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孟子思想主张的议论文800字
2022-11-02阅读(963)
问:作文:围绕孟子的观点题目自拟(800字)
- 答:作文:围绕孟子的民本观点如下。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民本思想打破了孔子以来坚持的君民关系的传统,开始以民为本,重视民意,“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民本思想是儒家的重要思想,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存在。孟子是在一定的时代 背景之下提出的“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思想。 “仲尼既没之后,田氏代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 _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夫篡盗之人,列为候王;诈谲之 国,兴立为强。是以转相仿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 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 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竟进无厌;国异政教, 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当此之 时,虽有道德,不得施谋;有设之强,负阻而恃固;连与交质,重约结誓,以守其 国。”[1] 从上文可以看出,孟子生活的年代是一个道德沦丧,社会秩序混乱的历史时 期。战争频繁,各国之间民众的数量一直在不断减少,君主都在感叹百姓数量的不 足。所以孟子针对当时的情况,提出以民为贵的思想。王夫之认为孟子经过了充分 的审时度势从而提出了民本思想,“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因 时之论也。当其时,文、武之泽已斩,天下忘周而不以为君,则君子虽欲自我君之 而不能。若夫六王者,非篡逆之臣,则介在戎狄,无异于酋帅,杀人盈野,以求君 天下而建社稷,君非君而社稷亦非社稷矣,故轻也。君与社稷轻,而天所生之人, 不可以无与立命,则苟有知贵重其民者,君子不得复以君臣之义责之,而许之以为 民主可也。”[2]孟子生活的战国时期,周朝在百姓心中已失去了君主的地位与威 望,诸侯纷争,遂起战乱,造成“君非君而社稷亦非社稷矣”的局面,此时“有知 贵民”者则可为王得天下。 来源:锦绣·下旬刊
问:我心中的孟子,,800字作文
- 答:我心里的孟子。性蕃论是孟子教育思想的心理基础。孔子讲“性相近,习相远”,到了战国时期分为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性善和性恶两种思想都是先验论的。孟子认为人的本性天生就是善的,教育的作用在于保持善性,培养善性,扩充善性,并排斥环境中坏事情的污染和损害。孟子的性善论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认为人人生来就有“良知”“良能",人人具有_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悬非之心这四种萌芽(四端),并人人具有由这四胡|发晨而成的仁、义、礼、智四种道德。凡是人类同具这些德性,叫做“同类性”,好象有口都能识味,有耳都能听音,有目都能观色一样,有心便都能识理义。圣人和我们同类,具有同样的心,所以人人都可以做尧舜。这样就得出一个人人平等的结论,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倾向。人人只要按照自然的.天性,给以良好的环境和启发诱导,好象种庄稼一样,给以充分的阳光雨露,象种树造林一样,不要常去砍伐,就都能生长得很好。孟子这种教育思想中,还包含精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观点。内因虽有薯质,但还要靠外部的环境和教育。他认为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他说丰收的年景,子弟多善良;饥荒的年最,子弟多暴恶,这并非天生的结果,而是由于物质生活的影响。在孟子看来,凡物和人都是一样,在于得到好的培养,如果养得好就长得好,失其养就消亡。来源:人民教育
问:以孟子恻隐之心为话题,写一篇800字议论文
- 答:面对灾难:向《孟子》借一颗恻隐之心北京时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东北部宫城县以东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大多数国人对日本所遭受的灾难表现出了极大的同情,由于历史原因,也有异样的声音在网络等媒体流传,其中不乏因此而幸灾乐祸者。林肯说:“一个民族,如果对其他一个民族全是仇恨或者全是崇拜,那它就注定是一个懦弱的民族”,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却可以选择淡却仇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也曾一度笼罩在唐山大地震的阴霾中,也曾为汶川地震的死难者悲痛不已。《孟子·公孙丑上》有一段这样的话:“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所说的“不忍人之心”,就是指我们的怜悯心、同情心,“怵惕”即恐慌、忧惧。孟子解释说,现在有人见到一个孩子要掉到井里,都会感到惊骇,产生同情、恻隐之心。这不是因为要与孩子的父母攀私交,也不是为了要得到邻居朋友对我的夸赞,更不是因为不能忍受孩子的哭声,这是人性善的本心决定的。同情心是仁的开端;羞耻之心是义的开端;推让之心是礼的开端;是非之心是智的开端。仁、义、礼、智这四者都发端于恻隐之心。恻隐是一种感情,即对他人痛苦的一种同情,意味着同情、不忍、凄怆与哀痛,恻隐之心是没有国界的。无论是唐山、汶川还是日本宫城,都在告诉我们,在灾难面前,人类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当无数的生命在呼喊中被湮没时,我们的心灵应该是共振的,无论你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面对无数鲜活的生命陨损时,我们可以为他们默默祈祷,祈盼他们早日在废墟上重植美丽的樱花。来源:醒狮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