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潘—阿坝地区东缘二叠—三叠纪地层对比及沉积盆地演化

松潘—阿坝地区东缘二叠—三叠纪地层对比及沉积盆地演化

论文摘要

松潘-阿坝地区位于中国大陆构造的中心部位,处于华北、扬子和羌塘地块的结合地带,并构成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成为中国主要地块和造山带汇聚和叠加的重要构造单元。二叠-三叠纪时期不仅是松潘-阿坝沉积盆地演化发展的主要时期,也是各种变形作用和构造运动发生的重要时期。因此,对这一时期沉积盆地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识别和分析重要的地层不整合界线及其对应的构造事件,分析沉积盆地的属性,进而恢复盆地的充填过程和构造演化历史,对于该区沉积矿产的勘探开发和地质问题的科学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松潘-阿坝地区东缘二叠-三叠纪沉积地层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以典型剖面为基础,结合野外剖面踏勘,依据地层多重划分原理,对区内地层进行了岩性地层、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的划分和对比;②识别出研究区内二叠-三叠纪时期重要的地层不整合面,并对这些不整合面进行分析,以此作为划分盆地构造演化阶段的依据。通过地层划分和对比,认为松潘-阿坝地区东缘二叠-三叠纪应处于同一大地构造背景之下,具有相同的海平面升降旋回,相似的古生物特征;只是不同地区沉积相带不同。研究区二叠-三叠纪主要发育四个重要地层不整合界线,分别在早二叠世,中晚二叠世之交,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和中三叠世安尼期和拉丁期之间;四条界线分别对应早二叠世特提斯洋西段闭合、东吴运动、二叠-三叠纪之交的全球海平面变化事件和中三叠世沉积盆地构造背景转变四次大的构造事件。通过晚二叠世火成岩的地球化学分析,认为晚二叠世火成岩主要是大陆裂谷玄武岩,是和峨眉山玄武岩同源异相的产物,玄武岩的喷发造成了晚二叠世甘孜-理塘裂谷和龙门山裂谷的发育。通过对三叠纪拉丁期后复理石砂泥岩的沉积地球化学分析,认为复理石的沉积物源区具有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背景属性,说明复理石沉积具有双向物源区。同时,结合对沉积复理石的原型盆地——巴颜喀拉海盆性质的讨论,认为巴颜喀拉海盆是在松潘-阿坝地区构造背景由拉张转化为积压之后,在义敦岛弧发育的同时,弧后区强烈坳陷形成的大型弧后盆地。在前面几章研究的基础上,把松潘-阿坝地块东缘二叠-三叠纪沉积盆地演化划分为五个阶段:①被动大陆边缘盆地阶段(P1-P2);②大陆裂解-裂谷形成阶段(P3);③裂谷扩张裂陷阶段(T1-T21);④盆地坳陷补偿充填阶段(T22-T31);⑤盆地萎缩关闭阶段(T32-J)。分析和讨论了沉积盆地在各个阶段的构造背景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初步恢复了每个阶段盆地的岩相古地理格局,绘制了盆地的构造古地理格架图和沉积盆地演化模式图。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目的意义
  • 1.2 研究区研究历史和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研究区构造分区
  • 2.3 研究区地层发育情况
  • 2.4 研究区岩浆岩基本特征
  • 第三章 二叠纪地层划分及对比
  • 3.1 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
  • 3.1.1 龙门山构造区
  • 3.1.2 摩天岭地块
  • 3.1.3 马尔康地块
  • 3.1.4 不同地块间岩石地层对比综述
  • 3.2 生物地层划分及对比
  • 3.3 年代地层划分与对比
  • 3.3.1 二叠纪年代地层研究发展及划分标准
  • 3.3.2 研究区年代地层单元分述
  • 3.4 重要地层不整合界线分析
  • 3.4.1 中二叠统与下伏地层的不整合接触
  • 3.4.2 中上二叠统之间的地层不整合
  • 第四章 三叠纪地层划分及对比
  • 4.1 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
  • 4.1.1 龙门山构造区
  • 4.1.2 松潘-阿坝地块早三叠世-安尼期地层
  • 4.1.3 松潘-阿坝地块三叠纪安尼期后地层
  • 4.2 生物地层划分及对比
  • 4.2.1 双壳类生物地层
  • 4.2.2 菊石生物地层
  • 4.3 年代地层划分与对比
  • 4.4 重要地层界线分析
  • 4.4.1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
  • 4.4.2 安尼阶和拉丁阶之间不整合界线
  • 第五章 晚二叠世火成岩与中晚三叠世复理石的地球化学特征
  • 5.1 晚二叠世火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 5.1.1 二叠纪火成岩岩石学特征
