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消费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文化消费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论文摘要

文化发展始终是学术界和理论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文化消费是本文研究当代中国文化发展问题选取的独特视角。文化消费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如果说工业社会存在的基础是消费的话,那么文化工业下的文化消费已经是一种历史的必然。然而文化毕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当文化作为一种商品出现在市场时,文化本身的性质和功能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有关文化发展的问题。以消费为目的的文化,还是文化吗?文化也成为商品了,又怎样评价文化的价值、文化的追求?市场总是能最直接、最敏锐的反应人们的需求,谁又能为文化商业化、产业化所引发的后果负责?因此,论文以文化消费为切入点,力图揭示文化消费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论文既是对我国文化消费现象的分析,也是对中国当代文化发展的理论反思。

论文目录

  • 导论 问题的提出
  • 一、文化消费研究的现实意义
  • 二、文化消费研究的理论意义
  • 三、国外文化消费研究的现状
  • 四、国内文化消费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五、论文的主要创新
  • 第一章 文化与文化消费的内涵
  • 一、什么是文化?
  • (一) 文化的定义
  • (二) 文化的存在形态
  • (三) 文化的生产
  • 二、文化消费的兴起
  • (一) 文化消费的内涵
  • (二) 文化消费的功能
  • (三) 影响文化消费的条件
  • (四) 文化消费与消费文化
  • 第二章 文化及文化消费理论
  • 一、马克思的文化及文化消费理论
  • (一) 人是实践的人与文化的人的内在统一
  • (二)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关系
  • (三) 现代文化与商品拜物教
  • 二、西方大众文化理论
  • (一) 李维思学派的精英主义立场
  • (二) 文化消费是一种社会控制的手段——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
  • (三) 文化消费研究的快乐主义视角——伯明翰学派的文化消费理论
  • 三、文化消费是一种标示社会区分的方式一一凡伯伦、齐美尔、布迪厄的文化消费理论
  • (一) 凡伯伦的有闲阶级论
  • (二) 齐美尔:流行是阶级区分的产物
  • (三) 布迪厄:文化消费,一种社会区分的独特模式
  • 四、文化消费的后现代主义视角
  • (一) 文化消费是塑造女性从属地位的新领域——女性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
  • (二) 文化领域内的商品化逻辑渗入——詹姆逊的文化理论
  • (三) 消费社会的到来——波德里亚的后现代文化消费理论
  • 五、总结
  • 第三章 历时态视野中的文化消费
  • 一、近代时期的文化消费
  • (一) 近代时期的经济状况
  • (二) 近代时期的文化特征
  • (三) 近代时期媒体及文化消费的发展
  • 二、现代时期——19 世纪后半期至20 世纪60 年代
  • (一) 现代时期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
  • (二) 现代时期主要的文化特征——大众文化的兴起
  • (三) 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
  • (四) 现代时期的文化及文化消费
  • 三、后现代时期的文化消费
  • (一) 何为后现代
  • (二) 后现代媒体
  • (三) 后现代时期的文化消费
  • 第四章 中国文化消费的历史与现状
  • 一、中国现代、后现代的复杂性分析
  • 二、中国文化发展的概述
  • 三、媒体文化的发展
  • (一) 电视媒体
  • (二) 网络媒体
  • 四、文化消费分析
  • (一) 文化消费兴起原因
  • (二) 当前的文化消费现状
  • (三) 文化消费的主要趋势
  • 五、总结
  • 第五章 文化消费研究中凸显的文化问题
  • 一、文化商品性与文化性之间的矛盾
  • 二、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关系
  • (一) 对大众文化、精英文化的重新认识
  • (二) 对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不同功能的再思考
  • (三) 大众文化、精英文化的发展一一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 三、文化全球化与民族文化的发展
  • (一) 文化消费的全球化
  • (二) 全球化还是殖民化?同质化还是多元化?
  • (三) 文化消费——文化发展的新契机
  • 四、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的双向互动
  • (一) 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 (二)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
  • 五、文化消费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 (一) 意识形态与文化的关系
  • (二)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文化消费的关系
  • 六、对文化消费应有的态度
  • (一) 客观评价文化消费的经济、文化、社会功能
  • (二) 正确认识文化消费中凸显的问题
  • (三) 积极引导文化消费的健康发展
  • 第六章 走向新时代的中国文化一一多元一体,超越局限
  • 一、“文化自觉”的前提
  • 二、“和而不同”的原则
  • (一) “和而不同”的文化基础:传统文化的内涵
  • (二) “和而不同”的实践经验:多民族国家的历史
  • 三、多元一体,超越局限的综合创新之路
  • (一) “综合创新论”的提出
  • (二) “综合创新论”的发展
  • 结语:以文化产业为平台,推进中华民族先进文化走向世界——由文化大国到文化生产大国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相关学术成果
  • 论文摘要(中文)
  • 论文摘要(英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当代中国文化治理的历史逻辑与基本特征[J]. 治理研究 2020(01)
    • [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建设与当代中国文化自信[J].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19(06)
    • [3].习近平关于当代中国文化自信力量源泉的四维审视[J]. 大庆社会科学 2020(02)
    • [4].论当代中国文化格局的优化路径[J]. 学理论 2016(12)
    • [5].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化整合[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7(03)
    • [6].浅谈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影响[J]. 西部皮革 2017(12)
    • [7].探索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道路[J]. 学术界 2017(09)
    • [8].浅谈当代中国文化问题[J]. 现代交际 2015(12)
    • [9].文化治理中国:当代中国文化政策的空间[J]. 上海文化 2015(02)
    •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主导价值观[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14(04)
    • [11].论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J]. 智富时代 2017(04)
    • [12].唱给北平的深情牧歌[J]. 高中生学习(作文素材) 2017(03)
    • [13].浅析应用儒家修身思想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影响[J]. 高考 2017(06)
    • [14].革命式狂想中的温情回望——评王蒙长篇小说《闷与狂》[J]. 南腔北调 2017(03)
    • [15].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目标[J]. 青年文学家 2017(23)
    • [16].当代中国文化治理的生成逻辑与维度建构[J].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2017(01)
    • [17].约稿启事[J].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2017(01)
    • [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序[J].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7(01)
    • [19].李子柒的AB面[J]. 光彩 2020(02)
    • [20].当代中国文化认同研究的趋势[J]. 云南社会科学 2018(06)
    • [21].构建中国与世界交往的新桥梁——当代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思索[J]. 对外传播 2019(10)
    • [22].坚定中国文化自信的根源[J]. 科学社会主义 2016(05)
    • [23].习近平关于当代中国文化自信力量源泉的三维审视[J]. 湖湘论坛 2017(01)
    • [24].文化转型视野下当代中国文化重建途径探究[J]. 世纪桥 2017(09)
    • [25].文化领导权内涵探析[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 [26].当代中国文化转型[J]. 宜春学院学报 2016(02)
    • [27].当代中国文化道德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 临沂大学学报 2016(01)
    • [28].当代中国文化生态研究——基于文化哲学的视角[J]. 新西部(理论版) 2016(15)
    • [29].国学兴起与当代中国文化思潮的脉动[J]. 孔学堂 2014(01)
    • [30].当代中国文化生态的困境及突破[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标签:;  ;  ;  ;  

    文化消费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