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承销商声誉机制有效性研究

我国承销商声誉机制有效性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旨在全面系统研究承销商声誉机制。论文把承销商声誉机制分为市场约束机制和监管约束机制,认为它们整体构成了声誉机制的两个方面。对于市场约束机制,在证券承销商声誉机制有效发挥的情况下,可以内生出以下三种关系。这三种关系是声誉市场约束机制的统一整体,构成了一个分离均衡。一是证券承销商声誉与发行企业质量之间的关系,在一个完善的证券发行市场中,在声誉机制的作用下,出于对自己声誉和未来收益的关切,高声誉的证券承销商往往会承销高质量企业的证券,因此从经验上而言,证券承销商的声誉与发行企业质量之间应该存在一种正相关关系,即越是声誉好的证券承销商,其所承揽的发行业务越有可能是质量好的企业的发行业务。二是承销商声誉资本和IPO定价的关系。如果证券承销商的声誉机制起作用,则越是声誉好的证券承销商,就越能够缓解发行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由于IPO抑价是证券发行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因此从理论上而言,声誉越好的证券承销商所承销的IPO证券的抑价水平也应该越低。三是承销商声誉与承销服务费用的关系。因为市场为高声誉承销商提供更高的承销服务费用是对承销商建立和维持声誉的一个补偿和激励,也是促进承销商提供高质量承销服务的持续动力。因此,高声誉证券承销商可以获得比低声誉证券承销商更高的承销费用是承销商声誉资本价值的必要要求和基础,二者呈正相关关系。由于承销商声誉具有不可挽回性,高声誉承销商在理性地权衡了采取舞弊行为能获得的收益与可能面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以后,必然会约束自身的机会主义行为,以维护长期积累起来的声誉资本价值。而高效率的外部监管会对有舞弊行为的承销商做出直接或间接的处罚。因此,在成熟的市场监管体制下,舞弊的承销商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而高声誉承销商则会极力维护自身的声誉,避免运作过程产生任何的机会主义行为。文中用三种不同的标准来衡量承销商声誉,分别是承销家数、承销份额和综合业务量。选取了1999市场化发行制度改革后的数据对上述四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而且通过不同阶段的数据来验证是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承销商声誉机制的发挥有更好的效果。结果发现些有趣且有意义的结论。概括地讲,前两个关系在我国得不到实证结果的验证,而承销声声誉与承销费用之间的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市场经验数据的支持。实证结果表明在我国证券发行市场中,承销商声誉与IPO企业质量之间并不存在“认证中介理论”所表明的那种正相关关系,承销商声誉与IPO抑价水平负相关的关系在我国证券发行市场中也没有得到验证。承销服务费与承销商声誉值正相关,实证结果显著,但同时承销费用率对承销商声誉值的系数非常小,显示其有效性也不高。结合前两者的研究,出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结果,就是在我国,虽然承销商的信息生产和认证中介的作用并没有显现出来,但其收取承销费的积极性却很高。而且综合业务量的承销费用声誉机制效果更好,说明了在目前我国的承销市场上,综合业务量大的券商往往可以收取更多的承销费用。对于声誉机制的监管方面,文中运用事件研究法得出的结果表明,中国并不存在国外成熟市场上存在的承销商和发行企业之间的声誉关联性。监管当局对承销商虚假上市违规行为的稽查并没有带来显著的市场反应,不具有明显的信息含量。在对声誉的监管机制的实证中,本文用受到证监会处罚的承销商承销股票池的市场反应来做验证,实证结果也表明了我国承销商声誉机制的监管方面是无效的。本文的四个方面的实证结果说明,在我国证券发行市场中承销商声誉机制不具有有效性。承销商声誉机制的失效不仅反映了当前我国证券发行市场效率低下,同时它也是我国证券行业行为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鉴于上述我国证券承销商声誉机制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和声誉机制的一般原理,结合中国证券发行市场制度变迁的背景,本文最后探讨了重塑我国证券承销商的声誉机制、规范我国证券承销商行为的政策措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1.1.1 论文研究的目的
  • 1.1.2 论文研究的制度背景
  • 1.1.3 论文相关概念的界定及说明
  • 1.2 论文研究框架及文献回顾
  • 1.2.1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框架结构
  • 1.2.2 承销商声誉的研究文献回顾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1.3.1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3.2 本文试图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承销商声誉机制的相关理论
  • 2.1 承销商声誉的理论分析框架
  • 2.1.1 承销商声誉作用的理论分析
  • 2.1.2 承销商声誉机制理论研究:一个分离均衡
  • 2.2 承销商声誉等级研究方法
  • 2.2.1 国外的等级研究方法
  • 2.2.2 国内的承销商研究排名
  • 第三章 承销商声誉与IPO抑价的实证分析:我国证券市场的证据
  • 3.1 IPO抑价现象及解释:简单回顾
  • 3.1.1 中外新股发行抑价的现象
  • 3.1.2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IPO抑价的理论解释
  • 3.2 承销商声誉与IPO抑价的实证分析
  • 3.2.2 承销商声誉与IPO抑价的研究现状