  • 5.1.2 二叠纪火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 5.2 中晚三叠世复理石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
  • 5.2.1 复理石砂岩地球化学特征
  • 5.2.2 复理石泥岩地球化学特征
  • 第六章 二叠-三叠纪沉积盆地演化
  • 6.1 拉丁期后巴颜喀拉盆地性质的讨论
  • 6.2 二叠-三叠纪沉积盆地演化
  • 1-P2)'>6.2.1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阶段(P1-P2
  • 3)'>6.2.2 大陆裂解-裂谷形成阶段(P3
  • 1-T21)'>6.2.3 裂谷扩张裂陷阶段(T1-T21
  • 22-T31)'>6.2.4 盆地坳陷补偿充填阶段(T22-T31
  • 32-J)'>6.2.5 盆地萎缩关闭阶段(T32-J)
  • 主要结论及存在问题
  • 一、主要认识及结论
  •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点震源作用下三维沉积盆地地震动谱元模拟[J]. 世界地震工程 2020(02)
    • [2].新时期沉积盆地油气运移的研究发展[J]. 科学技术创新 2020(23)
    • [3].大型陆上沉积盆地资源综合保护利用问题浅析[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9(04)
    • [4].沉积盆地的分类及其地质意义[J]. 中国金属通报 2018(06)
    • [5].“沉积盆地源-汇系统研究”中文专辑征稿启事[J]. 地球科学 2017(01)
    • [6].中国深埋沉积盆地和潜在储层分布的预测分析[J]. 石化技术 2017(10)
    • [7].基于黏弹性边界的二维沉积盆地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20(04)
    • [8].“沉积盆地源-汇系统研究”中文专辑征稿启事[J]. 地球科学 2017(02)
    • [9].中国深埋沉积盆地和潜在储层分布的预测[J]. 地质论评 2016(04)
    • [10].沉积盆地动力学进展及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J]. 地下水 2014(05)
    • [11].基于快速多极子间接边界元法的城市区域沉积盆地三维地震响应宽频模拟[J]. 岩土力学 2019(10)
    • [12].逆断层地震作用下三维沉积盆地地震动谱元法模拟[J]. 地震科学进展 2020(10)
    • [13].陈巴尔虎盆地白垩系沉积盆地分析[J]. 世界有色金属 2017(03)
    • [14].中国及邻区沉积盆地群结构与构造演化探讨——来自长剖面的研究对比[J]. 中国地质 2013(01)
    • [15].沉积盆地火成构造研究综述[J]. 地球科学进展 2011(02)
    • [16].全球沉积盆地结构与构造演化背景——洲际经向超长构造剖面对比[J]. 高校地质学报 2013(04)
    • [17].依兰—伊通断裂带以东白垩系沉积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潜力[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9(04)
    • [18].南海海域新生界沉积盆地天然气成藏条件及资源前景[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10)
    • [19].大型陆相坳陷型沉积盆地原型恢复方法——以新生代柴达木盆地为例[J]. 岩石学报 2016(03)
    • [20].沉积盆地动力学研究的进展、发展趋向与面临的挑战[J]. 地学前缘 2015(01)
    • [21].近断层沉积盆地强地震动谱元模拟[J]. 世界地震工程 2017(04)
    • [22].湘黔渝地区成锰沉积盆地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J]. 中国金属通报 2018(02)
    • [23].沉积盆地油气与砂岩型铀矿成矿关系研究[J]. 地质找矿论丛 2017(02)
    • [24].全球沉积盆地结构与构造演化特征:洲际纬向超长剖面对比研究[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4(01)
    • [25].中国北方中新生代沉积盆地铀矿勘查进展和展望[J]. 铀矿地质 2012(04)
    • [26].石英热释光——沉积盆地热史研究中另一种潜在的古温标[J]. 地球物理学报 2010(01)
    • [27].中国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4(08)
    • [28].特约主编致读者[J]. 地学前缘 2013(01)
    • [29].简析沉积盆地剥蚀厚度恢复方法[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1(10)
    • [30].沉积盆地中的两种沉积响应模式[J]. 地球学报 2008(01)

    标签:;  ;  ;  ;  

    松潘—阿坝地区东缘二叠—三叠纪地层对比及沉积盆地演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