重短缺,学生教育和管理队伍普遍存在着不齐、不力、不稳的现象。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就必须从源头抓起,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教育和管理队伍,把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大部分高职院校在管理上几乎都推行校院级的“二级管理”体制,学生工作职责分布于系、部、院、学生处、团委等几个部门,虽然要求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但实际上,由于职能重叠,职责不清,责任不明,权力交叉,在一些具体工作中相互扯皮、推诿,办事效率低下,不能很好地发挥齐抓共管的优势和形成合力,这些都影响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学生工作干部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工作水平的提高。高校应该建立一个统一专门的学生工作机构,统一行使学生管理工作职能,形成点面结合的学生工作网络系统,负责对高校各年级学生的专业工作进行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指导检查,考核评估。建立这样的机构,可以使高校学生工作精简统一,职责明确,运转协调,达到有效管理,也可以为高校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