  • 3.2.3 模型的构建和实证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承销商声誉与IPO企业质量的实证分析:我国证券市场的证据
  • 4.1 承销商声誉与IPO质量的研究现状
  • 4.1.1 承销商声誉的信号甄别机制
  • 4.1.2 承销商声誉、发行企业质量与IPO长期回报之间关系回顾
  • 4.2 我国承销商声誉与发行企业质量的实证分析
  • 4.2.1 承销商声誉与发行企业的财务指标的实证分析
  • 4.2.2 承销商声誉与发行企业风险的实证分析
  • 4.2.3 承销商声誉与长期回报的实证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承销商声誉与承销费用的实证分析:我国证券市场的证据
  • 5.1 承销商声誉与承销费用关系的研究现状
  • 5.1.1 承销费用的概念及其构成
  • 5.1.2 承销商声誉与承销费用关系的研究现状
  • 5.1.3 Logue之谜及其两种解释
  • 5.2 我国承销商声誉与承销费用的实证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行政监管对承销商声誉机制的影响
  • 6.1 行政监管对承销商声誉影响的研究现状
  • 6.2 我国受处理券商(联合证券为例)的市场份额变化
  • 6.3 受处理券商承销股票价格运动:事件研究法
  • 6.3.1 直接客户—重庆长运公司的市场反应
  • 6.3.2 关联客户即联合证券承销股票池的市场反应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归纳
  • 7.2 本文的主要政策含义
  • 7.3 本文研究不足及进一步研究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声誉机制与市场交易治理[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8(04)
    • [2].独立审计声誉机制完善策略[J]. 财会通讯 2015(28)
    • [3].评级机构声誉机制的修正[J]. 中国发展观察 2013(03)
    • [4].诉讼诚信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声誉机制[J]. 青年记者 2012(32)
    • [5].企业家声誉机制研究[J]. 铜陵学院学报 2008(02)
    • [6].企业创新网络声誉治理研究综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03)
    • [7].食品安全保障的新路径——以企业声誉机制法律化为视角[J]. 法制与社会 2015(01)
    • [8].信任、声誉机制在虚拟企业治理中作用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 2010(05)
    • [9].声誉机制、信息基础与我国慈善组织规制优化[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 [10].基于声誉机制的网上交易柠檬问题解决体系[J]. 经济问题 2009(02)
    • [11].信息配置、声誉机制与监管优化——股权众筹治理的新范式[J]. 江汉学术 2017(06)
    • [12].间接互惠中的声誉机制:印象、名声、标签及其传递[J]. 心理科学进展 2011(02)
    • [13].国内个人声誉机制的规范研究——以信誉和声誉的区别为切入点[J]. 征信 2019(11)
    • [14].基于声誉的网络成长模型[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 [15].大学的办学质量与声誉机制[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2(12)
    • [16].移动医疗产品互联网市场的声誉机制[J]. 经济与管理 2020(03)
    • [17].机会分流中一种改进声誉机制的评价算法[J].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18].声誉机制对医生执业行为的影响研究[J]. 中国市场 2014(13)
    • [19].审计声誉机制的作用机理、失效与治理[J]. 山东社会科学 2011(10)
    • [20].利益冲突、声誉机制与分析师预测[J]. 财会通讯 2019(30)
    • [21].股东声誉、权力制衡与媒体监督——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3(03)
    • [22].一个基于双向声誉机制的网络平台重复信任博弈模型[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8(06)
    • [23].基于惩罚机制和声誉机制的企业联盟合作稳定性分析[J]. 中国商论 2018(07)
    • [24].制度环境、审计声誉机制与收费溢价[J]. 审计研究 2017(05)
    • [25].基于声誉机制的法官激励制度构造[J]. 法学 2018(12)
    • [26].网购平台在线声誉机制作用的实证研究方法评析[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6(19)
    • [27].信用评级、声誉机制与租赁资产证券化融资成本[J]. 未来与发展 2018(01)
    • [28].声誉机制对公办高校预算松弛的影响分析[J]. 商业会计 2015(08)
    • [29].域名管理下的企业声誉机制研究[J].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11(06)
    • [30].声誉机制对会计信息债务契约有用性的影响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12(10)

    标签:;  ;  ;  ;  ;  

    我国承销商声誉机制有效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